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4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儿接受常规孤独症护理;观察组中20例患儿在常规孤独症护理基础上,接受结构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孤独症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结构化教育 早期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心理护理用于儿童口腔治疗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口腔治疗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配合度等指标。结果:关于配合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2.0%相比更高(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心理护理,配合度提升更为迅速,家长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口腔治疗 个性化心理护理 影响 行为诱导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个性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我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88例进行分析,以护理方式不同为依据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个性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的各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心理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痛患者接受规范癌痛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硬币随机投掷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癌痛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70例。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规范癌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且负性情绪改善程度也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规范癌痛护理对癌痛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获得满意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还可以提高其生活治疗,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癌痛 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护理对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0月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实现组进行个性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SAS与SDS量表)与症状评分(PANSS量表)。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评分量表评分及抑郁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比较P<0.05;实验组症状量表评分低于对比组,比较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值得推荐。

  • 标签: 住院精神分裂症 个性化护理 心理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马中心的护理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者角色,往往由于人院後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的失调有时甚至会超过实质性器官对身体的损害。笔者认为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心理护理,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 实质性器官 健康人 护理模式 护理观念
  • 简介: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此不少女性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有时心情愉快,有时低沉、易怒,内心体验着困惑、烦躁紧张、焦虑、恐惧等,而且医务人员的言行和神态都将对产妇有很大影响。所以,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孕产妇心理护理体会浅述于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孕产妇 生理过程 情绪波动 心情愉快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观察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在脱毒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l0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美沙酮配合心理干预50例,对照组美沙酮递减替代疗法50例。结果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不仅能控制生理依赖,而且能减轻或消除心理依赖和心理障碍。结论美沙酮递减疗法配合心理干预,不仅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有效的治疗心理依赖。

  • 标签: 海洛因依赖 心理干预 美沙酮 递减疗法 吸毒 认知疗法
  • 简介:分娩和哺乳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其中以发生在产后的产母抑郁最常见,从而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 病理性改变 生理现象 应激因素 社会角色
  • 简介:目的探索ccu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以及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异常心理反应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方法观察100例收治于ccu监护病房的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疗效及病情预后的影响。结果100例收治以ccu监护病房的患者。70%的患者都能放松紧张心理。情绪稳定,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结论在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护理的同时。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心理反应,给予正确、恰当、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

  • 标签: CCU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护理 心理反应 心理需求 护理方法
  • 简介:烧伤伤员由于遭受了意外创伤的打击,伤后常出现一系列心理变化,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如下的心理状态护理体会:1恐惧由于遭受了突发性的打击,伤员往往表现为恐惧、不安和怕死,大面积烧伤伤员常有“受不了”和“还能支持多久”等情绪。2怕痛创面疼痛,加上频繁的打针、输液、换药和翻身等,伤员感到痛苦不堪,难以忍受,怕翻身,怕换药。

  • 标签: 伤伤 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 创面疼痛 感到痛苦 怕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理学会2013年1月19日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同意和长时间的筹备,中国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筹)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8月18—20日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承办。

  • 标签: 中国药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来华留学生 学术研讨会 教学 医学
  • 简介:中国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实验室技术研讨会暨TDM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4月14日在天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张相林主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 实验室技术 TDM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状况。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108例进行SCL-90心理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定结果显示9个因子的阳性率均超过51%,其中强迫症状最多,92例,占85.19%。女性阳性均分/恐怖均分与男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促进其心理健康;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面临的心理困扰,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用药指导、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心理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结合本次研究内容,随机抽取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研讨期限,按照组间均衡可比原则,采用数字表划分法进行分组处理,A组(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45例,在上组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干预),而后实施比对分析。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知:B组采取方案更具实施性,患者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数值表现,均显优A组(P值<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融入心理干预策略,可实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弹性水平的目的,令其睡眠障碍得到有效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影响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重症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