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建立一种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简易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在本院确诊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记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对于基线血肿增加6ml或者超过基线血肿体积的33%作为血肿扩增的标准。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GCS评分,发病至CT检查时间,基础出血量,CT混合征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血肿扩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标签:   自发性颅内出血 混合征 血肿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肠粘膜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50只正常大鼠,以其中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下的40只大鼠则进行模型制备(预估死亡率在20%),任意选取成模大鼠15只,作为模型组,余下15只作为治疗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观察可以发现,治疗组大鼠肠壁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以及TNF-α和IL-6mRN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标签: 肝硬化大鼠 肠粘膜 炎症因子 美沙拉嗪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3D打印模型在骨科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评价其在骨科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中的效果。结果: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有助于骨科围手术期病人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手术效果,达到缓解和解除病人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功能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在骨科围手术期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骨科健康宣教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3D打印模型 健康宣教 骨科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利用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在健康信念模型的指引下,运用自编的问卷调查法,从三个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等多个层面,对1081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老年人群中,年龄,工作与否,是否饮酒,体重,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城乡及地区对老年人群进行医疗检查的频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为老年健康检查因素进行分析,良好的健康管理体检方式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进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多发性骨髓瘤(MM)与代谢相关基因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了解其生物学功能,明确关键基因表达水平与MM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MM与代谢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6291和GSE70323,在R软件中用Limma包分别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取交集。利用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DEGs进行功能和通路注释,使用Sring对交集的DEGs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PI),筛选关键基因,使用Cytohubba插件筛选相关度前20位的关键基因,最后在GSE24080中根据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将MM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比较高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结果 共获取DEGs389个,120个上调,269个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细胞膜外区域相关;在生物过程方面,参与白细胞游走、中性粒细胞聚集、体液免疫等;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抗原结合相关。KEGG结果提示DEGs在细胞黏附分子、局灶性黏附等相关通路上富集。筛选出CDH1、CD44等20个关键基因,其中CX⁃CL12、CDH1、RNASE3、LYZ、PPBP、VCAM1、QPCT、PECAM1与MM高表达组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均

  • 标签: 代谢相关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发生风险,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通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出影响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年龄60岁以上、手术时长超5h、术中出血量≥500ml是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单因素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上因素是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因素。结论: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预测指标,为早期预防和治疗 延迟性肠麻痹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 延迟性肠麻痹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首先概述老年黄斑变性的现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随后,着重探讨了RA1115-B1眼用滴剂在湿性wAMD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眼用滴剂在湿性AMD动物模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文详细介绍了小鼠湿性AMD模型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揭示了眼用滴剂在湿性AMD治疗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治疗药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标签: 医药工程 黄斑变性 眼部滴剂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YAP抑制剂在上皮性卵巢癌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BALB / c-nu雌性裸鼠腋窝皮下接种 HO8910、 SKOV3细胞,建立裸鼠成瘤模型,分为 A、 B两组,将 A、 B两组分别给予三种给药方案,并设立对照组 A(生理盐水)、对照组 B(生理盐水),评价 PPIX、 TP对肿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 PPIX+TP的联合治疗疗效。结果:用药后, A1、 A2、 A3、 B1、 B2、 B3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均较对照组 A、 B减小, P<0.05; A1、 A2、 A3、 B1、 B2、 B3组分别与对照组 A、 B比较, YAP蛋白表达均较前减少, P<0.05。结论: YAP抑制剂 PPIX、 TP(顺铂 +紫杉醇)均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但 PPIX联合 TP方案治疗,抑瘤效果更佳,提示 YAP作为干预靶标在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中有一定潜在价值。

  • 标签: 卵巢癌 YAP YAP抑制剂
  • 简介:x腰椎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既要求在视觉上与实际相似,又要求易于网格划分和数学求解。本文基于中国人体腰椎L4-5活动节段的系列二维截面CT图像,采用轮廓线的描述方式提取平面数据,通过将平面数据坐标进行三维化处理,获得腰椎节段的三维体数据,最后直接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自底向上的建模方式重建腰椎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L4-5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数学求解能力。

  • 标签: CT图像 腰椎活动节断 三维可视化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对 D-半乳糖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 Rho/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ROCK)通路的影响。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及蒸馏水喂养,模型组给大鼠 150mg/kg*d皮下注射 D-半乳糖,连续 42天,制备 AD大鼠模型。造模 14天后,第二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第三组给予 0.04%EGCG2mg/kg*d灌胃,连续 28天,前后分别采用 Morris水迷宫检验大鼠的行为变化,制作 HE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检测 β 淀粉样蛋白和 ROCK的表达。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 EGCG组和西药组。 对照组、 EGCG组和西药组大鼠的 β 淀粉样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 P < 0.05); 对照组、 EGCG组和西药组大鼠的 ROCK蛋白的表达显著高 于模型组大鼠。 模型组大鼠的 SOD、 GSH-Px水平显著低于 EGCG组和 西药组( P < 0.05)。 结论: EGCG可能通过抑制 β 淀粉蛋白和激活 ROCK的表达水平,增加 SOD、 GSH-Px表达来改善其认知障碍。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的模型,评价术后肌萎缩与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显露、游离大鼠股薄肌.在肌肉起止点处切断肌肉附着部,支配神经入肌点前0.5cm处切断该神经,并夹闭该肌的主要供血动静脉约50min,在此期间将肌肉原位重新缝合固定,并行神经端端吻合,复通肌肉血循环。分别在术后不同时段观测肌肉萎缩和肌肉收缩功能的相关指标,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各分组大鼠成活良好。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先降低后增加,术后第4周时最低,为59.3±5.2%,术后晚期时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肌纤维横截面积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计算术后移植肌肉的最大单或强直收缩力的维持率,术后早期(术后1~3周.失神经期),肌肉功能维持率下降较快,3周时最大单收缩力仅存对照侧的39.53±3.63%,随后逐渐上升,至术后30周时恢复为正常对照的83.16±8.19%;而最大强直收缩力则分别降至39.09±5.07%,然后恢复至86.74±2.88%。结论所构建的吻合血管神经的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动物模型符合研究需要;肌肉移植后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先呈现典型肌萎缩后表现,后随神经的再支配,萎缩逐渐好转,但至术后30周时仍未恢复到术前对照组水平;肌湿重维持率和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肌肉功能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肌肉萎缩是游离肌肉移植后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蛋白质代谢角度出发,移植后肌肉内蛋白含量尤其是收缩蛋白含量的变化,是肌萎缩与肌肉功能的降低密切相关的重要联系点。

