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筛查最佳预测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5例,女60例;年龄21~80岁[(48.6±10.4)岁]。按照Denis骨折分类法:压缩性骨折73例(A型15例,B型51例,C型7例),爆裂性骨折135例(A型28例,B型87例,C型20例),屈曲牵张型骨折7例(A型4例,B型2例,C型1例)。均行椎弓螺钉内固定手术。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23.8±8.2)个月],86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丢失组),129例未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未丢失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体重指数(BMI)、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术前矢状面Cobb角、术前椎体压缩程度、伤椎置钉数、椎体复位程度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因素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并根据ROC曲线筛查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最佳预测点。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术前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置钉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伤椎椎体复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伤椎椎体复位程度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STA指数(OR=1.109,95%CI 0.527~0.685,P<0.05)和术前椎体压缩程度(OR=0.038,95%CI 0.539~0.689,P<0.05)与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显著相关。预测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AUC分别为0.606和0.614,分析得出OSTA指数1.9及术前椎体压缩程度31.3%分别为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最佳预测点。结论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是胸腰椎骨折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STA指数≤1.9或术前椎体压缩程度≥31.3%时,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构造塌陷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微创椎弓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组。对照组选择传统开放性椎弓内固定术,研究组选择微创椎弓钉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椎弓钉内固定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预后康复质量,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椎创伤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微创椎弓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起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弓螺钉结合PSIS(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是在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的提供对象,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实施椎弓螺钉治疗的设为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椎弓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的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3月、6月节段后凸Cobb角更小,p<0.05。结论:椎弓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酥松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置钉 治疗效果 节段后凸Cobb角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在围术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进入了研究者视线。已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物的辅助药物可提高麻醉质量,延长局部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运动和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可以被延长,同时延长镇痛期。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式。但目前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部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研究较少,其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佐剂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股神经阻滞对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6)。两组患者均采用股神经阻滞并置管,观察组采用纳布啡进行术后静脉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S-100β水平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MMSE评分[(25.34±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67±1.53)分](t=5.34,P<0.05)。术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7 d,两组S-100β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 d、3 d 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20、9.21,均P<0.05)。观察组术后1 h、3 h、6 h、12 h、24 h 的VAS评分分别为(1.14±0.22)分、(1.43±0.25)分、(1.87±0.21)分、(3.56±0.20)分、(2.63±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3±0.24)分、(2.53±0.24)分、(3.56±0.20)分、(3.98±0.25)分、(4.23±0.21)(t=5.10、8.15、9.41、10.18、11.42,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8,P=0.049)。结论纳布啡联合股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麻醉和镇痛 纳布啡 股神经阻滞 疼痛,手术后 认知 疼痛测定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下神经阻滞(SHNB)缓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镇江第四人民医院50例切口妊娠清宫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SHNB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SHNB组在UAE前行透视引导SHNB,对照组在栓塞术前肌肉注射地佐辛10 mg,两组病例均在UAE 24 h后行切口妊娠清宫术。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比较两组资料在A1时间段(从UAE开始到术后即刻)和A2时间段(离开介入手术室至清宫术前)的疼痛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资料UAE手术开始至清宫术前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两组之间年龄和体重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NRS评分、吗啡剂量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SHNB和UAE,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NB组在A1、A2时间段最大疼痛评分分别为0(0,0.25)、2.50(0.75,5.50)分,均低于对照组[3.00(2.00,4.00)、4.00(3.25,7.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932、-2.351,P值均<0.05)。SHNB组所需吗啡等效剂量[0(0,10.00)mg]低于对照组[10.00(5.00,15.00)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47,P=0.025)。结论透视引导SHNB可明显降低UAE后的疼痛程度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上腹下神经丛阻滞 子宫动脉栓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 标签: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膝关节假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2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常规镇痛,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PSNB)在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49例,根据手术结束后是否予以超声引导下PSNB分为PSNB组和Oral组。