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辅助化疗(NACT)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并进行临床验证,探讨其预后预测效能。方法(1)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PIA2)、肿瘤免疫研究数据库(TIMER2.0)等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卵巢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CK2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Wilms瘤基因1(WT1)基因的功能、表达及预后差异。(2)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121例初治晚期(Ⅲa~Ⅳb期)卵巢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相关标志物CK20、HER-2、WT1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20、HER-2、WT1基因的单基因或多基因联合检测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显示,CK20、HER-2及WT1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各基因在不同分期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R-2基因低表达卵巢癌患者(212例)的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HER-2基因高表达者(212例;P=0.019)。HER-2基因表达与浸润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数呈正相关(r=0.162,P=0.010)。基因本体(GO)通路富集发现,HER-2和WT1基因共同参与生长的正向调节、细胞生长调节、血管生成的调节、细胞生长4条信号通路。(2)临床验证: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晚期卵巢癌组织中CK20、HER-2、W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8%(30/121)、52.9%(64/121)、79.3%(96/121)。CK20蛋白在行辅助化疗(NACT)后的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P<0.001);WT1蛋白在低分化卵巢癌、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其他病理类型者(P=0.032、P=0.04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影响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38);治疗方案、化疗反应是影响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OS及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K20、HER-2、WT1基因中单基因或多基因联合检测对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均不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其中,3个基因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586、0.594),单基因检测中以WT1对死亡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565)、HER-2对复发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568)。结论CK20蛋白阴性表达可能与行NACT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HER-2及WT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与初治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及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工作时间1年以内的临床一线护士8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96.80±6.41)分,条目均分为(3.04±0.55)分,标准化得分率为69.31%,各维度的得分率介于60.3%~82.7%,呈中等水平。不同劳动人事关系、家庭支持、科室热爱程度、家庭所在地、月收入水平的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职本科学历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6.03±8.1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入职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存在极强负相关(r=-0.930,P=0.000);转型冲击的身体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性维度为负相关(r=-0.867,P=0.000);转型冲击的知识与技能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为明显负相关(r=-0.829,P=0.000);转型冲击的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也为明显负相关(r=-0.958,P=0.000)。结论工作1年内全日制本科学历入职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管理者应在身体、心理、社会及专业能力方面给予其关心支持,借助建立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学历教育体系,帮助其提升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 标签: 本科学历 转型冲击 心理韧性 新护士
  • 作者: 阚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
  • 简介:目的:研究"一对一"个性化带教模式在内分泌科带教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实习的护生36名,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分为6批实习生,将36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18),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一对一"个性化带教模式。在开展本次实验前,对所有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试卷评估并开展实习,待实习期结束后,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技能测试,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巩固基础知识以及解决临床问题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对一"个性化带教模式在内分泌科内分泌护理教学中,可以更好提高护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更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值得在内分泌科临床带教中实践应用。

  • 标签: 实习带教;护理教育培训;护理教学;“一对一”个性化教学
