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20年中医及西医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对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中药方剂治疗、针灸治疗及西医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单概括总结,为中医及西医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冠心病 病因病机 临床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电图在临床上常用,有多种故障存在,例如阻尼异常、漂、抖、线性不好等,针对这些问题,将维修方法提出,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确保心电图在临床上正常使用。为了给予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探讨了心电图常见故障以及维修方法,具体阐述如下。

  • 标签: 心电图机 常见故障 维修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中风病病复杂多样,需要更高层次的辨证思想指导。通过梳理隋唐以前中医古代文献的中风病论述,对中风的病进行再梳理,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适宜的辨证思路。

  • 标签: 中风病 病机 辨证
  • 简介:【摘要】目前中风病病复杂多样,需要更高层次的辨证思想指导。通过梳理宋代以后中医古代文献的中风病相关论述,对分析中风病病、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意义重大。

  • 标签: 中风病 病机 辨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完成治疗的过程。本文首先概述了血液透析的原理,分析了德国费森优斯4008S血透的应用结构与组成,最后提出了德国费森优斯4008S血透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德国费森优斯4008S血透机 应用原理 应用结构
  • 简介:目的分析工频X线和中频X线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和中频X线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高压输出及IP对X线吸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同工频X线相比,中频X线更易获得优质图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结论在CR应用中,中频X线比工频X线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工频X线机 中频X线机 X射线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GELightSpeedRT型CT模拟及NucletronSIMULIXHQ型模拟定位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2mm。CT模拟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复位还是模拟定位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最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和模拟定位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 标签: CT模拟机 模拟定位机 IMRT 位置验证 误差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直升与歼击飞行员改装体检的血尿酸和血脂资料,初步了解上述指标在不同机种飞行员之间的差别。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改装体检的82名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资料,分两组(直升机组和歼击机组各41人),比较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别。结果两组年龄及飞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组间血尿酸及血脂指标(TC、TG、HDL-C)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升机组血脂异常者共17人(占41.46%),歼击机组血脂异常者共20人(占48.78%)。直升机组高尿酸血症者3人(占7.32%),歼击机组高尿酸血症者5人(占12.20%)。组间高尿酸血症及血脂异常发病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加改装体检的直升飞行员与歼击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总体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改装后的健康管理,重点随访。

  • 标签: 航天医学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发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注新鲜采血小板与冰冻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采血小板和冰冻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采血小板与冰冻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 标签: 冰冻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新鲜机采血小板 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管路集中消毒对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采用呼吸患儿,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消毒以及呼吸管路集中消毒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33%,对照组患儿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0.82%,组间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采用呼吸管路集中消毒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管路集中消毒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ICU呼吸依赖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选择50名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呼吸依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接受机械通气,医务人员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针对性护理,护理完成后,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撤成功率进行分析,同时评估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良好的撤状况,而相较于实验组来说,对照组的撤成功率更低,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评分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呼吸,依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撤成功率,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保障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呼吸衰竭 针对性护理 护理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各类层流标准手术间的麻醉细菌培养结果对应用消毒必要性的认定。方法:(1)对手术室的百级、千级、万级、正负压切换、放射线防护手术间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2)在上述各手术间的麻醉的呼吸回路接口及气体出口应用棉拭子采样法进行标本采集做物体表面培养,观察计算菌落数。在麻醉的呼吸回路接口及气体出口连接人工呼吸器,应用室内空气吹张麻醉,采样平板置于恒温箱培养48h后观察计算菌落数。结果:各级手术间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而麻醉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均有致病菌生长。结论:各类层流标准的手术间不能保证麻醉的空气及内表面细菌培养达标,使用消毒处理麻醉应常态化。

  • 标签: 层流手术间 麻醉机 细菌培养 消毒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吸湿化治疗仪在低氧合患者呼吸拔管撤后的应用价值,为低氧合患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2018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低氧合呼吸拔管撤患者(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0例呼吸拔管撤患者接受鼻导管/面罩吸氧,观察组20例呼吸拔管撤患者接受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比2组患者拔管后不同时间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6h、24h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咽干、痛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比传统鼻导管及面罩,撤拔管后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辅助氧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降低了再插管率。

  • 标签: 呼吸湿化治疗仪 低氧合 呼吸机拔管撤机 再插管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与VAP发生的效果评价,探索一次性呼吸管路的使用,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方法将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一次性呼吸管路使用和普通可重复使用呼吸管路均7天更换。两组患者每周行2次痰培养,1次床边观察2周内有无VAP发生。结果两组VAP(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比可重复使用呼吸管路可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使用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振动排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2019两年为研究时限,择取120例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以信封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行振动排痰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APACHEII评分比较,组间不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振动排痰机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