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内地则刚刚起步。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重症监护、肿瘤等专科专士护理人才,说明我国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的重视。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继2001年与其附属肿瘤医院、香港大学专业深造学院、香港造瘘治疗师协会合作,

  • 标签: 专科护士 香港大学 中山大学 培养 合作 附属肿瘤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青春期少女生育动机及其生育意愿,从而追行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工作。方法本研究基于Michaels(1993)的研究结果,自编“青春期少女生育动机”的调查问卷,封678名(随机抽样)高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女生育动机的先后排序为:“使个人生命延续”、“获得安全感和创造性”、“得到亲密情感和愉悦”、“获取权力和影响力”、“能够养儿防老”、“获得成人地位”、“能够传宗接代和取得社会认同”“道德价值的支配”;②青春期少女面对意外怀孕是否生下孩子。除“能够养儿能防老”生育动机影响较低外,其它生育动机均有明颗影响,并显著性差异;③由回归分析结果得知,“道德价值的支配”和“获得覜密情感和愉悦”两个生育动机因素可以有效预测青春期少女的生育意愿,其中以“道德价值的支配”影响作用较大。结论青春期少女面对意外怀孕,对于决定是否生下孩于的生育意愿,有不同的生育动机。因此在青春期性教育当中,应当了解青少年生育动机、生育意愿的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来开展性教育。

  • 标签: 青春期 少女 生育动机 性教育 生育意愿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1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切开术.结果术中发现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术后随访89例,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是造成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原因之一;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管隔膜切开术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扁桃体切除 隔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狭窄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其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老年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62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血压节律,以及观察组不同血压节律脑卒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h脉压差、白天脉压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脉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比例(78.3%,4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1/58;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的脑卒中发生率(57.4%,27/48)明显高于杓型节律(23.1%,3/14;P〈0.05)。结论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昼夜血压的非杓型节律比例升高,而对应的脑卒中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老年人 血压 脑卒中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和Creutzfeldt-Jakob病是变性痴呆中最常见的4种类型,多于老年前期发病.本文对它们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分类诊断进展作一综述,着重阐述它们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异常蛋白沉积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 标签: 老年前期 痴呆综合征 分类 诊断
  • 简介:目的:构建院科两级随访体系,实行门诊-住院-出院患者全程随访;搭建沟通桥梁,和谐医患关系,持续改进医院工作质量。方法:设立院级随访站,健全随访制度、流程,制定专科随访常规;指导科内随访团队建设,落实患者随访;统筹安排,构建一个院科两级、上下联动、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随访体系。结果: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共有效随访患者17万余人次,收集意见上千条。结论:院科两级随访体系规范了患者随访工作,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能力,更好地履行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 标签: 随访体系 健康教育 持续质量改进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疗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58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RI可以明确诊断,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使得大多数的脊髓室管膜瘤可以被全切。力弱,麻木、感觉迟钝和过敏,疼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是临床主要表现,而术后这四项症状都相应改善。结论早期手术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超声波和电生理监测,椎板复位能够提高手术疗效。放疗、化疗则作为不能全切肿瘤时的辅助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 显微外科 预后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1]。如何改变护士把自己看作是质量管理中的被管理者的观念;如何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疲溃综合征 管理能力
  • 简介:目的:为了社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方法: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并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结果:4-7岁前开始训练的41例中能自理生活的27例占65.8%;8岁以后开始训练的66例中有29例可部分自理生活占43.9%。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社区康复 心理护理 小儿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化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初期及病程进展中,海马在形态结构、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海马的各种变化很可能在AD的发病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AD患者海马的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D的病因的探索以及A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神经病理 CT诊断
  • 简介: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s)属于椎管内血管畸形的一个亚类,其发病率约为5~10/100万[1],临床较为少见,也易被误诊.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

  • 标签: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46例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起病形式以急性(58.70%,27/46)或亚急性(34.78%,16/46)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95.65%,44/46)、感觉障碍(84.78%,39/46)和尿潴留(67.39%,31/46)。MRI受累部位以颈髓最常见(45.65%,21/46),其次为胸髓(28.26%,13/46),呈脊髓内单一或散在多发长T。、长T:斑片状异常信号影,病灶长度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节段(84.78%,39/46),个别患者(15.22%,7/46)病灶长度超过2个椎体节段;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78.26%,36/46)。结论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脊髓受累可呈现单一或散在多发病灶,病灶长度较少超过2个椎体节段,但病灶节段延长不能排除多发性硬化。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最敏感和最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脊髓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颅内血肿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指征.方法统计本科1年来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及穿刺吸除颅内血肿的总数、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1年来共手术治疗颅内血肿45例.开颅治疗27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3例.穿刺治疗18例,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血肿开颅清除穿刺吸除各有其优缺点,应掌握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 穿刺
  • 简介: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多发单发脑梗死病因差异。方法纳入前循环急性脑梗死12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69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多发组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急性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前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卒中一直是神经科学家和神经病学家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有关卒中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观点和新进展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卒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讨论,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启迪。

  • 标签: 脑血管病 诊治 临床研究 神经病学家 神经科学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其研究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方法: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载,发表于2000—2013年期间的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相关论文87篇。结论: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中药改善睡眠的实验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在中药改善睡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局限,不能体现中药作用特色及某些概念混淆等问题。

  • 标签: 中药 睡眠 实验研究 文献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可能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外周血小板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再生及重塑障碍两方面阐述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在P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抑郁 谷氨酸
  • 简介: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内)DVT的发生率高达50%[1],多发生在瘫痪侧肢体,其危险度肢体瘫痪程度、年龄呈正相关,此外,大约13%~25%的卒中患者早期死亡合并PE有关,常常发生于卒中后第2~4周[1].……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