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口服抗组胺联合穴位敷贴较单独使用抗组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更优。

  • 标签: 组胺拮抗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组胺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口服抗组胺联合穴位敷贴较单独使用抗组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更优。

  • 标签: 组胺拮抗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复合麻醉对乳腺手术患者的影响及穴位特异性。方法选择择期需要随机分为(A组)假电针加全麻组(30例)、(B组)双侧扶突-天鼎加全麻组(30例)和(C组)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加全麻组(30例),对比三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性以及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短。结果三组患者术中使用全麻药物累计量,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减少23%,C组丙泊酚减少20%;B组、C组与A组比较血压和心率较稳定,且B组波动最小(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最长(均P<0.05),C组次之,B组最短。结论在乳腺手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明显减少全麻药物用量,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的作用,且以取穴为双侧扶突穴和双侧天鼎穴施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效果为佳。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乳腺手术 针刺镇痛 穴位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刺激与止吐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Ovid、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索穴位刺激和药物防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RCT,包括3 138例患者。结果显示:穴位刺激组术后恶心[比值比(odds ratio, OR)=0.92, 95%CI(0.64,1.32),P=0.65]、术后早期恶心[OR=0.72 ,95%CI (0.50 ,1.03),P=0.07 ]、术后后期恶心[OR=0.86 ,95%CI (0.51,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89,95%CI(0.65 ,1.22),P=0.47 ]、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6 ,95%CI (0.64 ,1.44),P=0.85]及补救止吐药物使用率[OR=0.71,95%CI(0.42, 1.19),P=0.19]与止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组[OR=0.64 ,95%CI (0.45 ,0.90),P=0.01 ];单独内关穴刺激组术后恶心[OR=0.91 ,95%CI (0.61 ,1.36),P=0.66 ]、术后早期恶心[OR=0.72 ,95%CI (0.50 ,1.03),P=0.07 ]、术后后期恶心[OR=0.86 ,95%CI (0.51 ,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76, 95%CI(0.51,1.13),P=0.18]、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3 ,95%CI (0.59 ,1.46),P=0.75]与止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组[OR=0.60, 95%CI(0.40, 0.90),P=0.01 ];穴位刺激联合止吐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止吐组[OR=2.13 ,95%CI (1.31 ,3.46),P=0.002 ;OR=3.93 ,95%CI (2.06 ,7.48),P<0.001 ]。结论穴位刺激可用于防治PONV,其效果与止吐药物相当,其对术后早期呕吐防治效果优于止吐穴位刺激联合止吐可增强防治PONV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穴位刺激 止吐药 术后恶心 术后呕吐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止嗽散加减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研究对象为咳嗽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4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74例,前者应用止嗽散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止嗽散 药棒穴位按摩 咳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羌穴位贴敷对肺结核患者咳嗽症状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40例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分成治疗组(20例:羌穴位贴敷)和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羌穴位敷贴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在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不会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升。

  • 标签: 羌药穴位敷贴 肺结核 咳嗽症状疗效
  • 简介:摘要:《治国理政》第四卷(后文简称“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学深悟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治国理政 第四卷 中国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后应用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射治疗局部疼痛、肿胀的效果。方法将四肢骨折损伤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每天进行肢体周径测量4次并记录。结果两组骨折病人疼痛和肿胀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疼痛减轻和消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病人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四肢骨折损伤患者实施超声电导局部靶位药物透射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快速达到消出局部肿胀,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为手术康复护理提供条件和保证的治疗新方法。

  • 标签: 四肢骨折 超声透药 止痛消肿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大部分肾衰患者来说,透析疗法是无法回避的治疗方法。所谓透析疗法,是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一般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那么,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 标签: 血透 腹透 治疗方法 透析疗法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选取两所中医药院校2011-2014级中医学专业定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定向中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发现学生专业承诺呈现中等水平,其中理想承诺最低,不同年级的专业承诺表现不同,提出相关高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等建议。

  • 标签: 农村定向 中医学 专业承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高血压危象患者紧急降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10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压和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疗效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紧急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高血压危象患者紧急降压治疗环节中,患者采用降压和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摩,可以使人体的经络之气得到激发,起到通经活血的效果,对患者的血管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危象 穴位按摩 中药疗法
  • 作者: 刘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1期
  • 机构:成都中医大学附院医院老年病科三病区,四川成都610000
  • 简介:目的:对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改善脑猝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加以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的观察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SS评分差异显著,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临床可将该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脑卒中;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护理技术运用到护理1级高血压患者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4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2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52例患者施以中医穴位护理技术,比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在对1级高血压患者施以护理期间运用中医穴位护理技术,能够全方位增强护理的高效性,并提升患者的预后,值得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 标签: 1级高血压 中医穴位护理技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穴位按摩在女性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目的参与本次研究的84例产妇均为我院产科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产妇)与对照组(42例产妇),给予观察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对照组产妇则常规等待分娩,不实施任何的治疗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临产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可显著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产妇的出血量少,对促进预后有着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分娩镇痛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控制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出生时间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与腹泻状况;结果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与腹泻率(7.35±1.24)d,4.84%均优于对照组(9.45±1.32)d,24.19,两组相比(t=9.130,9.359;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针对性的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儿的黄疸康复效果,降低患儿的药物性腹泻发生率。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新生儿黄疸 护理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 :探讨穴位点穴干预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