  • 标签: 肌肉移植 肌肉萎缩 功能恢复 动物实验 肌肉湿重
  • 简介:本研究应用小鼠GVHD模型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在移植受体体内的迁移和分布。将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转基因荧光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输入经8Cy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eGFP标记供体淋巴细胞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测GVHD模型中eGFP^+细胞的分布;ELISA法检测GVHD靶组织中趋化因子MIP—1α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①输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第8天后出现GVHD临床及病理表现;②CVHD模型中,受体鼠肝、皮肤、肠、脾、肺、舌有eGFP^+细胞浸润;③GVHD小鼠肝、脾eGFP^+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④GVHD鼠脾、肝组织中MIP—1α水平升高,脾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3天,肝中MIP—1α水平高峰出现于移植后第7天。结论:除肝、肠、皮肤外,肺、舌可能也是GVHD靶器官。肝、脾组织中供体淋巴细胞浸润伴随MIP—1α水平的升高。

  • 标签: 小鼠GVHD模型 T淋巴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 简介:<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手术及腔内隔绝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通常认为瘤体直径大于5cm才是手术的适应证,对小AAA(直径小于5cm)施行早期手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但

  • 标签: 动物模型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腔内隔绝术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型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微创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5.6%,P〈0.05).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4%vs.74.4%,P〈0.05).结论3D打印个体化模型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模型 复杂踝关节骨折 手术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施工行业得以迅速崛起。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数字化信息建模,研究施工工程的生命周期,将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体现在信息模型中,以期得到最佳的施工设计方案。BIM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目前提倡绿色施工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BIM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的存在价值与应用方法,并简述绿色施工具体措施。

  • 标签: 绿色施工 BIM技术 建筑行业 数字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套有效的腹腔镜低体温的评价体系,评估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并在院内对该路径进行管理和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某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各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变量为自变量绘制nomogram图,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验证。结果共196例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基础体温、手术种类、室温、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晶体液、胶体液、术中输液、CO2流量与低体温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最终拟合的模型为logit(P/1-P)=56.893–1.216*基础体温+0.377*手术种类+0.009*麻醉时间-0.653*室温。结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可能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根据这些变量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腹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低体温 评估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黏附培养板培养法建立人膀胱癌T24细胞三维培养模型,为膀胱癌治疗药物早期开发提供灵敏度高的体外筛选模型。方法采用1000个/孔-8000个/孔的密度将T24细胞接种至低黏附培养板中培养5天,或5000个/孔接种量培养12天,观察细胞球形态并考察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和不同培养时间对细胞球体积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比较二维培养及三维培养的T24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采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及丝裂霉素处理细胞,比较二维及三维培养的T24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结果采用低黏附培养法T24细胞能形成形状较为规则的三维细胞球,且细胞球体积随着细胞接密度及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三维培养的T24细胞中Hif-1α的表达高于二维培养的T24细胞,且随着三维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三维培养方式下,丝裂霉素及顺铂的IC50值分为1.39μg/mL及18.29μg/mL,远高于二维培养条件下的0.10μg/mL及2.42μg/mL。结论采用低黏附培养板培养法建立的T24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预测准确率高的优点,是理想的膀胱癌治疗药物早期开发体外活性筛选模型

  • 标签: 低黏附培养法 三维培养 膀胱癌 T24细胞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构建血管瘤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永生化HUVEC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在普通的DMEM培养液(含10%FBS)中贴壁培养至完全融合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后按不同细胞组合分组,与Matrigel混合后分别注射至裸鼠皮下,移植后1周及5周取材,HE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周后HE所见:空白组与单纯注射BMSC组均无管样结构形成:单纯注射HUVEC组和注射混合细胞组均有管样结构形成。5周后HE所见:空白组被吸收;单纯注射BMSC组可见大量的脂肪组织;注射单纯HUVEC组以及混合组可见血管样结构存在。结论HUVEC在裸鼠皮下注射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有望构建增生期血管瘤模型

  • 标签: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瘤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将防粘连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应用于大鼠实验中,进一步探索并验证该补片腹腔内的防粘连效果,为新型补片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成2组(每组24例),分别为聚丙烯组(PP组)、防粘连复合补片组(PP/BC组)。每组再随机平均分成2个亚组(每组12例),即短期组(10d)和长期组(60d),分别予植入后10d和60d肉眼观察补片粘连情况,并取补片及其周围腹壁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评价各组补片的抗粘连效果。结果术后第10天,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防粘连评分明显优于聚丙烯补片(P〈0.05)。复合补片周围新生细胞外沉积较多(P〈0.05),腹腔侧有更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覆盖,较少的炎细胞浸润(P〈0.05)。术后第60天,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粘连评分与聚丙烯补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较多、多核巨细胞浸润较少(P〈0.05)。结论细菌纤维素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的防粘连效果较佳,是一种潜在的腹腔内防粘连疝补片,但能否临床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细菌纤维素 聚丙烯类 模型 动物 腹腔内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