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资源造成重大负担。COVID-19以轻型、普通型多见,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虽然较少,但病死率明显升高,所需医疗资源也往往更多。多种基于其他疾病及COVID-19的评分被用于COVID-19不良预后风险的评估,其中包含社区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脓毒症早期识别等常用评分。但上述评分普遍存在通用性、适用性不明,高偏倚等风险。本文将对现有COVID-19评分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后6周妇女(2 247例)的临床资料和POP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另采集2019年11—12月间的数据(403例产妇)用作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进一步探讨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的阴道分娩初产妇885例)产后早期POP发生的产科因素。结果发生POP者占24.3%(545/2 247),年龄、产次、孕前体质指数、阴道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后早期新发POP相关(P均<0.05)。据此构建了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良好[代表区分度的C指数(C-index)分别为0.759和0.760]。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年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产后早期发生POP的主要高危因素(P=0.044、P=0.004)。结论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本研究构建的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在一定程度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给予孕产妇相应的诊疗建议,为POP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产后期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及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于确诊1、3、5 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PCSK9水平,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脂蛋白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脓毒症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28 d预后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SK9、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组共50例(其中脓毒症19例、脓毒性休克31例),健康对照组27例;脓毒症组中28 d死亡19例,存活31例。脓毒症组血清PCSK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μg/L:223.09(198.47,250.82)比188.00(165.27,214.90),P<0.01〕,HDL-C、LDL-C、TC、脂蛋白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82±0.35比1.45±0.24,LDL-C(mmol/L):1.53(1.14,2.47)比2.89(2.55,3.19),TC(mmol/L):2.03(1.39,2.84)比4.24(3.90,4.71),脂蛋白a(g/L):8.80(5.66,17.56)比27.03(14.79,27.03),均P<0.01〕;脓毒症死亡组PCSK9较存活组明显升高〔μg/L:249.58(214.90,315.77)比207.01(181.50,244.95),P<0.01〕,HDL-C、LDL-C、TC较存活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64±0.35比0.93±0.30,LDL-C(mmol/L):1.32±0.64比2.08±0.94,TC(mmol/L):1.39(1.01,2.23)比2.69(1.72,3.81),均P<0.01〕。随疾病进展,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PCSK9均较确诊1 d时明显下降(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SK9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HDL-C、LDL-C和TC〔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0.748(0.611~0.885)比0.710(0.552~0.868)、0.721(0.575~0.867)、0.702(0.550~0.8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为1.014,P=0.02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当PCSK9≥208.97 μg/L时,随着PCSK9升高,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PCSK9、HDL-C、LDL-C、TC均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PCSK9预测预后价值高于HDL-C、LDL-C和TC;PCSK9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在疾病早期,PCSK9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当PCSK9≥208.97 μg/L时,28 d生存率明显下降。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脂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28 d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和验证用于预测晚期肝细胞癌总生存期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的Nomogram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病理诊断为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共2 382例,使用R语言函数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1 191)和内部验证组(n=1 191),并采用χ2检验验证两组间可比性。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的62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基于建模组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6个月和12个月的总生存期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测Nomogram模型的评估能力,并在内部验证组、外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衡量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基于COX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模型,纳入模型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骨转移、甲胎蛋白、原发部位手术、放疗和化疗。总生存期模型中,建模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29(95%CI:0.711~0.747)、0.721(95%CI:0.705~0.737)和0.860(95%CI:0.831~0.889),癌症特异性生存期模型中分别为0.732(95%CI:0.714~0.750)、0.725(95%CI:0.707~0.743)和0.862(95%CI:0.829~0.895)。校准图、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DCA显示Nomogra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其他传统临床模型。结论构建了用于预测晚期肝细胞癌总生存期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列线图 肝肿瘤 模型,统计学 肝细胞癌 总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CVST患者。收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发病后90 d随访资料,对并发颅内出血组和非出血组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VST患者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04例CVST患者,男性42例,女性62例;年龄(35.24±10.92)岁(范围22~68岁)。