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基层剖宫产率上升,引起医患重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近几年来足月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比率。结果基层医院剖宫产率从2009年12.63%上升至2012年41.67%最高达60.27%。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均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做好产前宣教,产时人性化护理,可减少产妇剖宫产的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新技术的治疗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医疗器械的安全和管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手术室值耗材作为医疗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大多直接的进入人体,其安全性显的至关重要,而且价格昂贵。那么值耗材的管理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值耗材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 标签: 手术室 高值耗材 科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妊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治疗妊症中的作用,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及医疗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入院治疗的妊症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方式的不同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临床干预组产妇身体康复水平、胎儿顺产水平较高,干预组产妇患病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干预组出现畸形儿、先兆子痫较少。患者对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讨论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妊症患者的病情,保证胎儿顺利生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妊高症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分析,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在妊症产妇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妊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病情控制程度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症产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妇的病情,改善她们生活质量,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子平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临证以清热、化痰、开郁为要,清热、开郁贯穿始终;并强调审证察因,分型论治;同时注重内外同治,协同增效;生活方式调节,事半功倍。

  • 标签: 高子平 痤疮 临证经验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肩胛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畸形,但近年来却屡见报道,目前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重点介绍传统术式、各种改良术式及其它术式的优缺点。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畸形程度及术者经验选择手术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先天性高肩症 畸形 骨科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流量氧疗(HFNC)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5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观察患者的氧和指数、气道湿化、病情转归的情况。结果46例过渡到鼻塞吸氧,6例气管插管,2例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经鼻流量氧疗配合精心的护理,能保证氧疗效果,减少气管插管、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增加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区域管理新方法。方法运用“5S”理论对现有手术室进行规范、科学化管理,设立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标识明确统一、定期检查评估、定期成果汇报,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结果“5S”管理与区域管理结合运用改善了手术室的环境,实现了每个区域物品的安全有效性及摆放位置的规范标准化,保证手术进程中准确、快速取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护士的在岗率。结论将“5S”理论应用于手术室区域管理,加强了手术室有限空间的合理运用,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进一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 标签: &ldquo 5S&rdquo 理论 区域管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清洗及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具备条件的某区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置为该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在该区内随机选取5家医院,将其复用器械纳入集中管理,对比集中管理前后灭菌物品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实施集中处理后,灭菌物品质量较实施前有较大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χ2=3.977,P=0.046)。结论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实行集中管理,可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感染率
  • 简介:摘要分析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探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管理措施。

  • 标签: 信息系统 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各区域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国家法规性文件《消毒隔离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追溯制度》和《CSSD感染管理小组职责》等标准,分区域制定工作质量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各区域的工作质量管理。结果科学规范的加强各区域工作质量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分区域的工作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各区域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区域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前期较成熟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常用的治湿方法干预后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液代谢的影响的机制,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揭示肾脏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分子机制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临床上常用治湿之法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方法模拟外湿过盛、困阻脾胃,饮食不节、湿从内生,情志不遂,气机受阻,水湿不运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结果湿阻中焦证模型KCC1、KCC4含量呈上升趋势,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经自然恢复后KCC1、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KCC4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干预后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可能影响机体水液代谢,导致水盐代谢失调,而中医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治疗湿阻中焦的方法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水盐代谢从而改善湿阻中焦症状。

  • 标签: 湿阻中焦证 水盐协同转运蛋白 不换金正气散 利水渗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以及制剂设计的研究。方法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具有的不同分布特点,分析制剂的研究设计。结果制剂设计得到的被动靶向性、表面抗体或配基修饰的主动靶向性以及表面修饰技术的长循环性,其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以及体内靶向定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改变微粒所带电荷的阳离子脂质体还提高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结论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不同分布特点进行的制剂设计,其被动靶向性、主动靶向性、长循环性以及阳离子脂质体,均对药物的治疗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粒给药系统 体内分布 制剂 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仁寿县新生儿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方法纳入958例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耳聋基因检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足跟血进行DNA提取,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观察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SLC26A4基因以IVS7-2A>G位点突变最为常见,均高于其他基因位点的突变率,P<0.05。结论仁寿县新生儿人群中GJB2、SLC26A4基因突变率较高,GJB2基因以235delC位点突变率最高,SLC26A4基因以IVS7-2A>G位点突变率最高。

  • 标签: 新生儿 耳聋 基因位点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的分布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3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将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患者血清中TGAb、TPOAb和TRAb水平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抗体分布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综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抗体 甲状腺疾病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015—2018年海南省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汇总海南省2015—2018年献血人群相关资料,从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献血比例2.31;18~25岁献血人群比例最高占33.84%,年龄段越献血比例越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群占比76.37%,自由职业人群献血比例最高占41.17%,而约占全省总人口45%的农民献血比例仅为5.42%。结论海南省2015至2018年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以男性献血者为主,18~35岁献血人群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文化程度偏高的人群献血比例较高,农民献血比例是造成我省血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海南 无偿献血 人群分布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地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普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儿科12425份送检血培养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19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6株,革兰阴性菌289株,真菌1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占16.2%和42.6%,MRSA和MRCNS对红霉素、头孢唑林、庆大霉素(10μg)等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儿血培养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细菌耐药性差异较大。

  • 标签: 新生儿血培养 阳性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接收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入组研究,采集患者的病原菌标本,探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本次研究共发现病原菌96株。其中,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测处病原菌56株,男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测处病原菌40株(P<0.0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是尿路感染患者最主要的病原菌。其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33株、变形杆菌32株,革兰阳性球菌31株、分别占比34.38%,32.29%、33.33%。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均在90%以上,变形杆菌对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三类病原菌对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和头孢哌同的耐药性较低。结论由于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数量较多,且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药物治疗尿路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力度,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概率,提升药效的持久性。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疆吐鲁番市140例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分布特点。得出结论GER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汉族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早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发生比例高于维族患者。

  • 标签: 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分离出的155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疾病方面,慢性梗阻性肺病50株(32.26%),慢性支气管炎42株(27.10%),肺结核29株(18.71%),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3株(8.39%),恶性肿瘤伴肺感染9株(5.81%),肺气肿、肺炎、肾病各4株(2.58%);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面,氨曲南、哌拉西林、等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对氨曲南的耐药性最高,为13.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最低,仅为1.2%,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较广,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并考虑细菌生物膜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临床分布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