  • 作者: 逯瑶 李玲 曹若瑶 何祎 王艳华 杨希孟 刘慧菁 陈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38,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造影(4D CTA)-CT灌注(CTP)成像评价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价值及其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医院确诊为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4D CTA-CTP检查。在4D CTA图像上采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上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改良评分系统对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分并将其分为侧支代偿Ⅰ~Ⅲ级。在CTP图像上选择基底核层面勾画兴趣区并测量各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迟时间(DLY)。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分级各灌注参数的差异,两两比较以Bonferroni校正。采用Kappa及Spearman检验分析4D CTA和DSA对侧支循环分级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4D CTA与DSA评估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3,P<0.001)且相关性极强(r=0.805,P<0.001)。侧支代偿Ⅰ级、侧支代偿Ⅱ级、侧支代偿Ⅲ级的CBF、MTT、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7.91、11.69、8.93,P值分别为0.019、0.003、0.012)。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侧支代偿Ⅰ级的CBF低于侧支代偿Ⅲ级(P=0.015),侧支代偿Ⅱ级MTT高于侧支代偿Ⅲ级(P=0.005),侧支代偿Ⅰ级的TTP高于侧支代偿Ⅲ级(P=0.015),余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支代偿Ⅰ级、侧支代偿Ⅱ级及侧支代偿Ⅲ级的CBV、D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D CTA-CTP对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价能力与DSA相当,并可以全面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对病情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乳腺动态增强MRI(DCE-MRI)纵向变化的delta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辅助治疗(NA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1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4(48±10)岁,按照软件中的随机种子数以7∶3比例分成训练集(81例)与测试集(36例)。所有患者均在NAT前、NAT早期(2个疗程)后接受乳腺DCE-MRI,计算肿瘤NAT前、后最大径相对退缩值(D%),并构建传统影像模型。基于NAT前、早期DCE-MRI提取delta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冗余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筛选最优特征参数,以10折交叉验证法构建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根据NAT后手术病理结果将117例患者分为pCR组与非pCR(non-pCR)组,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指标并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最终的指标,并联合D%、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及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乳腺癌NAT后pCR的效能,利用临床决策曲线对比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联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T后pCR的效能最好,AUC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分别为0.90和0.87;其列线图显示Radscore权重最大。训练集中,联合模型、delta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NAT后pCR显著高于传统影像模型(Z值分别为-3.48、2.54,P值分别为0.001、0.011)。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整体高于传统影像模型、delta影像组学模型。结论在传统影像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有意义的临床病理指标及代表肿瘤异质性纵向变化的delta影像组学得分,能改善对pCR的预测能力;delta影像组学可能成为早期无创性预测NAT结果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病理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免疫靶向辅助治疗单发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辅助治疗的20例单发CNLC 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55.1±9.9)岁。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的疗效,同时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周期(1次FOLFOX-HAIC+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为1个周期)后依据RECIST 1.1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70.0%(14/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依据mRECIST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90.0%(18/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经过治疗后有12例(60.0%)患者接受了肝肿瘤手术切除,均达到R0切除,2例(10.0%)进行放射治疗,3例(15.0%)停药待手术,2例(10.0%)拒绝手术,1例(5.0%)因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根据病理结果,3例(25.0%)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4例(33.3%)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在安全性评估中,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20/20),其中7例(35.0%)发生3级不良事件,1例(5.0%)因5级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级不良事件予以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为肝癌辅助治疗提供的策略,但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获益,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灌注化疗 新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NDM)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8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PNDM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进行变异位点分析,针对筛选出的候选靶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系4个月26天女婴,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空腹血糖24.4 mmol/L,尿糖阳性,血清C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9.58%,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基因检测发现患儿胰岛素INS基因存在c.314T>G(p.L105R)杂合变异。Sanger测序证实患儿父母均未携带上述变异,为新发变异。该变异尚未见文献及数据库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结论INS基因c.314T>G(p.L105R)变异可能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疑似PNDM的患儿建议早期行基因检测。