38例(36.84%)并发颅内出血,其中34例为出血性脑梗死,4例为同时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出血组更多见于产褥期/妊娠期患者(60.52%对48.48%;P=0.012),更多表现为急性起病(57.89%对48.48%;P=0.004)、局灶神经体征(47.37%对19.70%;P=0.003)和癫痫发作(39.47%对18.18%;P=0.017),而且血栓形成部位更多见于上矢状窦(57.89%对36.36%;P=0.03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褥期/妊娠期(优势比2.857,95%置信区间1.095~7.453;P=0.031)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优势比2.847,95%置信区间1.110~7.302;P=0.027)是CVST患者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发病后90 d转归分析显示,颅内出血组转归良好率与非颅内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84%对89.39%;P=0.695)。结论产褥期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CVST患者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但颅内出血与CVST患者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无关。

  • 标签: 窦血栓形成,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出血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老年患者腰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评分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椎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史、围术期一般状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加权评分回归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术后87例患者(11.9%)发生AKI。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高血压、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术中低平均动脉压持续时间和输血是老年患者腰椎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其95%置信区间为0.909(0.870~0.947),灵敏度为79.36%,特异度为92.74%,约登指数为0.719。列线图预测模型经Hosmer-Lemshow检验,P=0.413,可视化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08。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术中低平均动脉压持续时间和输血是老年患者腰椎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老年患者腰椎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腰椎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排名首位且致死率排名前五的肿瘤,其预后因素复杂。近年来,MRI积极探索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影像学标志物,包括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功能成像、影像组学等诸多参数。研究证实了肿瘤大小及边缘、非肿块样强化、边缘强化、瘤周水肿、背景强化是预后相关的形态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定量、半定量参数在不同程度上与预后相关;尽管还存在一些争议,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衍生技术在乳腺癌预后中显示出巨大的预测潜力;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进一步揭示了更多与预后相关的高维度参数,计算机引导的人工智能正在兴起。本文就术前MRI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本领域下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3.0 T MRI扫描的34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分为LVI组(A组) 13例与非LVI组(B组) 21例。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及T2 mapping等。结合以上序列图像定位病灶,并由2名观察者于T2 mapping图像显示肠壁最厚层面放置三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T2值。采用Bland-Altman曲线检验2名观察者测量值的一致性。根据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与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T2值的差异。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的T2值一致性良好,表现为Bland-Altman图中的点均匀分布在+1.96至-1.96倍标准线差内。A组和B组的T2值分别为(77.15±6.95) ms、(87.06±7.55) ms,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预测直肠癌LVI的曲线下面积、阈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61、83.19 ms、84.62%及76.19%。结论T2 mapping在预测LVI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脉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成像 预测 鉴别 定量
  • 简介:摘要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然而MVI只能通过病理学确诊,通过MRI检查精确预测MVI对选择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检查的成像特征用于MVI的预测,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包膜不完整、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等。影像组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可能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准确而有效的工具,近年来也被研究者们用于探索与MVI之间的联系。本文就术前MRI检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the modified NUTrition Risk in the Critically ill, 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CC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科病区(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连续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4 h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分级、临床衰弱评分(clinical frailty score, CFS)、mNUTRIC评分以及ICU住院时间、脏器支持情况。根据有无发生CCI将患者分为CCI组与快速康复(rapid recovery, RAP)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其中14例(15%)在入住ICU一周内死亡,37例(41%)快速康复,40例(44%)发展为CCI。CCI组年龄、APACHE Ⅱ评分、mNUTRIC评分、CFS评分、机械通气与血液滤过比例显著高于RAP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独立危险因素,现患比为1.503(95%CI:1.007~2.244),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95%CI:0.592~0.805)。