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卵巢癌实验诊断比较适合肿瘤标志,进一步探究其临界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卵巢癌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CA724、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等项目的浓度,并以文献报道方法计算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iskofovarianmalignancyalgorithm,ROMA);以SPSS软件分析研究对象肿瘤标志表达差异,并分析它们诊断指数(灵敏度+特异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试确定各肿瘤标志最佳临界值。结果三组肿瘤标志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ROMA诊断能力最佳(诊断指数1.94,灵敏度0.94、特异性1.00),其它依次是HE4(诊断指数1.86,灵敏度0.89、特异性0.97)、CA125(诊断指数1.75,灵敏度0.83、特异性0.91);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诊断卵巢癌能力大小肿瘤标志(项目)分别是:ROMA、HE4、CA125、CA153、CA724。结论诊断卵巢癌应优先考虑CA125、HE4和ROMA等项目,相应临界值可拟定为90.96U/ml、81.38pmol/l和37.22%。

  • 标签: 肿瘤标志 HE4 CA125 ROMA ROC
  • 简介:目的探讨c-myc基因表达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3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c-myc基因阳性扩增率为53.5%(23/43),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50.01),肿瘤发生部位、体积大小、肿瘤中心坏死、病人年龄及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c-myc基因过表达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客观指标。

  • 标签: 大肠癌组织 C-MYC基因 相关性研究 肿瘤 过表达 DUKES分期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皮瓣穿支皮瓣病例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瓣、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及穿支皮瓣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皮瓣、120例穿支皮瓣)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皮瓣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皮瓣,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皮瓣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皮瓣16例,穿支皮瓣22例,传统皮瓣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皮瓣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皮瓣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皮瓣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皮瓣成活关健。严格遵守皮瓣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皮瓣张力是皮瓣手术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传统皮瓣 游离皮瓣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节律化疗对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干预作用,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建立裸鼠HepG2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对照组、节律化疗(metronomicchemotherapy,MC)组(阿霉素,1mg/kg,每3天一次)和最大耐受量化疗(maximumtolerateddosechemotherapy,MTDC)组(阿霉素,10mg/kg,单次注射).每隔3天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直径,21天疗程结束后处死裸鼠,称瘤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CD31/CD105联合荧光标记进行血管定量分析.结果节律化疗组(MC组)对肿瘤生长存在抑制效应(P<0.01),而最大耐受量化疗组(MTDC组)也有抑瘤作用(P<0.01),两种方案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564).MC组MTDC组抑瘤率分别为48.13%、43.32%,但MC组毒性较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节律化疗能显著降低肿瘤血管区域密度(P<0.01),而MTDC组不存在抗血管生成作用(P=0.503).结论节律化疗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且毒性反应低,其抑瘤效果与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生成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HER-2过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胃癌患者共540例。IHC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中HER-2表达,以改良HercepTest评分标准进行HER-2免疫组化结果判读,用卡方检验分析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性。结果540例患者平均年龄56.5岁,男女比例3.5:1。HER-2蛋白过表达(IHC3+)共88例,总过表达率为16.3%。胃癌患者HER-2蛋白过表达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神经血管侵犯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HER-2蛋白总过表达率为16.3%。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过表达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神经血管侵犯相关。

  • 标签: 胃癌 HER-2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CD44V6在肠癌组织中表达及血管形成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MVD在57例大肠腺癌、16例腺瘤癌变、62例肠腺瘤及17例正常黏膜中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腺癌中为45.6%(26/57),腺瘤为58.1%(36/62),腺瘤恶变为75.0%(12/16),正常黏膜为5.9%(1/17);腺癌中MVD值为24.65±7.84。腺癌中CD44V6MVD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1),而且二者表达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CD44V6在肠癌表达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V6MVD将有助于筛选具有浸润复发转移肿瘤,可作为一项辅助指标用于估测预后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肠道肿瘤 CD44V6蛋白 MVD
  • 简介:目的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Bcl-2及Bax表达,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调控因子作用,进一步明确这些指标乳腺癌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并与乳腺癌常用检测指标ER、PR进行比较分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更好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中Bcl-2、Bax、ER及PR表达,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对预后影响。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Bcl-2及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55.0%。②Bcl-2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x^2=9.6774,P=0.0097),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4.423l,P=0.0355)。而且在转移淋巴结个数为l~3个和〉/4个之间Bcl-2表达有差异(x^2=5.1074,P=0.0238).③随着组织学分级提高,Bax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49);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Bax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46)。④Bax阴性表达病人生存期明显长于阳性表达病人(p=0.0063,P=0.0009),而Bcl-2阳性表达病人生存期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病人(P=0.0049),Bcl-2/Bax〉1组病人生存期优于Bcl-2/Bax≤1组(B=0.0488)。③Bcl-2Bax呈负相关,Bel-2ER、PR呈正相关,Bcl-2/Bax比值Eli呈正相关,BaxEli、PR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Bcl-2高表达分化程度较低、无淋巴结转移转移个数少以及较长生存期有关,Eli、PR呈明显正相关,是预后好因素之一。Bax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呈负相关,Bax高表达促进了乳腺癌发生发展。乳腺癌组织中Bcl-2基因高表达及Bax基因低表达使Bcl-2/Bax比值高者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少,ER阳性率高,生存期长,低凋亡易感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bcl-2bax呈明显负相关,bcl

