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c[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护理
  •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在血管闭塞后几分钟即发生不可逆坏死,而缺血半暗带由于局部脑血流量较高,在一定时间内较少发生梗死,故急性脑梗死后尽快溶栓,再通闭塞的血管以达到血流重建,可抢救脑梗死边缘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 护理
  • 简介: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其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我们对10例在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总结,探讨防止发生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后并发症 脑部并发症 预防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心脏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心脏手术后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脏手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为起止时段,以动脉血气分析100例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50例。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策。比较2组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2组对比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对45例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进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1998年2月~2003年2月对45例患者采用经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胃十二指肠动脉DDS泵植入术,经泵注入5-FU500mg、丝裂霉素8mg、卡铂100mg,每2周1次。制定并执行该疗法治疗、护理及康复方案。结果该方法既减少了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使他们能在化疗期间自由活动,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生存率。结论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要点是充分的手术前准备、人员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和健康教育。

  • 标签: 不可切除 胰腺癌 区域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效果。方法:2020.5-2020.10,选取26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产妇进行研究,依循双色球法分组,行一般性护理的是对照组,行预见性护理的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产妇产后出血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一般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抽取20例,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并在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等优质护理,比较通过优质护理,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效果对比。结果: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手术后一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在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有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肾动脉狭窄导致一过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肾动脉狭窄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血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消失,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降低。强调对此类患者细致的心理护理及介入前后血压、电解质、肾功能密切监测对病情改善至关重要。结论肾动脉狭窄合并一过性肺水肿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较好,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的变化。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一过性肺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部位选择对实习生采集动脉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22年7月到2023年4月,共纳入40例采集动脉血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例选择桡动脉,20例选择足背动脉,对比采血动脉血成功率。结果:选择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成功率高(p<0.05)。结论:部位选择对实习生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影响明显。

  • 标签: 采集动脉血 实习生 部位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神经外科手术配合质量。方法:针对本院近年来30例神经外科动脉瘤破裂出血手术护理配合难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一名患者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9 例均动脉瘤夹闭成功,手术顺利度过难关。结论:熟练掌握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及时准确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械,手术时机的选择、操作者熟练程度,医护工作者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经股动脉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8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A组34例、实验B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A组给予鞘管拔出后8h下床活动,实验B组鞘管拔出后12h下床活动,对照组鞘管拔出后24h下床活动。观察并记录鞘管拔除后2、4、8、12和24h患者舒适度、相关并发症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A组腰背痛程度、入睡困难情况、烦躁状况明显低于实验B组和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实验A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射频消融 股动脉 舒适度 并发症
  • 简介:脑血栓的发生率占脑卒中的60%~70%。动脉内接触溶栓术是治疗颅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多伴有血管的局部狭窄,故急诊溶栓后容易发生再次血栓形成。颅内支架的出现使急诊溶栓后直接安放支架治疗狭窄成为可能,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患者疗效具有重要作用。2011年1—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对8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急诊溶栓后支架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血栓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PICC配合动脉留置针持续留置减轻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胎龄28~32周的早产儿按人院单双月份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按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留置PICC,动脉留置针持续动脉留置以供采血之用;对照组予留置静脉留置针,需要留取动脉血标本时即时采血。使用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制定的早产儿疼痛量表评定早产儿住院期间疼痛行为,观察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和颅内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早产儿疼痛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体质量增长快,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配合动脉留置针持续留置可明显减少对早产儿疼痛刺激,减少早产儿疼痛次数,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因而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质量增长加快。

  • 标签: 早产儿 PICC 动脉留置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应用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108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8.997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 40 例患者进行全程护理。 结果: 40 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0 ,同时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 10 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 2 例,肢体运动方面障碍 1 例,语言方面障碍 1 例,以上患者均得到细致周到的护理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最终出院。 结论:精心地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并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