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及育儿胜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NICU早产儿的母亲1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抑郁水平、育儿效能感评分、早产儿住院天数、早产儿出院1个月内门诊就诊率及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早产儿出院1周、出院1个月的产后焦虑、抑郁水平分别是(43.17 ± 6.89)和(8.96 ± 2.67)、(34.65 ± 6.87)和(7.65 ± 1.92)、(34.97 ± 6.06)和(6.29 ± 1.5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03 ± 8.06)和(10.97 ± 3.34)、(45.44 ± 7.72)和(9.43 ± 2.61)、(41.46 ± 7.26)和(8.28 ± 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31~6.097,P<0.05),干预组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评分中育儿效能感和育儿满足两个维度得分为(31.47 ± 4.97)、(43.38 ± 4.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91 ± 5.42)、(39.43 ± 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14、-4.528,P<0.001);干预组早产儿住院天数、早产儿出院1个月内门诊就诊率和再次入院率分别为(13.25 ± 3.27) d、8.57%(6/70)、2.86%(2/70),均低于对照组的(15.59 ± 2.79) d、24.29%(17/70)、12.8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9,χ2值为6.295、4.834,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交互效应、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921~99.310,P<0.01)。结论产—儿科合作连续性护理有利于减轻早产儿母亲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早产儿母亲育儿胜任,减少早产儿住院天数、降低门诊就诊率和再次入院率,有利于早产儿母亲心理健康和早产儿康复。

  • 标签: 婴儿,早产 产科 儿科 母亲 焦虑 抑郁 育儿胜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孤独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方法2021年9—11月在锦州市进行多阶段分层抽样确定318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L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22.0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和SPSSAU在线分析程序中模型进行调节作用检验。结果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得分(44.85±12.48)分,孤独得分(41.70±8.73)分,认知功能得分(24.87±3.40)分。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65例,检出率为20.44%(65/318)。自我感知老化、孤独和认知功能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均P<0.05)。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467,P<0.01),自我感知老化对孤独有正向影响(β=0.585,P<0.01),孤独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234,P<0.01)。孤独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3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68%。孤独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起到调节作用(β=-0.114,t=-2.26,P=0.025)。结论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独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预测作用,孤独在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尽早发现老年人的负面衰老情绪和孤独,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自我感知老化 孤独感 认知功能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和生命意义的现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广州市社区560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中文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60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及按某一规律作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6份。结果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43±20.43)分,生命意义总分为(42.96±7.6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命意义总分及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2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后,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均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家庭照顾者生命意义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社区工作者应加强生命意义教育,帮助照顾者有效应对创伤事件,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老年人 失能 家庭照顾者 创伤后成长 生命意义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FGM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患者监测血糖针刺带来的疼痛感、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针刺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及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 ± 1.30)d、2%(1/50)、30%(15/50),低于对照组的(3.67 ± 1.59)d、22%(11/50)、5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7,χ2值为9.470、4.170,均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46.43 ± 1.87)、(46.58 ± 2.10)分,高于对照组的(40.67 ± 3.24)、(43.84 ± 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441、8.087,均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FGM能够实现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进行血糖监测及管理,使血糖达标更迅速和平稳,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减轻监测血糖的针刺疼痛感,有效发现患者隐匿的血糖异常,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糖尿病 瞬感血糖监测系统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幸福、心理弹性、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关联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69例作为受访对象,使用基本情况问卷、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简化版、乐商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幸福得分为(32.45 ± 6.37)分、心理弹性得分为(30.64 ± 8.78)分、乐商得分为(62.74 ± 12.49)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8.14 ± 4.25)分。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幸福和乐商×幸福对心理弹性预测效应显著(β值为0.547、0.016,均P<0.05),乐商对心理弹性预测效应不显著(P>0.05),乐商、幸福、心理弹性、乐商×幸福对领悟社会支持的预测效应显著(β值为0.015~0.251,均P<0.01),幸福能调节心理弹性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间中介效应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Johnson-Neyman技术分析得出,幸福在乐商与心理弹性间的调节效应边界值为26.19分,幸福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调节效应边界值为22.08分。结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性,心理弹性可在幸福调节作用下,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由此可针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弹性,心理 幸福感 乐商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便利抽样法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家庭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统计两组初产妇分娩恐惧、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后,家庭组初产妇分娩恐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娩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提升其分娩体验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分娩恐惧感 分娩体验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契约干预对护士科研行为、心理契约及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ICU护士40名,为其实施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契约干预,比较干预实施前后护士的科研行为、心理契约及职业倦怠感情况。结果ICU护士干预后科室责任的现实责任、发展责任以及团队责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护士责任的现实责任、发展责任以及团队责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干预后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专利、会议论文数量以及科室内科研学习人次、院内科研学习人次、院外科研学习人次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干预后情绪衰竭、成就低落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契约干预可有效增强ICU护士的科研行为,改善其心理契约水平,并缓解其职业倦怠

