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 标签: 以人为本 创新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 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 企业
  • 简介:《瞭望东方周刊》第20期,刊登关于某省一位领导的专访。该领导同志在接受采访中提出:希望媒体不要人为制造“轰动效应”。

  • 标签: 轰动效应 制造 领导 周刊 媒体 采访
  • 简介:中国人喜欢红色。特别是一到过年,大街小巷都是鞭炮、春联、灯笼、衣服、红包1红红彤彤的。当然不止过年,平时红色也很常见:本命年要穿红内衣、出嫁穿红鞋、化妆涂口红……别的地方的“红”就更多了:中国结是红色的、故宫城墙是红色的、中国国旗、国徽是红色的,就连人们最爱的“毛爷爷”也敏色的。

  • 标签: 中国人 本命年 中国结 “红” 过年 城墙
  • 简介:人文外交是当代中国外交理念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此新语境下,传媒履行自己的职责关键在于对外报道中的以人为本。为此,中国传媒需充分考虑国际受众的信息需求,切实彰显对外报道的亲和表达。

  • 标签: 以人为本 人文外交 传媒责任
  • 简介:根据民政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2006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种类多,灾害发生时间早、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触目惊心的权威数字表明,我国正遭受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福建闽东地处东南沿海,自5月份以来,先后经历多次较大规模洪涝、台风灾害袭击,特别是8月10日在宁德市霞浦到福鼎一带沿海登陆的超强台风“桑美”,中心最大风力高达17级,是新中国成立后登陆大陆的最强台风。肆虐的台风过处,山洪暴发、房屋倒塌、通讯中断、道路损坏、人员伤亡惨重……

  • 标签: 灾害报道 公信力 台风灾害 党报 东南沿海 新中国成立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重大医学事件层出不穷。应该说,医疗卫生科技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距离近,关系公众的生老病死和身体健康,可采写的内容非常多,极容易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但真正要把此类新闻及科普稿件写好还真不容易。一个很难绕开的问题是,由于医药卫生题材专业性强的缘故,报道中经常堆砌术语,致使深奥费解,如读天书。对采访所获取的材料中涉及的科学用语、专用术语、医学符号或外文缩写等,常常未经新闻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处理,甚至连自己还没搞明白,就照本宣科,逐条罗列,结果是术语一长串,行话一大片,新闻报道晦涩难懂,读者不知所云。

  • 标签: 医学科技 新闻写作 以人为本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 专用术语 现代医学
  • 简介: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传播受众、灾害信息传播媒介、灾害信息、灾害信息传播效果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还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案例的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对于扩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指导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互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灾害信息传播 研究背景 研究维度 研究价值
  • 简介:不管新技术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怎样大的变化,但是图书馆的服务本质不仅不会变化,而且还要继续加强。因为无论是从图书馆产生的历史,还是它所担负的职能,都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内容是服务。要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建立和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文化氛围,真正实现和做好"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 标签: 图书馆 以人为本 服务文化
  • 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各大报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改版扩张,其中经济类专刊一直是这次改版的重点。它们刊名不一,但都以全方位密集型的经济信息发布见长,以权威性科学性的经济深度报道取胜。近几年,又有一种新型的经济类专刊——以“财富”命名的专刊悄悄出现在报界,给广大读者…………

  • 标签: 专刊财富 以人为本经济 经济专刊
  • 简介:据我国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2月12日,南方冰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因灾死亡107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来看,是完全有可能把损失降低一些的,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信息意识”不强。早在冰雪灾害形成的前一周,中央气象台通过各种媒介以及其他传播方式多次向公众传播了雨雪天气预报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信息意识 灾害 冰雪 南方 直接经济损失 技术条件
  • 简介:一般地说,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都称为灾害。大体上。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即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风暴、冰雪;一种是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即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矿难。

  • 标签: 自然灾害 雪灾 南方 应当 媒体 生存条件
  • 简介: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无论就其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还是其影响人口之多、救灾抢险程度之艰难复杂,都可与发生在1998年的那场世纪性洪灾和发生在2003年的那场SARA疫情有相似之处,国内各大媒体也对其给以了不亚于上述两次灾难的关注度。

  • 标签: 媒体报道 灾害 洪灾 疫灾 雪灾 持续时间
  • 简介: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观点,“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关键人创造的。”在许多地市报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家报纸大多数的获奖作品是由一部分骨干编辑、记者拿到的,大多数的广告创收是由一部分尖子人才完成的,这些骨干编辑、记者,这些尖子人才就是新闻单位的“关键人”。襄樊日报在努力创办一流报纸的过程中,创造性地采取激活“关键人”的办法推动报社的发展,进而造成全员竞争的氛围,以好的机制搅活“满池水”,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新闻队伍,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着强劲的动力。以激活“关键人”打开局面1994年,襄樊日报社一度陷入困境,由

  • 标签: 襄樊日报 地方报纸 办报经验
  • 简介: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6月23日遭遇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指示批示。暴风雨始于盐城,席卷湖北、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部分省市,于是,一场从中央到地方的抗灾救援大行动由此展开。作为地方党报集团,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反应迅速,领导带队,骨干记者参与,奔赴灾区,深入采访,以图文并茂、全媒联动、立体报道的方式,为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受到社会好评。本刊特约“6·23”灾害的采访者撰写此稿,分享采访的过程。

  • 标签: 报业集团 采访者 地方党报 社会好评 特大灾害 抗灾救援
  • 简介:灾难性事件由于其突发的特别性质,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料,媒体如何把握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面对灾难,广东媒体无不以最快捷的速度传递信息、报道事件真相,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成为党和人民得力的救灾助手;同时,媒体自身的工作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得更多元、更丰富、更平民化,从而更加能经受得住时代和社会的考验。

  • 标签: 灾难性事件 媒体角色 洪涝灾害 广东 舆论导向作用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