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女性性腺激素及诊断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不孕症的患者40例(实验组)和正常健康孕龄女性40例(对照组),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的性腺激素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雌二醇(E2)、孕酮(PROG)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催乳素(PRL)、睾酮(TES)、黄体生成素(LH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六项指标在女性的不同月经期呈周期性变化。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女性性腺激素变化,诊断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性腺激素 女性内分泌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唑来膦酸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9例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传统的化学治疗方案,研究组在传统化学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将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止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唑来膦酸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研究组与用传统化学治疗方案的参照组相比止痛效果有明显的优势,总有效率高达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两者数据相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学治疗方案与普通化学治疗方案相比,疗效更加显著,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能够有效的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联合化学治疗方案 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一实验室的贝克曼DXI800和ACCeSS2两台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以DXI800为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ACCeSS2为实验检测系统(实验方法),同时检测不同浓度血清FT3、FT4及TSH,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检测系统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5),FT3、FT4结果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可以接受,而TSH结果为部分接受。结论两个检测系统TSH测定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存在部分不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定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

  • 标签: 化学发光仪 方法比对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500例进行尿常规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检测结果与影响因素。结果500份尿液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尿液检测,测定红细胞阳性率和白细胞阳性率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与尿液干化学分析相结合,可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尿液沉渣定量分析仪 尿干化学分析仪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掌握和分析浦北县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浦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4种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专项监测。方法按照当地居民的主要购买场所和餐饮服务场所进行抽样,2011至2012年全县共采集14种食品共158份样品,利用国标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11至2012年全县158份样品的合格率为82.91%,且2012年食品合格率要低于2011年。另外,馒头的合格率最低,为20%,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元素铝。结论通过我们两年的抽样监测发现,总体而言浦北县的食品安全现状一般,依然存在比如油条、馒、蔬菜不合格等问题,卫生监管和市场监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对食品化学性污染物进行整治。

  • 标签: 食品安全 化学污染物 监测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既年轻又前沿的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合二为一的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通过该学科的实验教学及合理的实践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为其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础。

  • 标签: 卓越医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360例乙型肝炎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LEI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乙肝病毒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核心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测完成后,对两种方法的乙肝病毒检出率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而IgM、IgG等核心抗体的检出率对比,CLEIA法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 CLEIA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罗氏公司Cobas600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检测的糖类抗原153(CA153)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报道,并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际要求,对在罗氏Cobas6000型分析仪测定CA153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和最大稀释倍数4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高低值分别为2.67%和3.94%,<1/4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允许总误差(TEa)(6.25%);批间精密度CV高低值分别为3.68%和2.52%,<1/3CLIA'88TEa(8.33%);测量线性范围与厂家提供的范围相近;CAl53的测量数值100%在提供的参考区间内。高浓度的标本可经稀释后再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测定指标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罗氏Cobas600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CA153的主要分析性能均符合厂商声明的性能和有关的质量要求,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可靠性较好,临床参考价值较高,故可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CA153 性能验证 精密度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适当增授前沿知识,增设小班讨论课,增授生化专业领域的诺贝尔奖史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提供条件帮助其完成等方式,成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 标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方法 创新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化学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收集三种方法治疗化学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的病例91例,随机分成A、B、C三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症状缓解进行评分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间苯三酚对减轻化学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性膀胱炎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 间苯三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促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度。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法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法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法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法和ELISA法两者的检测灵敏度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灵敏度高于ELISA法,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法和ELISA法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酶促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多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作为A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B组,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C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行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水平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各指标水平,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5项肺癌标志物的水平均高于B组与C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ro-GRP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为94.17%。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为88.65%。结论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使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对5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其均可用于临床诊断,其中Pro-GR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癌胚抗原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13种抗风湿化学成分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法),使用AgilentZORBAXExtend-C18RRHT色谱柱(2.1mm×50mm,1.8μm),以甲醇(A)-20mmo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上述13种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821,精密度RSD均小于10%,加样回收率均在97.2%~103.8%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对抗风湿类中成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 标签: 快速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乙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ECLIA、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ELISA方式检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与ECLIA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乙肝e抗体(HBeAb)检验结果比较上,ELISA与ECLIA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CLIA、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重复性,除高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含量差异不明显外(P>0.05),ECLIA检测到低浓度、中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含量的重复性与ELISA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CLI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使用推广。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乙肝标志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CLIA与ELISA检验。结果ECLIA检测法血清HBeAb、HBcAb、HBsAg检测的阳性率高于ELISA检测法(P<0.05),两组方法在HBsAg与HBeAb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ECLIA对乙肝标志物的检验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乙肝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罗氏MODULAR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不同浓度血清样本糖类抗原19-9(CA19-9)的测定,对该仪器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以及样品间的携带污染程度进行验证。结果所有检测指标的批内、批间精密度CV均小于5%,准确度偏倚<15%,线性范围基本与厂家一致,回收率为97%~106%,样本间无携带污染。结论该设备精密度、准确度好,线性范围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性能评价 电化学发光 罗氏E170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Calretinin、AE1/AE3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鉴别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性质及组织来源。方法通过141例胸腔积液中普通HE涂片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疑难病例11例、恶性病例19例的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及单染色,对疾病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来源做出判断。结果良性病变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中只见到一种细胞着色,核、浆染为棕黄色的Calretinin阳性间皮细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变中除间皮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外,还可看到胞浆着色为红色的AE1/AE3阳性肿瘤细胞。结论胸腔积液涂片可疑恶性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而确定疾病的性质;恶性病例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单染色法确定组织学类型及来源。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中成药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11种降脂类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11种成分的检测限满足检测要求。通过与标准谱库中的保留时间和多反应检测的质谱图(MRM)进行对比,快速鉴别样品中违法添加的11种降脂类成分。

  • 标签: 快速测定 液质联用色谱 化学成分 多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H-100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在尿常规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3例住院患者晨尿分别用UF-100、H-100和显微镜检测这三种方法对尿中红、白细胞进行分析。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与显微镜检出率较高,干化学分析低于前两者。结论这三种方法对红细胞检测敏感度略高于白细胞的敏感度。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干化学分析仪 相差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和显微镜镜检在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中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300份尿液样本随机分组,A组100份,采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B组100份,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C组100份,采用显微镜镜检。结果在尿红细胞检测中,使用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干化学分析。

  • 标签: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镜检 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