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与冲击波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09±4.41)岁。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5±5.27)岁。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冲击波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93±0.54)分比(3.8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3.03±2.74)比(26.5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9±0.44)分比(2.2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DI低于对照组[(13.76±2.33)比(19.7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单纯的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冲击波治疗都能减轻患者症状,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阻滞 冲击波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及"X线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或"体表解剖标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组作为试验组,X线引导及体表解剖标记引导的神经阻滞治疗组分别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VAS<4分例数表示或具体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的例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例数及穿刺质量等指标。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0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8周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在术后1周、4周及8周以VAS<4分为标准时[术后1周RR=1.73,95% CI(1.36~2.20),P=0.01;术后4周RR=1.16,95% CI(1.00~1.34),P=0.04;术后8周RR=1.16,95% CI(1.02~1.32),P=0.02]。术后8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进行评价,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RR=2.92,95% CI(1.81~4.70),P=0.01]。术后12周VAS及NDI评分中,两种引导方式(超声及X线)的阻滞效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没有差异(VAS结果效应量为-0.10,P=0.56;NDI结果效应量为-0.00,P=0.97)。试验组的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4;对照组为体表解剖标记RR=1.25,95% CI(1.11~1.41),P=0.01]。试验组穿刺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1]。在穿刺质量(靶点注射/阻滞区吻合数)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体表解剖标记)[RR=1.20,95% CI(1.09~1.32),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性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臭氧消融、选择性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入选对象为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10月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1例,实施硬币法展开分组处理,分成探讨组(50例)以及参考组(51例)。参考组应用臭氧消融治疗,探讨组基于臭氧消融加用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探讨组和参考组进行比较治疗效果较优;在治疗后,参考组疼痛水平和探讨组比较为严重;探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运用臭氧消融、选择性神经阻滞,不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也可以促进不良反应的减少。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消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神经阻滞方法对带状疱疹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6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神经痛缓解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痛缓解效果较参照组优(P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神经根阻滞方法 带状疱疹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随机抽签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80例,平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药物加牵引热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颈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颈椎疼痛,提供颈椎前屈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单侧上肢手术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和相应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分成A、B、C、D对照组和E组(研究组)五组,比较A、B、C、D组患者与E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E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不良反应较各对照组少(P

  • 标签: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上肢手术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针刀配合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小针刀配合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方式。结果: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76.67%,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较好,差异显著。结论:选用小针刀配合椎间孔神经阻滞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针刀 椎间孔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析在开展腹股沟疝修补术时采用腰椎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节点为2020年10月-2022年09月,取符合开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纳入实验组者采用腰椎神经阻滞麻醉,纳入对照组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相比,前者实验组较长,后者实验组较短(P

  • 标签: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腰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及普通解剖定位下开展的价值。方法: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B超引导与解剖定位,比较两组存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更优,与参照组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开展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肌间沟神经阻滞B超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无神经损伤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做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使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手术相关指标及椎体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高,Cobb角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创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椎体恢复情况,在手术方面的表现也更为突出。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神经阻滞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于老年髌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髌骨骨折数量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自愿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自愿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联合麻醉。针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疼痛状态以及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时期状态下,观察组术后4h、6h及8h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调查研究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会阴部局部麻醉在阴道分娩会阴缝合处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符合条件的100名产妇进行调查,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于第二产程胎头拨露3cm左右时,进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在分娩之后需行会阴伤口缝合时进行局部麻醉,从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妇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会阴缝合时间以及产妇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产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会阴缝合的镇痛效果以及缩短产妇会阴缝合的时间,提高产妇的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阴部 神经 阻滞麻醉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9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实验组患者采取超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镇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实施超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阻滞成功率,增强镇痛效果。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神经痛 阻滞成功率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脊神经阻滞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收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胸背部PHN患者60例,年龄≥60岁,性别不限,病程1~6个月,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6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冲击波治疗组和联合神经阻滞组,每组各30例。冲击波治疗组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联合神经阻滞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胸脊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周,共治疗4次,所有患者均辅以基础药物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周时的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评分、总体疗效及有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PSQI、HAMA、QL-index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4、8和12周时,两组患者NRS、PSQI和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L-index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与冲击波治疗组比较,联合神经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NRS、PSQI和HAMA评分均较低(P均<0.05),而QL-index评分均较高(P均<0.05)。治疗后12周时,联合神经阻滞组优良率较冲击波治疗组高[90.0%(27/30例)比63.3%(19/30例),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脊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可有效缓解老年胸背部PH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冲击波治疗。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脊神经根 发散式冲击波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C4神经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以下称为:颈丛神经阻滞)和研究组(超声引导颈丛联合颈5神经阻滞),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锁骨表面内外侧及中断皮肤感觉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均 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丛联合颈5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单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丛联合颈5神经根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 临床效果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者66例纳入研究,所分两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椎弓置钉术治疗,观察组微创腰椎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VAS评分、Cobb 角,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