  • 标签: 乳腺癌 BCL-2 BAX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LuminalA型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绝经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该类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35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表达水平(高表达(H)〉50%;低表达(L)≤50%),比较ER、PR不同表达分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差异及ER、PR间相关性。结果绝经前LuminalA型乳腺癌ER—H/PR-H表达最常见(63.8%);ERH/PR—L表达在绝经后患者中最常见(51.1%),在绝经前少见(17.0%)。ER、PR相关性在绝经前比绝经后更明显(P值:0.003VS.0.047)。结论绝经前后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存在ER、PR不同表达差异性分布,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差异原因。

  • 标签: LUMINAL A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绝经
  • 简介: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RNA—bindingmotifprotein8A,RBM8A)是近年来新发现一种RNA结合基序蛋白。不少研究报道RBM8A基因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环节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本文就RBMSA在恶性肿瘤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核糖核酸结合基序蛋白8A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如乳腺组织等)生成和分布,除具有激素一般特性外,在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细胞因子一些特性。催乳素受体(PRLR)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通过JAK(JanusKinase)即Janus酪氨酸激酶一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本文综述了PRL及其受体乳腺癌密切关系。

  • 标签: 催乳素 催乳素受体 乳腺癌
  • 简介: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过程。该基因口腔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从而为口腔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标签: PIEN 抑癌基因 口腔癌
  • 简介:一、引言1993年Lee等[1]在线虫中首次发现microRNA(miRNA)-lin-4。2000年Reinhart等[2]再次在线虫中发现第二个miRNA即let-7。2004年Calin等[3]研究发现miR-15和miR-16慢性B细胞淋巴瘤发生相关,首次揭示miRNA癌症发生相关。随后掀起了一股miRNA研究热潮,通过检索Pubmed发现近年来miRNA相关文献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证实miRNA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它不仅参与细胞发育、组织生长分化、细胞代谢等多个方面,而且它异常表达和调控参与人类很多疾病发生。目前发现miRNA

  • 标签: 细胞代谢 MICRORNAS 淋巴瘤 胰腺Β细胞 细胞发育 脂肪分解
  • 简介:中医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可西医结合共同治疗癌症。虽然TCM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体系实施,但最近还原主义思潮却提示了TCM可在生物医学科学范式内改进针灸、草药和营养支持效果。中医卫生范式包涵了在身心网络内开展身体和药物干预。虽然在这一范式内并未出现笛卡尔式心身二元论,但为了能在实证主义、还原主义和控制混淆因素限制下开展科学研讨,必须对TCM中包含各种成分进行条分缕析。

  • 标签: 中医药 还原 TCM 共同治疗 生物医学 营养支持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颅颌面外科显微外科手术进步,前颅底、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收集13例前颅底、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DDR1基因表达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DDR1基因在20例术后早期复发肝癌、20例非术后早期复发肝癌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结果DDR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60.0%VS20.0%,P<0.05),DDR1基因在术后早期复发肝癌组表达高于非术后早期复发肝癌组(80.0%VS40.0%,P<10.05),DDR1基因表达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乙肝表面抗原、Edmonson分级无关(P>0.05).结论DDR1基因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DDR1基因高表达有可能促进了肝癌早期复发和侵袭转移,可以作为肝癌判断预后分子指标之一.

  • 标签: DDR1 肝癌 早期复发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interactionmolecule1,STIM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VEGF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宫颈癌患者癌变及其正常上皮组织并测量对应肿瘤体积,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TIM1在各病变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析STIM1肿瘤病变程度相关性;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过表达STIM1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并分析其STIM1相关性。结果:70%宫颈癌组织中STIM1表达上调,表达量癌症病变标志物即肿瘤大小相关;STIM1可促进血管内皮因子VEGF分泌。结论:STIM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是宫颈癌病变过程中一个重要因子。

  • 标签: 宫颈癌 STIM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给药间隔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之间关系及机制.方法分别间隔24、48、72和96小时,用MMC处理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2个小时,共5次,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Westernblot分析p170和p53表达.结果①MMC首次处理BIU-87、间隔24、48、72和96小时给药IC50分别为4.41、0.71、2.83、4.51及6.16μg/ml;②间隔24小时给药,p53显著下调,未检测到p170表达,间隔48、72、96小时给药,p53持续表达,p170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膀胱癌细胞耐药性丝裂霉素C给药间隔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变化有关.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多药耐药性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分析其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OR和VEGF在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腺瘤及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并对直肠癌中两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两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TOR在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高于直肠腺瘤和直肠正常黏膜组织36.7%(11/30)和10.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直肠癌患者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VEGF在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0%(42/60),显著高于直肠腺瘤和直肠正常黏膜组织46.7%(14/30)和20.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形态、术前CEA水平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两者在直肠癌组

  • 标签: 中表达 侵袭转移 直肠癌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贲门癌中表达及其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0例贲门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1.5%。C-erbB-2蛋白过表达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术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是贲门癌预后一项判断指标。

  • 标签: 贲门癌 C—erbB-2蛋白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