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意义,及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选取30例卵巢癌患者、15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imFISH)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计数,分析其年龄、TNM分期、腹水、肿瘤标志物、肿瘤疗效评价之间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CTCs数目高于卵巢良性疾病及健康受试者(P<0.05)。外周血CTCs检出阳性率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临床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性质、总分期、腹水、N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率肿瘤标志物HE4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分期越高,CTCs数值变化范围越大,检出阳性率越高。CTCs肿瘤疗效评价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率临床特征相关,CTCs检测可以做为临床诊断辅助方法和检测指标,进一步指导分期、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卵巢癌 循环肿瘤细胞 血清学标志物 分期 肿瘤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莫氟(HCFU)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及放射增敏价值。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91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伽玛刀治疗对照组43例和卡莫氟联合伽玛刀治疗治疗组48例。对照组应用50%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靶区周边剂量为每次2.5-2.8Gy,4次/wk,共12-14次。治疗组:于放疗前1wk应用卡莫氟200mg,3次/d,应用1wk无化疗反应,开始γ-刀放疗,方法同对照组。放疗结束,停服卡莫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0%、95.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莫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取得了满意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卡莫氟 伽玛刀 治疗
  • 简介: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受到高温刺激产生一组应激蛋白,具有维持机体自身稳定生物学功能。细胞凋亡是一种自主性细胞主动死亡,组织自稳机制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二者有关概念并初步探讨热休克蛋白凋亡关系及意义。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用小鼠肺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紫杉醇(泰素)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研究,对其损伤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照射同步(CRT组)4个组,照射和用药小鼠行全肺照射21Gy/5次/5天和周1周4共2次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从实验后第1个月~第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蛋白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水肿和细胞浸润以及肺纤维化积分共6个指标的情况.结果:在紫杉醇照射同步组因肺损伤死亡小鼠(19/54)比单纯照射组(10/54)明显增多(P<0.05),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除第1个月外,均比单纯照射组高,在第4个月明显(P<0.01).单纯紫杉醇组第1个月也比对照组高,而且肺泡壁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紫杉醇照射同步组肺纤维化积分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差别从第3个月后开始出现,而以第4个月明显,肺纤维化积分分别为5.6±0.73.8±0.7(P<0.05).结论:紫杉醇照射同步使用能扩大肺组织放射性损伤,单纯紫杉醇也可致肺组织损伤,但损伤相对较轻,照射同用可使致死性损伤增加.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化疗性肺损伤 紫杉醇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Ⅲ型胶原比例高低与其临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岁;左侧23例,右侧18例。损伤部位:距离跟骨结节4.5~6.0cm。采用自行研制微创跟腱缝合技术和器材进行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6天,平均2.2天,术中取断端局部横断面病理标本(距断裂位置〈0.3cm)做天狼猩红染色,计算每个患者跟腱胶原中Ⅲ型胶原比例,并按照其比例高低分为四组:A组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预后评分。结果四组终末随访预后评定均达到优良水平,但术后6个月却有明显差异,A组共10例,优5例,良2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0%;B组共14例,优11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C组共12例,优10例,良2例,总体优良率100%;D组共5例,优1例,良2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60%;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评定,A组D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组C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相同手术及术后康复指导,四组患者自身跟腱Ⅲ型胶原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差异,Ⅲ型胶原比例过高或者过低患者恢复较慢。

  • 标签: 跟腱 急性病 腱损伤 胶原Ⅲ型 预后
  • 简介:肿瘤起源和演进机理错综复杂。离子通道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侵袭和转移均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它们相关性可以进一步认识肿瘤发生发展,并推动肿瘤防治。我们对几种主要离子通道和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离子通道 肿瘤 细胞增殖 钙离子通道 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miR-320a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科室收治65例已经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miR-320a表达情况,分析miR-320a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20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miR-320a表达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CEA水平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320a高表达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预后明显优于miR-320a低表达者,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4.7%和31.4%(P=0.022)。结论miR-320a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miR-320a过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较佳。

