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制度 机会均等 马克思主义政党 90年代以来
  • 简介: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保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性,对保密的原则与弊端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自唐律开始,对保密事项的概念和范围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界定,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于当时社会的以唐律"漏泄大事"为代表的泄密责任追究制度和以清代奏折制为代表的保密管理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政务公开的社会需要和动力都显著不足,因而中国代保密法制在整体上还停留于对国家秘密的消极保护,对如何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太多的尝试。

  • 标签: 中国古代 保密思想 漏泄大事 奏折制度
  • 简介:民间规约是中国代民间社会的自治规范,是古代法律秩序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代法律秩序的生成过程中,民间自治规则始终是社会法律秩序的建构基础。民间规约和官方法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互动关系。要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民间规约,工商业行会规约的地位和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 标签: 民间规约 工商业规约 法律秩序
  • 简介:中国代治安简史》是填补史学、警学空白的拓荒之作。它站在古代治安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高度,初步构筑起“中国代治安史”的学科体系。纵览中国代史,正是高度发达的文明孕育了发达的治安,而发达的治安又保卫了文明的高度发展。读一读《简史》,有助于打开眼界,匡舛纠谬,增强信心。

  • 标签: 史学 警学 《中国古代治安简史》
  • 简介:由香港梅洁楼及中国嘉德合办的《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巡展第三站于2015年11月28日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隆重揭幕。延续4月和10月在香港和北京的热潮,此次巡展展出了逾百幅绘画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绘画及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单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政治事件,也以艺术语言体现意识形态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极具特殊的时代风格

  • 标签: 书法作品 梅洁 时代风格 政治事件 艺术语言 艺术创作
  • 简介:——将玫瑰花瓣深深浅浅撒遍水面,满盛热水的大木桶更盛满悠悠的花味木香,你深入水中被其萦绕,仿佛进入了红袖罗帐的古时。

  • 标签: 木香 古典 玫瑰花 浴桶 选购技巧
  • 简介:自然对人类恩宠有加,它不仅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譬如空气、水、土地;提供了日月随旋、风雨博施的适时变幻,天地万有“合目的性”的生息繁衍得以从玄古、太古以至今天延绵不断、永无尽期。

  • 标签: 回归自然 古典 合目的性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代法律思想的文化融合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转型的新指向。在“民本法治”、“德法合治”、“权利义务关系”、“和谐诉讼”以及“生态保护”等法的内容构成、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代法律思想的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法哲学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文化融合 法治建设
  • 简介:中国代的刑事证据运用规则是隐而不彰的。历代刑律追究司法官吏不“据供定罪”的法律责任,判例判牍所记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也表明“据供辞定罪”是中国代刑事证据运用的首要规则。供辞的取得规则遵循“必先以情”、反复诘问、“反覆参验”、有限制的笞掠等形式。供辞不仅包括两造的展辞、被告的如实供述,还包括证人的证词、原告的诬告之词。“据供辞定罪”能够成为刑事证据运用首要规则是中国代“无供不录案”司法要求的必然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代司法官过于追求“铁证如山”的司法结果,对犯罪之人存有“大恶”的伦理认识,认为过程亲历者与耳闻目睹者相比所述事实更具有真实性。中国代的司法价值观是实用主义的,其司法证据理念是“心服口服”才算“真服”,中国代司法程序追求的是实质正义兼顾形式正义。

  • 标签: 传统证据制度 刑事证据规则 供辞定罪首要规则 理据解析
  • 简介:《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是梁治平先生的第一本个人专著,也是他试图系统阐释中国代法的第一次尝试。本书中,他致力于系统和彻底地贯彻《比较法与比较文化》一文所宣明的立场和《“法”辨》一文所运用的方法,即他在后来的方法论总结

  • 标签: 梁治平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书评 中国 古代法 “深描”
  • 简介:<正>在中国代婚姻法中,"义绝"是"七出"之外的法定离婚情形。但因为"七出"还受到"三不去"的限制,"义绝"却是无条件的必须离婚、违者甚至还要受到刑罚,因此一直受到学者的格外关注。但是,自陈鹏《中国婚姻史稿》1990年出版之后,学者几乎没有再在资料搜集和制度考证上取得重大突破,反而是在资料的解读与阐释上,续有创获,如日本学者滋贺秀三首先提出,从唐律到明清律,"义绝"制度呈现出家族重要性降低、夫妻关系重要性上升、国家干预力减弱的变化;金眉从法学角度,认为"义绝"之"义"指"夫妻基于

  • 标签: 义绝 中国古代法 夫妻关系 离婚制度 婚姻关系 感情破裂
  • 简介:<正>在中国代社会,虽然不乏爱才、惜才的佳话,却也演出了一幕幕残害人才的悲剧。统治者残害人才,使得许多人才正值盛年却象盛开的鲜花顿时萎谢,他们给人才,给历史,也给自身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憾。一、政见不合,视人才为异己。在中国代社会,统治者用人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统治者

  • 标签: 《资治通鉴》 人才悲剧 中国古代社会 周亚夫 统治者 曹操
  • 简介:当代中国青年研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广东作为革开放前沿、"先行一步"试验区,诞生了"粤派风格"青年研究,其中广东省团校的青年研究成为一个品牌。广东省团校一直配合团中央、团省委的工作开展青年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广东省团校青年研究的路径变迁包括(1)开放中的青年研究:1978-1987;(2)青年素质现代化研究:1988-1997;(3)青年社会参与研究:1998-2007;(4)青年志愿服务研究:2008-2017;(5)青年共建共治共享研究:2018-。广东省团校青年研究的品牌项目有(1)青领研究——党建带团建专题研究;(2)青亲研究——青少年成长专题研究;(3)青创研究——青年创新创业专题研究;(4)青志研究——青年志愿服务专题研究;(5)青聪研究——青年素质教育专题研究;(6)青联前景——青年国际交流合作研究。通过分析,获得以下几点启示:一是青年研究要敏锐;二是青年研究要深入;三是青年研究要坚持;四是青年研究要拓展;五是青年研究要提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东省团校的青年研究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青年研究 粤派风格 广东省团校 理论品牌 创新发展
  • 简介:中国历史上,战争是实现王朝崛起的普遍模式。要顺利达成武力崛起的目标,关键在于高明与卓越的战略指导。在秦汉王朝崛起中,《汉中对》、《隆中对》、《商君策》、《客卿对》、《平吴疏》等在具体战争中具有关键的战略指导意义,它们或全面分析战略形势,或高明把握战略时机,或合理制定战略预案,或兼而有之。全面总结古代王朝崛起战略指导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从中汲取于当今国家强盛有益的智慧与启迪。

  • 标签: 秦汉时期 战争 王朝崛起 战略指导
  • 简介:武汉的两位青年学者涂文学、张乐和同志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之余,出没于古籍烟海,奔走于文化遗存,征引于近现代中外学者的著述之中,搜集了十分丰富的资料,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带有学术色彩的普及读物——近50万字的《中因古代文化知识百题》(上下册,工人出版社于1988年8月出版)。

  • 标签: 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 人类 青年学者 学术研究 文化遗存
  • 简介:中国代文学艺术中,审美惊奇并不占主流地位,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亦是审美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重要动因。以下拟从三个角度对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惊奇作初步考察。一、审美惊奇的文字学考察拨开历史的风尘迷雾,汉字的象形和会意显示出直逼本相的简洁与明快。

  • 标签: 古代文学艺术 审美活动 惊奇 中国 主流地位 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