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受污染情况,采用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为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该河上、下游河水中挥发酚和总氰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永定河水未受挥发酚和总氰化的污染,两者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地表水水质限值范围之内。利用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7;重现性好,精密度分别为0.75%和0.65%;检出限低,分别为0.16μg/L和0.28μg/L;准确度高,均在真值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2.6%-105%。与手动法相比,光度法分析速度快、试剂消耗量少、可批量检测,并减少了化学试剂对操作人员的伤害,适用于地表水中挥发酚和总氰化的测定。

  • 标签: 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 地表水 挥发酚 总氰化物
  • 简介:本文报道了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硝酸镧和硝酸钕的15-王冠醚-5络合[La(NO3)3·C10H20O5(La—L)和Nd(NO3)3·G10H20O5(Nd—L)]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La—L和Nd—L是同构的.稀土金属离子没有进入冠醚环的平均平面,而是被夹在冠醚环与三个硝酸根的中间.冠醚环上的五个氧从一侧全部同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三个硝酸根则各有两个氧原子从另一侧与金属离子络合,使络合分子的稳定性得到满意的解释.而La—O平均键长比Nd—O的平均键长大0.056,同镧系收缩理论相符.

  • 标签: 冠醚 晶体结构 硝酸钕 中心金属离子 配位键 稀土金属离子
  • 简介:样品经硝酸-氢氟酸-硫酸混合酸消解,磷酸提取。通过对溶液的测定介质和介质浓度、KBH4浓度、灯电流等条件的优化及其对共存元素测定影响及其消除,建立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锗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33ng/g,测定范围为0.10~60μg/g,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 标签: 地球化学样品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分别以不同的异羟肟酸为配体,合成了3个氧钒(Ⅳ)配合,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NR,13CNMR,51VNMR)、电子顺磁共振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配合进行了表征.分别在不同的羟基醇中以氧钒(Ⅳ)配合BHAOV为基础,合成了2个含烷氧基的五价氧钒(Ⅴ)化合.在吡啶中合成了含吡啶的六配位氧钒(Ⅳ)配合BHAOV(PY),V占据第6位置S原子,可使其不被氧原子进攻而氧化,要使V内层发生氧化,在四价钒上至少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点是完全必要的.而且还研究了BHAOV在乙腈中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 标签: 异羟肟酸氧钒化合物 合成 表征 配位化学性质 配位反应动力学 乙腈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个新型类杯芳烃修饰的Keggin型超分子化合Ag6L6(PMo12O40)2(1)(L=5-甲基四氮唑),其中6个5-甲基四氮唑配体和6个银配位形成了类杯[6]芳烃的多核银配合.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1属于六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1.77908(8)nm,b=1.77908(8)nm,c=2.40885(19)nm,α=90°,β=90°,γ=120°,V=6.6028(7)nm3,Z=3.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类杯芳烃 5-甲基四氮唑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KEGGIN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2个新的苯并咪唑修饰的Keggin型多酸基化合[(C_7H_6N_2)_3(H_3PMo_(12)O_(40))]·H_2O(1)和[KNa_2(C_7H_5N_2)_2(H_(2.5)SiW_(12)O_(40))_2]·6(C_7H_6N_2)(2)(C_7H_6N_2=苯并咪唑).化合1为超分子结构,化合2为2种碱金属钾和钠与多酸配位形成链状多酸基化合,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2种化合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80(7)nm,b=1.3159(8)nm,c=1.8254(12)nm,α=84.418(10)°,β=88.958(10)°,γ=65.852(10)°,V=2.5255(3)nm3,Z=2;化合2也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86(9)nm,b=1.4403(10)nm,c=1.8365(13)nm,α=109.509(10)°,β=90.755(10)°,γ=114.864(10)°,V=3.0236(4)nm3,Z=1.

  • 标签: Keggin多金属氧酸盐 苯并咪唑 碱金属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对2种天然酚类化合(根皮素和根皮苷)进行电子结构、NBO电荷数目、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4个方面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2种天然酚类化合抗氧化活性与分子结构中酚羟基、分子内氢键和NBO电荷的数目成正相关,与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和分子轨道能级差成负相关.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 标签: 酚类化合物 根皮素 根皮苷 抗氧化活性 DFT
  • 简介:合成了含有十钒酸阴离子的超分子化合(NH4)4(DMSO)4H2V10O28,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IR光谱、^51V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α=1.0719(2)nm,b=0.9658(2)nm,c=2.0171(2)nm,β=98.42°,V=2.0657(5)nm^3,Z=2,F(000)=1336,R1=0.0429,wR2=0.1146.化合的晶体结构单元由一个二质子化的十钒酸根多阴离子、4个铵根阳离子和4个DMSO分子组成,并且彼此之间通过静电力和氢键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 标签: 十钒酸盐 DMSO 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分析了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纯镁中铅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中的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的变动性、标准溶液、试液体积、试样称量等引起的不确定分量进行了评定,计算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测量重复性和标准工作曲线引起的不确定度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纯镁 不确定度
  • 简介:以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为起始原料,通过与Vilsmeier试剂反应得到亚胺盐正离子中间体,利用亚胺盐正离子中间体与碳亲核体反应,成功制备了多取代共轭三烯类化合.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及实验步骤简单等优点.该反应不仅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合成多取代共轭三烯化合新方法,而且扩展了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类化合在有机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 标签: 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 Vilsmeier反应 亚胺盐中间体 碳亲核体 共轭三烯
  • 简介:简述超支化共轭聚合光电活性材料研究进展,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3-D立体结构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成膜性和高的发光效率.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电化学池(LEC),光伏打电池等器件.这类化合不仅可以作为发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得到具有分子或离子识别、信息存储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