  • 标签: 结直肠癌 miR-320a 实时定量PCR 临床病理特点 生存预后
  • 简介:肿瘤发生系多基因异常累计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关系,特别是肿瘤预后及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肿瘤预后及化疗疗效做一综述,可为肿瘤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肿瘤 抑癌基因 甲基化 化疗 预后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
  • 简介:乳腺癌是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往往基于其病理分型.近几年研究表明,传统病理分型对新开展治疗方法并没有提供有效指导.而大量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数据表明可将乳腺癌分为基底型,管腔A型及B型,HER-2型及正常组织型5类.在对这5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预后以及辅助治疗效果都有明显差异.同时证明免疫组化方法可代替单一基因分析方法用来检测乳腺癌分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蛋白,CK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癌基因P53变异及原癌基因Bcl-2表达都可作为亚型分类指标.该文介绍了乳腺癌分子亚型主要特征及其治疗、预后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预后 辅助治疗
  • 简介:骨肉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伴随截肢、肺转移、死亡等后果,其单纯手术治愈率仅15%~20%[1]。随着新辅助化疗发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0%左右[2]。凋亡异常以及耐药性产生(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导致肿瘤迅速进展是骨肉瘤治疗失败主要原因[3-4]。调控细胞凋亡异常,降低骨肉瘤耐药性,从而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是降低骨肉瘤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重要途径。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凋亡以及耐药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为探索骨肉瘤凋亡、耐药发生机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长达百年肿瘤动物模型研究历史告之人们,研究肿瘤难,研究肿瘤动物模型也难,或者说更难。难就难在如何贴近临床,如何挖掘连临床上也无法观察到肿瘤发生发展潜在过程和机制,当然还有对抗策略。本文从温故知新,抛砖引玉理念出发,对上述难处进行部分叙述,那怕仅仅是皮毛也希望能共享。

  • 标签: 脑肿瘤 动物模型 荧光蛋白 血管示踪 仿真显像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黄芪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抑制增殖和转移能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20、100、200μg/ml黄芪作用于Hep-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影响,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黄芪对Hep-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黄芪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各实验组之间及其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EB染色后可见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黄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l-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引起喉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 标签: 黄芪 喉癌 凋亡
  • 简介:背景目的:垂体腺瘤术后常并发电解质紊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血浆心房利钠多肽(ANP)、醛固酮(ALD)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发生低钠血症中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血浆ANP、ALD水平。结果:垂体腺瘤患者术后ANP明显增高,术后第1、3天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术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降至最低值。低钠血症组患者血浆ANP水平在术后第1、3、5天明显高于非低钠血症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血浆ALD水平在术后第1、3、5、7天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P、ALD是影响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重要因素。低钠血症组血浆ANP水平增加显著,是促进低钠血症形成主要原因。

  • 标签: 垂体腺瘤 低钠血症 心房利钠多肽 醛固酮
  • 简介:精准医学是将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性化疾病预防治疗策略,其基础核心技术是基因检测。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精准医学面临着基因检测技术升级、基因组数据分析、基因信息如何社会环境因素结合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 标签: 精准医学 基因检测 基因组学 功能精准肿瘤学
  • 简介:6年半以来,一个名叫癌症魔鬼在不断吞噬着我身体,最初是乳腺癌,经过1年治疗以后,病情基本控制,3年以后,因发现癌前病变细胞而切除了子宫,又过了2年,癌症转移到了头部和颈椎。

  • 标签: 癌症转移 癌前病变细胞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湿疹样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10月~200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收治27例乳头湿疹样癌病人临床资料.结果乳头湿疹样癌主要以乳头、乳晕区湿疹样病变及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伴有乳房肿块5年及10年生存率(53.7%,39.6%)显著低于不伴有肿块病人5年及10年生存率(100%,88.1%)(P<0.05).结论对于对症处理2周效果不佳乳头、乳晕区湿疹样变应尽早行病灶刮片切取活检,以明确诊断.合并有乳腺肿块乳头湿疹样癌首选术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

  • 标签: 乳头湿疹样癌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p73基因是新近发现基因,其结构和功能与抑癌基因p53有高度同源性,并定位于染色体上特殊区域,可能是新抑癌基因。本文就p73基因特别是其表达两种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蛋白质即TAp73和DNp73结构和功能以及p73基因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P73基因 抑癌基因 乳腺癌
  • 简介: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能准确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况。术后对SLN大体转移诊断较为容易,对微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tumorcells,ITC)诊断通常依靠连续切片(逐层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准确而快速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者通过一次手术进行完全腋淋巴结清除,目前常用诊断方法为印片细胞学和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而敏感性更高分子诊断开始应用于SLN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残胃癌同期近端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资料齐全残胃癌62例(溃疡术后38例,胃癌术后24例)、近端癌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比较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析根治术对残胃癌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血清CE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近端癌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4和60岁,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6%和17.7%,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分别29%和12%,低分化癌比例67.7%和56.4%,根治切除率79.0%、8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根治术独立影响因素,而残胃癌不是根治术独立影响因素(P=0.227)。在根治前提下,残胃癌组近端癌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组近端癌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31个月(P<0.05),根治切除后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40个月(P>0.05)。对残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和非根治术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7个月(P<0.05)。结论残胃癌较近端胃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根治率降低,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能显著改善残胃癌预后,较近端癌根治术相比,残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患者手术创伤。

  • 标签: 残胃癌 近端胃癌 临床病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