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45例跟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跟钢板内固定,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2~24个月。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其中优21足,良17足,中5足,差2足,总体优良率为84.4%。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瓜提取物注射剂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应用瓜提取物注射剂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患者、骨折创伤修复、骨质疏松共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假处理,观察组应用瓜提取物注射剂,比较观察这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瓜提取物注射剂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瓜提取物注射剂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患者、骨折创伤修复、骨质疏松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骨瓜提取物注射剂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跟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64例68足。Sanders分型Ⅱ型21足,Ⅲ型34足,Ⅳ型13足。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病例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39足,良20足,可6足,差3足,优良率为85.5%。发生早期并发症5足(7.2%),其中皮肤边缘坏死4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发生慢性疼痛3足(4.3%)。结论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可靠,术中及术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不连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348例带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发生不连36例。采用冲击波治疗10例;髓内钉动力化8例;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6例;单纯自体植5例;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3例;肥大型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8个月。6个月内再手术者较6个月后再手术者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冲击波治疗10例中1例不愈合,经2次冲击波治疗后愈合。髓内钉动力化8例中2例不愈合,经冲击波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发生缩短;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6例均愈合;单纯自体植5例中2例8个月未愈合,更换髓内钉加自体植后愈合;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3例均愈合;肥大型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均愈合。结论早期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不连效果肯定。髓内钉动力化可促进愈合,但有引起缩短的可能;更换髓内钉或钢板加自体植治疗不连效果满意;冲击波有促进不连愈合的作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术后 带锁髓内钉 骨不连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法在跟骨折治疗上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8例跟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优良率方面,观察组的94.4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5.93%,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31.16±25.46)min、(11.26±3.06)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79.46±30.16)min、(18.56±2.0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跟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治疗后的优良率,而且还能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固定法 跟骨骨折 优良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服外用中药治疗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4例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随访3月,总有效率90%。内服外用中药治疗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内服外用中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48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每天治疗2次每次30分钟,连续20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讨论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机制。结果显示中药熏蒸治疗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受损情况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中药熏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同时,试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结构不良(FD)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本质。方法观察22例的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本质。结果本瘤可见于各年龄,青少年多见,各都可能发生,好发于股骨、头面和肋骨。镜下基本病变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新生的小梁构成。梭形细胞常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网状纤维染色病灶中均有数量不等的网状纤维。免疫组化19例CK阴性,3例梭形细胞散在阳性,S-100阴性。结论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性质未定的肿瘤性病变,临床病程缓慢,主要与纤维结构不良鉴别。

  • 标签: 纤维结构不良 本质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与关节创伤是常见的损失之一,因其伤害后遗伤残的增加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在明确与关节创伤病因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了与关节创伤的治疗。

  • 标签: 骨与关节创伤 病因学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跟骨折30例,根据Sanders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CT检查。采用切开复位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4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16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为80%。结论跟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骨折术后应用冷疗止痛、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1年1月-8月在骨科行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了冷疗法局部应用于术口。结果实验组加用冷疗的方法对术后切口疼痛的缓解,降低术口渗血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冷疗用于术后止痛血肿,止血方法简单,效果明显,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局部冷疗 跟骨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髁突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德宏州人民医院口腔外科2014至2017年35例下颌髁突骨折成人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固定,术后观察愈合情况,开口度,上下咬合关系。结果34例患者均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效果均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颌髁突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确切。

  • 标签: 髁突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皮瓣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盆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骨折分型进行分组,其中骨折分型为C型的35例患者为甲组,骨折分型为B型的39例患者为乙组。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分析治疗并发症,通过为期8~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等结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小,结果不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在3~6个月之间,甲组稍长于乙组患者,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盆功能恢复结果较乙组患者更差,二者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畸形等后遗症。结论盆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临床分型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且分型为B型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C型。

  • 标签: 不稳定盆骨骨折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鼻的解剖,提高对鼻骨折正确诊断。方法对73例鼻回顾性分析。结果要能熟练掌握鼻的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机多层面及容积重建,对正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鼻骨折最适合的方法,为诊断鼻骨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轴位扫描 冠状位扫描 三维重建 鼻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