PSNB组(14例)术毕行超声引导下PSNB,以0.5%罗哌卡因15 ml单次阻滞,并应用联合口服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塞来昔布)镇痛;Oral组(35例)术后仅使用口服止痛药。观察术后6 h静息时和第1 d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阿片类药物补救率、不良反应和麻醉满意度。结果PSNB组和Oral组术后6 h静息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0分和3.0分(P<0.05);第1 d的静息、运动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0.0分、1.5分和1.0分、3.0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4.3%(2/14)和22.9%(8/35),需要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的患者分别占7.1%(1/14)和2.9%(1/3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N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Oral组1例腰麻后头痛,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均为100%。结论加入PSNB作为腰麻下踇外翻截骨矫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环,能提高术后6 h的镇痛效果,但并未明显减少术后使用止痛药。

  • 标签: 坐骨神经阻滞 多模式镇痛 踇外翻截骨矫形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因为精准及安全性高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住院医师掌握该技术必须通过正规培训。但住院医师对神经阻滞相关解剖结构不熟悉、缺乏超声基础知识及操作技巧、欠缺模拟训练、缺少对相应并发症的认识、缺乏局麻药物最佳浓度及剂量;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组采取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解剖学和超声软件的应用、模拟训练和分级培训等对策,麻醉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能充分掌握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技术 外周神经阻滞 住院医师培训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4月间进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定,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差异。结果:从阻滞效果上来看,观察组阻滞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疼痛程度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患者临床镇痛中,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或丙泊本分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进5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29例,臂丛麻醉效果确切后常规组患者使用丙泊本酚辅助镇静,研究组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心率、呼吸频次和警觉/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在手术开始3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HR明显低于常规组,RR明显高于常规组,在切皮时、手术开始30min和手术结束时研究组患者OAA/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且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外伤手术时采取右美托咪啶辅助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良好,不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并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失眠症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采取常规方案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手术用时及有效性略高,但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研究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失眠症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2月1于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术后镇痛)和实验组(50例,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相较于常规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以及椎管内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80例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椎管内麻醉,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MAP、RR;麻醉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T1时HR、RR高于本组T0、T2时及对照组T1时, MAP低于本组T0、T2时及对照组T1时(P

  • 标签: 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 高龄患者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骨科下肢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案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150例在我院骨科进行下肢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75例病人。常规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式。总结与探究2种麻醉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常规组感觉神经起效时间高于观察组,感觉神经维持时间低于观察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超声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 骨科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改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MTLIP)对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2):超声引导下MTLIP组(M组)、对照组(N组)。M组在手术目标最下一个节段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N组仅在同样胸腰筋膜位置双侧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前1 d(T1)、术后2 h(T2)、术后1 d(T3)及术后3 d(T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T1、T2、T3、T4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57.0±10.0) μg比(67.8±11.7) μg]、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19.7±6.6)比(36.6±13.4)]、术后PCIA舒芬太尼用量[(39.4±13.2) μg比(73.2±26.8) μg]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6.399、-6.399,P<0.05)。两组在T1时刻的血清TNF-α浓度[(19.7±2.9) ng/L比(20.5±2.3) ng/L],IL-1β浓度[(4.1±0.3) pg/ml比(4.0±0.3) pg/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1.200,P>0.05),在T2、T3、T4时刻与N组比较,M组的血清TNF-α浓度[(26.8±4.5) ng/L比(29.6±4.4) ng/L、(35.9±3.1) ng/L比(37.9±3.9) ng/L、(29.1±2.4) ng/L比(32.0±2.3) ng/L]及IL-1β浓度[(4.5±0.5) pg/ml比(5.9±1.1) pg/ml、(5.5±0.5) pg/ml比(6.8±0.8) pg/ml、(4.7±0.6) pg/ml比(6.0±0.6) pg/m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2.175、-4.802、-6.905、-7.630、-8.366,P<0.05)。T1时两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对比[(1.8±0.8)分比(2.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P>0.05),T2、T3、T4时与N组比较,M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3.8±1.5)分比(5.0±1.9)分、(3.3±0.5)分比(4.7±1.0)分、(2.7±0.9)分比(3.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6.821、-2.082,P<0.05)。结论MTLIP用于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减少POFS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神经阻滞 腰椎融合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