  • 标签: 心理契约理论 契约干预 科研行为 职业倦怠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介入栓塞手术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导向叙事护理。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比较两组术后24 h与术后3 d疼痛状况;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及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疾病不确定与生存质量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3 d疼痛强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UIS各维度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UIS各维度评分、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导向叙事护理可降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减轻术后疼痛,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音乐导向叙事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手术 疾病不确定感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控管理的护理教育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期间尿潴留患者保留导尿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136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期间尿潴留行保留导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导管管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控管理的疾病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导尿管使用情况及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及保留导尿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导尿前尿白细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尿后1 w观察组白细胞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及尿白细胞阳性率构成优于对照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构成优于对照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尿潴留患者实施基于控管理的疾病教育能够降低患者导管尿相关感染发生率,提高导尿管的使用质量,有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放疗 尿潴留 感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2019年7月至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118例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得分为(58.40±9.17)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控制、可理解、有意义。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得分与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7,P<0.01;r=0.369,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有正向预测作用,共解释其35.2%的变异量(R′2=0.352,F=25.639,P<0.001)。结论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处于低度水平,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医护人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照顾者提升自我效能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其心理一致水平。

  • 标签: 肠造口 照顾者 心理一致感 自我效能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冠心病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11月收治该院心外科的冠心病PCI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到出院前1 d给予由医生、护士、心理师、营养师组成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护理,在干预前后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量表和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UIS-FM总分(74.57±9.33)分,疾病不确定处于低水平,SF-36总分(59.55±10.93)分;对照组MUIS-FM总分(101.46±10.50)分,疾病不确定处于中水平,SF-36总分(54.56±9.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6、8.472,均P<0.05)。两组患者MUIS-FM和SF-36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能有效控制疾病不确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冠心病 PCI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与其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对老年人态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对山东省3所高校的385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S)、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和人生意义量表(MLQ)进行调查。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与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0.39%。结果本科护生KAOPS得分为(165.58±23.24)分,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得分为(70.16±9.75)分,MLQ得分为(52.84±9.58)分。家庭亲密度分量表得分、ML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本科护生KAOP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190~0.450;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老年护理实践经历、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与老年人关系、家庭亲密度、人生意义是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30.1%。结论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仍有待提高,未来应加强本科护生家庭亲密度与人生意义的干预性研究,从而引导本科护生对老年人持更积极的态度,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学生,护理 老年人 态度 家庭亲密度 人生意义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对疾病不确定的影响。方法将佛山市中医院肝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对疾病不确定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不可预测、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评分、生理状态(SAS、SDS)评分、SSRS(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SF-36(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评分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MUT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01);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01);干预组主观支持及SSRS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后及对照组(均P<0.001)。结论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有利于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存在疾病不确定和预后较差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 预后 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知信行"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总体幸福的影响。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采用"知信行"护理干预;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变化,评估患者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总体幸福量表(GWB)]。结果两组干预后负面心理状态因子评分较干预前降低,GWB评分较干预前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分别为(1.36±0.34)分、(1.35±0.32)分、(1.40±0.38)分、(1.39±0.31)分、(1.08±0.21)分、(0.82±0.29)分、(1.29±0.40)分、(0.90±0.27)分、(1.52±0.