结论mNUTRIC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CCI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 老年 脓毒症 慢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急诊ICU及急诊内科病房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行炎症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行APECHEⅡ评分,根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观察不同组间血栓弹力图的差异;在脓毒症患者中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价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重度的脓毒症较轻度的脓毒症其α角减小(P=0.015)、K时间延长(P=0.015),最大血块强度增强(P=0.045)。脓毒症死亡组的K时间明显大于存活组的K时间。当K时间≥2.2 min时(敏感度为77.27%,特异度为95.20%)脓毒症发生死亡的风险最大(P<0.01);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表现明显的低凝状态,K时间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预判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障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收治青年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急诊处置和分流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ED青年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内病死率为主要研究终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入住率、住院时间是次要研究终点。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⑵年龄18~40岁;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出血及咯血来自口、鼻腔、咽喉部位;⑵院内发生的消化道出血;⑶下消化道出血;⑷临床资料缺失。结果383例患者中,有268例(70.0%)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最常见的内镜诊断是十二指肠溃疡(64.6%)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8%)。71例(18.5%)患者需要内镜治疗,5例(1.3%)需要外科手术治疗,7例(1.8%)需要介入治疗。病死率是2.1%,ICU入住率为2.3%,住院时间为5(3, 6) d。伴随肝病、出现晕厥/昏迷症状患者的ICU入住率和病死率较高(均P<0.05)。血小板减少(<120×109/L)患者较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8(5, 11) d vs. 4(3, 6) d,P<0.001]。与存活的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SpO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显著降低(均P<0.05)。低GCS是入住ICU(OR=33.973,95%CI: 1.582~729.417,P=0.024)和病死(OR=20.583,95%CI: 1.368~309.758,P=0.02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室青年UGIB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伴随肝病、晕厥/昏迷、合并感染、高氮质血症、肾功能受损、肝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入院时的贫血、低SpO2、低GCS以及低蛋白血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预后不良 死亡 急诊科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癜风共病糖尿病危险因素,并构建、验证预测模型。方法110例白癜风共病糖尿病患者(共病组)及4 505例白癜风未共病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的病历数据库,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4倾向性得分匹配。匹配完成后,按照4∶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筛选差异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五折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测试集进行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和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结果共病组107例与对照组428例成功匹配,训练集430例,测试集105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预测模型纳入白癜风病程[比值比(OR) = 1.04,95%可信区间(CI):1.02~1.07,P<0.001]、高糖/高脂/高盐饮食(OR = 3.19,95% CI:1.38~7.38,P = 0.007)、糖尿病家族史(OR = 23.23,95% CI:9.72~55.50,P<0.001)、代谢性合并症(OR = 12.53,95% CI:5.60~28.07,P<0.001)、自身免疫性合并症(OR = 5.89,95% CI:2.52~13.76,P<0.001)及肢端型白癜风(OR = 3.84,95% CI:1.45~10.19,P = 0.007)6个预测指标。五折交叉验证显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AUC为0.902(95% CI:0.864~0.940),验证集AUC为0.895(95% CI:0.815~0.974)。在测试集上应用构建的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 = 0.814,95% CI:0.715~0.913)、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P = 0.068)及准确性(灵敏度 = 0.810,95% CI:0.574~0.937;特异度 = 0.786,95% CI:0.680~0.865;阳性预测值 = 0.486,95% CI:0.317~0.657;阴性预测值 = 0.943,95% CI:0.853~0.982)。结论基于白癜风病程、肢端型白癜风、高糖/高脂/高盐饮食、糖尿病家族史、代谢性合并症和自身免疫性合并症6个预测指标构建的白癜风共病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准确性,能够为筛查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 标签: 白癜风 糖尿病 共病现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因素及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建立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14例肺腺癌[男59例、女55例,年龄(60.0±10.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吸烟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CEA)水平]、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及EGFR突变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及验证组(34例)。在训练组中,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选取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计算方差膨胀系数(VIF)删除存在共线性的变量后,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构建最优logistic模型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校准度及决策曲线分析(DCA)等评估模型效果。结果114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56例、EGFR野生型58例。在训练队列中,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间性别(男/女:14/26与25/15; χ2=6.05,P=0.014)、吸烟状态(有/无吸烟史:4/36与22/18; χ2=18.46,P<0.001)及SUVmax[5.72(3.90,8.32)与8.09(4.56,12.55);W=1 045.50,P=0.0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 χ2值:0.20和0.20,W值:921.50和983.00,均P>0.05)。性别、吸烟状态和SUVmax的VIF均小于10,同时由3种因素构成的列线图模型具有最小AIC(90.06)。模型在训练组中C-index值为0.798(95% CI:0.699~0.897)、灵敏度为85.0%(34/40)、特异性为70.0%(28/40)、准确性为77.5%(62/80)。