  • 标签: 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 INS基因 酮症酸中毒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心血管显像整体发展趋势是反映病变的分子特征和指导个性化治疗。研发新型PET和SPECT显像剂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与这些变化相关的大量尚未满足的诊断需求。该综述分为2个部分,选择了一些可能有助于解决心血管疾病中主要临床诊断需求的分子探针进行讨论。第1部分回顾了心血管显像分子探针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回顾了血流灌注和神经元显像分子探针的新进展。第2部分将介绍用于心血管炎性反应、血栓、纤维化、钙化及淀粉样变显像的分子探针。这些探针有潜力解决多种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分级、血栓检测以及心肌病的诊断、分型和危险分级。第1小节讨论针对各类炎性反应的分子探针,这些炎性反应可以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结节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后续章节讨论有助于系统性及器械相关血栓检出的探针,例如针对纤维蛋白的探针(64Cu标记的纤维蛋白结合探针-8)。该文也会提及应用于心血管纤维化显像的新型探针,例如针对于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的探针(如68G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文章最后简单回顾了应用于心血管钙化及淀粉样变的探针(如99Tcm-焦磷酸盐和18F-florbetapir)。

  • 标签: 分子显像 纤维化 炎症 放射性显像剂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及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20年9—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浸润性肺腺癌2 467例,按照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分级标准判读入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以及靶向基因变异情况,比较浸润性肺腺癌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分级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浸润性肺腺癌2 311例。临床分期中,Ⅰ期2 046例(88.5%)、Ⅱ期169例(7.3%)和Ⅲ期96例(4.2%)。按照浸润性肺腺癌分级标准,临床Ⅰ期腺癌中,1级186例(9.1%)、2级1 413例(69.1%)和3级447例(21.8%)。在Ⅱ期和Ⅲ期病例中均无1级腺癌,而2级和3级腺癌分别为38例(22.5%)、131例(77.5%)和3例(3.1%)、93例(96.9%)。在Ⅰ期病例中,1级腺癌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播散(STAS)、脉管和胸膜侵犯,而在2级和3级腺癌中STAS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9/1 413)和73.2%(327/44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似的,3级腺癌中脉管和胸膜侵犯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5/447)和75.8%(339/447),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的1.3%(19/1 413)和3.0%(42/1 413;P<0.01)。1级、2级和3级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5.7%(94/143)、76.4%(984/1 288)和51.3%(216/42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腺癌中未检测到融合基因,而3级腺癌中ROS1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2.4%(10/421)和8.3%(35/421),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0.5%(7/1 288)和1.6%(20/1 288;P<0.01)。在Ⅱ期病例中,仅有EGFR在2级腺癌中的突变率(31/37,83.8%)高于3级腺癌(71/123,57.7%;P<0.01)。而在Ⅲ期病例中无法评估腺癌分级与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论浸润性肺腺癌分级系统主要适用于临床Ⅰ期患者。不同分级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分级系统能够有效辅助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基因重排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由阳性转为临床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阴的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0年1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各项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进行分析。若I2<30%,则认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若I2的值介于30%~70%,则认为各研究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若I2>70%,则认为各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异质性较小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通过漏斗图及Egger′s试验来评价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0.7%,假阴性率为12.2%。结论在腋窝淋巴结转阴的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可以达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接受的临床标准,但假阴性率仍高于临床可接受标准,需要筛选合适的患者和应用新技术来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新辅助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直肠癌辅助调强放化疗患者骨盆骨髓剂量体积参数(Vx)与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HT)的相关性,为降低放疗相关的血液不良反应风险,优化放疗计划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的4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45~50.4 Gy/25~28次。放疗期间同步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5-FU)化疗。根据通用不良反应标准5.0 (NCI-CTC.V 5.0)评估放疗期间的急性H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骨盆(髋骨、骶骨、股骨)骨髓低剂量受照体积Vx与急性HT的关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段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骨髓低剂量(V5、V10)受照总体积(TV)、髋骨骨髓受照体积(C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骶骨骨髓低剂量(V5、V10)受照体积(S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阈值效应分析显示,CV10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阈值效应,阈值为575 ml,OR(95%CI)为1.85(1.08, 3.16)。结论在直肠癌辅助调强放疗中,与TV相比,CV是预测急性HT的更优指标。与急性HT相关的CV主要集中在低剂量水平(CV5、CV10)。本研究中的阈值(CV10=575 ml)可作为盆腔放疗中降低急性HT风险优化放疗计划的参考。