  • 标签: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 光诱导电荷转移态 分子离子识别 电致发光器件 光伏打电池
  • 简介:提出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催化H2S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电池电子转移机制,即借助于催化剂分子自身歧化所形成的催化电池M(Ⅰ)Pc-PcM(Ⅲ)实现底物(HS-)与分子氧间的电子转移,其反应过程为阴极反应:O2+M(Ⅰ)Pc→O2-+M(Ⅱ)Pc,阳极反应:HS-+M(Ⅲ)Pc→HS·+M(Ⅱ)Pc。这一电子转移过程也是决定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催化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 标签: 双核金属酞菁 催化电池 反应机理
  • 简介:提出了使用ICP-OES同时测定活性炭中Al、Co、Cr、Cu、Fe、Mg、Mn、Na、P和s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氯酸和硝酸处理样品,以硝酸作为测定介质,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直接测定。各元素的测定检出限为0.002-0.012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2%-1.83%。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2.1%-108.4oA之间。实验表明: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而且快速、准确,能够满足活性炭和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杂质元素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活性炭 ICP-OES同时测定
  • 简介:利用水热工艺,选用有机配体3,3’,5,5’-四甲基-4,4’-联邻二氮杂茂(H2X)和CuCl2·2H2O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个新的多酸基杂化化合[Cu2(H2X)2(Mo6O19)]·2H2O被合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该化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为1D链状化合,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69(3)nm,b=0.9544(3)nm,c=2.0599(6)nm,α=90.717(4)°,β=93.518(5)°,γ=102.802(4)°,V=1.8112(9)nm3,Z=4,R1=0.0829,wR2=0.1512.

  • 标签: 杂化化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联邻二氮杂茂
  • 简介:用具有光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2类化合(取代)香豆素-3-甲酰氯和2-氨基苯并噻唑作用合成了4种新的兼具香豆素骨架和苯并噻唑基的化合(3a-3d),用HRMS,IR和1HNMR对化合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化合的结构,并对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在紫外光谱中,新化合(3a-3d)和2种原料化合相比,因共轭链的增长而使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4种化合表现出比原料化合较强的荧光性能,其中3c的荧光强度最大.文中给出了稀溶液中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相关的一些信息.

  • 标签: 香豆素酰胺 合成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 简介:研究了一个系列的稀土杂多化合K17[Ln(As2W17O61)217-]·xH2O(Ln=La、Ce、Pr、Nd、Sm、Eu、Gd、Tb、Dy、Tm和Yb)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用这些化合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性质。发现这些稀土化合的极谱半波电位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双峰变化并与pH值有关,且用这些化合制备的修饰电极对NO2-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镧系元素 电催化 亚硝酸根
  • 简介:建立了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特硬铅合金中硒和碲的分析方法。试样经硝酸和酒石酸溶解,硫酸沉淀分离基体铅元素。移取部分试液,在40%盐酸介质中直接用氢化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硒;另移取部分试液,加入氢溴酸挥发除去砷、锑、锡、硒等元素,在40%盐酸介质中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样品中的碲。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铅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硒和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5%-9.3%和3.6%-13.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92%和98%-102%。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标签: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铅合金 测定 盐酸介质
  • 简介:在利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时,硫脲-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会受到硝酸含量的影响,试液中硝酸含量过高,会与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还原效率。通过对赶酸时间和赶酸温度进行实验,获得最佳的赶酸条件,结合微波消解技术,利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中的微量砷,结果表明,谷物中砷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28x-0.1728,线性相关系数R2=0.9993,检出限为1.72ng/g。通过对9份样品进行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7.6%,其准确度相对误差RE均小于±6.5%。经多次检测证实方法较稳定,可用于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的快速测定。

  • 标签: 赶酸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谷物
  • 简介: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硫化矿石中Cu、Pb、Zn三种元素的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四酸(HCl+HNO3+HClO4+HF)溶样法,采用简单的盐酸和硝酸溶解矿石,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选择干扰少且灵敏度高的谱线作为待测元素的分析谱线,采用左右两点扣背景的方法校正光谱干扰和基体匹配方法消除物理干扰,用GBW07162和GBW07163等不同种类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在10%以内,测定结果都在标准值的误差范围内,符合地质矿产开发的要求。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硫化物 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