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特征,为男科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数据。方法调查我市有生育力男性301例,收集精液进行精液分析。将精液分析结果按年龄分层,分析各年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年龄段育龄男性精液一般性状及精液质量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2mL,浓度≥20×106/mL,活力a≥25%或(a+b)≥50%。精液质量的各组间低于WHO标准的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40岁后精液质量显著下降;液化时间与精子活力及pH值具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男性 精液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帕金森非运动症状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非运动症状。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帕金森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其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药物治疗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表现,研究其相关临床意义,以更积极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收集于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40例的磁共振波谱表现。治疗3天的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结果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检查T1WI及均表现正常;T2WI有6例异常,T2WI正常34例,T2WI的异常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斑点样高信号模糊影。DWI检查阴性40例,所有病例与正常人员比较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稍降低4例,正常36例;胆碱复合物(Cho)异常升高36例,无明显异常4例;出现乳酸(Lac)峰16例。未见明确乳酸(Lac)峰24例。所有病灶肌酸(Cr)峰均无明显升高和降低。治疗3天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Cho峰的升高。本组患者中有14例表现出现异常升高,Lac本组出现异常6例。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具有反复性,易发展为脑梗死,必要的影像学辅助对于生命安全的维护是极其必要的。1H磁共振波谱能积极有效的对活体组织不同代谢的产物的含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诊疗提高依据,值得临床推广,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MRS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21-23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的RNA分子,在基因表达中通过调控靶mRNA的稳定性和转录效能来发挥负性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iRNA在不同组织的缺血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miRNA在肝脏缺血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缺血性疾病 肝脏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HIE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I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I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M多合并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72例,高血压56例,血脂异常61例,2型糖尿病30例。合并心绞痛病史40例,明确心肌梗死病史26例。8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增大,以左房、左室增大为主,合并主动脉瓣钙化58例,合并二尖瓣返流62例,合并心律失常以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为主。结论本病多合并冠心病易患因素,结合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有助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治疗主要是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抗凝、抗血小板、抗心律失常以及控制冠心病易患因素等综合措施,有条件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标签: 缺血性 心肌病 易患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物理治疗减轻后循环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后循环缺血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物理疗。于干预后第1、第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第3周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物理治疗可减轻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焦虑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5年12月~2009年11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共15例。结果15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14例患者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缺血性肠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预后较差。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很高。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