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7±0.53)分、(3.20±0.46)分、(3.14±0.49)分、(2.95±0.60)分、(3.01±0.71)分、(2.87±0.49)分、(3.48±0.57)分、(2.43±0.49)分、(2.67±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09、21.567、18.320、15.110、17.079、23.538、20.543、17.885、12.146,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GWB评分为(96.58±11.96)分,高于对照组的(75.46±1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2,P=0.002)。结论"知信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种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其总体幸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 精神卫生 幸福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同伴支持教育对其病耻及心理调适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7月收治的行永久性肠造口直肠癌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永久性肠造口直肠癌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OAI-20、病耻及Stoma-QOL评分的差异。结果实施同伴支持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恐怖、强迫、人际关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社会生活适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耻及Stoma-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同伴支持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病耻,起到心理调适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同伴支持教育 心理调适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接受PPH手术的痔患者62例进行对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1例行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的PPH患者为实验组,31例常规PPH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24 h、 48 h、72 h VAS评分和坠胀感情况评分计量资料采用(±s),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 48 h、 72 h各时点肛门部疼痛情况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人次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术后24 h、48 h、72 h各时点肛门部坠胀感情况评分分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可有效减轻PPH术后早期肛门部疼痛和坠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PPH手术 肛门部疼痛 肛门部坠胀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幸福、心理弹性、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关联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69例作为受访对象,使用基本情况问卷、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简化版、乐商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幸福得分为(32.45 ± 6.37)分、心理弹性得分为(30.64 ± 8.78)分、乐商得分为(62.74 ± 12.49)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8.14 ± 4.25)分。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幸福和乐商×幸福对心理弹性预测效应显著(β值为0.547、0.016,均P<0.05),乐商对心理弹性预测效应不显著(P>0.05),乐商、幸福、心理弹性、乐商×幸福对领悟社会支持的预测效应显著(β值为0.015~0.251,均P<0.01),幸福能调节心理弹性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间中介效应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Johnson-Neyman技术分析得出,幸福在乐商与心理弹性间的调节效应边界值为26.19分,幸福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调节效应边界值为22.08分。结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性,心理弹性可在幸福调节作用下,在乐商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由此可针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弹性,心理 幸福感 乐商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FGM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患者监测血糖针刺带来的疼痛感、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针刺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及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 ± 1.30)d、2%(1/50)、30%(15/50),低于对照组的(3.67 ± 1.59)d、22%(11/50)、5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87,χ2值为9.470、4.170,均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分别为(46.43 ± 1.87)、(46.58 ± 2.10)分,高于对照组的(40.67 ± 3.24)、(43.84 ± 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441、8.087,均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FGM能够实现对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持续进行血糖监测及管理,使血糖达标更迅速和平稳,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减轻监测血糖的针刺疼痛感,有效发现患者隐匿的血糖异常,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糖尿病 瞬感血糖监测系统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五六觉理念的多模态引导对肠肿瘤术后患者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普外科治疗的110例肠肿瘤术后患者,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日常护理指导,试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五六觉理念的多模态引导训练,连续干预3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干预前后睡眠时相差异。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在非快动眼睡眠(NREM)占总睡眠时间比例、1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3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快动眼睡眠(REM)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REM微醒觉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5.178~-2.157,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NREM占总睡眠时间比例、1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REM微醒觉次数、REM微醒觉次数较干预前减少;在3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029~-4.064,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在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方面较干预前有所增加;在NREM微醒觉次数、REM微醒觉次数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48、-5.632、-2.475,均P<0.05)。结论基于五六觉理念的多模态引导训练可有效改善调节肠肿瘤术后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五感六觉 多模态 肠肿瘤 睡眠时相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暗三联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疚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某高校59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黑暗十二条(dirty dozen,DD)、基本心理需要量表(the balaced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BMPN)和内疚倾向量表(guilt proneness-5,GP-5)进行施测。采用SPSS 22.0及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黑暗三联征总分[29(21,37)分]、马基雅维利主义[4(4,8)分]及精神病态[5(4,9)分]与内疚倾向[20(16,23)分]呈显著负相关(r=-0.10,-0.22,-0.18,均P<0.01),自恋[16(12,21)分]与内疚倾向不相关(r=0.04,P>0.01);基本心理需要满足[56(54,60)分]与内疚倾向显著正相关(r=0.31,P<0.01)。(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黑暗三联征与内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2.96%。结论黑暗三联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内疚倾向。

  • 标签: 黑暗三联征 马基雅维利主义 精神病态 内疚感倾向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