在验证组中C-index值为0.854(95% CI:0.725~0.984)、灵敏度为13/16、特异性为14/18、准确性为79.4%(27/34)。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范围内(训练组:0~0.59,验证组:0~0.65)能使患者临床获益。结论基于性别、吸烟状态及SUVmax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协助临床便捷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基因,erbB-1 突变 列线图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ICU住院的824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307例)和非AKI组(517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原发疾病种类、疾病史、手术史等相关资料,对比构成分布并进行预测模型构建。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中妊高症也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AKI相关危险因素的列线图,结果提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以及既往有手术史都是AKI发生的高风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男性、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休克、脑卒中、泌尿道梗阻、脓毒血症以及既往有手术史是ICU患者发生AKI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多关注此类患者。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输尿管梗阻 尿道梗阻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41例产妇,根据产后3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是否≥10分分为PPD组(109例)和非PPD组(2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列线图法对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并建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等评估模型,最后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PPD的发生率为31.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初产妇、夫妻平均月收入<5 000元、产前抑郁、产前焦虑、社会支持水平低、婚姻满意度低是剖宫产产妇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CI分别为3.514(1.681~7.346)、2.105(1.119~3.958)、2.145(1.176~3.914)、13.491(5.345~34.052)、2.841(1.429~5.647)、5.231(1.371~19.956)、9.446(4.208~21.205),P值均<0.05。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剖宫产产妇PPD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73(95%CI 0.830~0.91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82.2%;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检验χ2值为3.571,P值为0.735;DCA显示当潜在风险阈值取25.1%时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剖宫产产妇PP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对PPD进行早期筛查。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抑郁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腺性膀胱炎(CG)初治后复发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38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92例)和验证组(46例),以病理和临床症状联合诊断为复发共62例,其中模型组43例(46.7%)和验证组19例(41.3%)。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模型组中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权重赋值建立定量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最后根据预测模型将模型组和验证组进行风险分层(低、中和高),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复发风险。结果模型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的年龄更大,留置尿管时间延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鳞状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升高(均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鳞状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是CG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中诊断复发的准确性分别为0.876和0.845(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和验证组的高风险患者的复发风险高于中风险患者,中风险患者的复发风险高于低风险患者(均P<0.05)。结论CG有较高的病理和临床症状复发率,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尿路结石、鳞状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可能是CG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构建定量预测模型对诊断CG复发和风险分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年龄因素 导尿管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分析的两大核心技术能够从CT中提取和分析大量高通量影像特征。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对预后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基于 CT 的影像人工智能在预测肺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癌 远处转移 CT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CT影像组学在对早期急性胰腺炎进展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录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开展分析研究,根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作为依据行亚特兰大分类,依次为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均采用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后经随机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结果:在训练集中,除血钙、胰腺边缘指标比较,实验A组与实验B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他指标特征均无显著对比,P>0.05;通过共线性检查后,训练集中血钙、胰腺边缘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腺边缘属于独立预测因子,P<0.05;尽管血钙并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但由于调查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数据较少,同时相比较于单独编原模型,血钙加入后的模型明显提升,对此,将胰腺边缘与血钙两个变量均纳入临床模型的建立参考中。结论:以CT影像组学模型作为依据,来实施早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预测效果较优,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模型,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T影像组学 早期急性胰腺炎 预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