  • 标签: 直肠癌 新辅助放疗 骨盆骨髓 剂量-体积参数 血液学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MFG-E8组、MFG-E8+HIF-1α抑制剂组,改良袖套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MFG-E8组受体大鼠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rhMFG-E8 20 μg/kg,MFG-E8+HIF-1α抑制剂组在MFG-E8组基础上,术前经腹腔注射4 mg/kg HIF-1α抑制剂YC-1。移植组受体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肺再灌注2 h后阻断右肺门5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量移植肺组织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率(W/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Notch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移植肺再灌注2 h后,MFG-E8组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较移植组明显提升[(307.23±29.17) mmHg比(215.48±20.92) mmHg,t=8.08,P<0.05]。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MPO活性和W/D均明显降低[(1.76±0.21) U/g tissue比(2.51±0.46) U/g tissue,(6.03±1.07) mg/dl比(8.41±1.36) mg/dl,t=4.69、4.35,P<0.05]。移植组病理检测可见肺泡壁水肿、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内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和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炎性反应显著减轻。与移植组比较,MFG-E8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11.47±1.23)%比(27.09±2.57)%、(1.34±0.12)比(1.92±0.13)、(250.1±11.76) pg/ml比(392.7±28.14) pg/ml、(134.6±11.25) pg/ml比(251.3±14.33) pg/ml,t=17.34、10.37、14.79、20.26,P<0.05],bcl-2 、HIF-1α、VEGF、Notch1、HES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75±0.16比1.36±0.12、0.87±0.14比0.36±0.09、0.79±0.08比0.39±0.03、0.58±0.05比0.24±0.03、0.59±0.05比0.28±0.03,t=6.17、9.69、14.80、18.44、16.81,P<0.05)。与MFG-E8组比较,MFG-E8+HIF-1α抑制剂组PaO2/FiO2、bcl-2、HIF-1α、VEGF 、Notch1、HE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237.25±21.34) mmHg比(307.23±29.17) mmHg、1.40±0.13比1.75±0.16、0.41±0.08比0.87±0.14、0.41±0.04比0.79±0.08、0.26±0.03比0.58±0.05、0.27±0.03比0.59±0.05,t=6.12、5.37、9.02、13.43、17.35、17.34,P<0.05],肺组织MPO活性、W/D、细胞凋亡指数、bax、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2.47±0.37)) U/g tissue比(1.76±0.21) U/g tissue、(7.85±1.32) mg/dl比(6.03±1.07) mg/dl、(25.76±2.63)%比(11.47±1.23)%、1.87±0.14比1.34±0.12、(385.4±27.93) pg/ml比(250.1±11.76) pg/ml、(247.5±14.21) pg/ml比(134.6±11.25) pg/ml,t=5.28、3.39、15.56、9.09、14.12、19.70,P<0.05]。结论MFG-E8能减轻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IF-1α/VEGF/Notch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标签: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生长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Notch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特征,分析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基因组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2022年2月中旬至4月期间云南省边境地区12起本土疫情首例病例基本信息及标本,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病毒基因序列测定,通过在线分析平台和软件,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病毒突变情况,结合流调内容,推测疫情病毒感染来源。结果12起云南省边境地区本土疫情首例病例职业较多样,且活动区域均未离开过当地。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均属Omicron (BA.2)变异株,其中各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进一步分属BA.2.10和BA.2.3.2进化分支。全基因组核苷酸突变分析表明,有十起疫情首例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存在1个及以上数目的特有核苷酸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提示12起疫情可能均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进一步分析氨基酸突变发现,病例间基因序列除具备进化分支代表性突变位点外,还具有特有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如S:E1188D),其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Pangolin分型及突变分析结果相吻合。结论12起云南本土疫情可能存在各自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这提示云南省边境地区疫情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加强重点人群范围及核酸筛查频次,跟踪监测病毒变异规律,对疫情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基因组 Omicron变异株 突变位点 病毒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在当前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大流行的形势下,为尽可能满足不育患者的生育需求,本建议专家组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疫情流行现况和防控政策,并充分考虑我国辅助生殖机构和精子库的服务流程及场所特点,针对机构防控管理和冠病毒感染者就诊及手术管理提出具体建议,以指导和规范辅助生殖机构和精子库的相关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省市辅助生殖机构和精子库可结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和本机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机构防控措施和患者就诊管理流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生殖技术,辅助 奥密克戎毒株 精子库 专家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双层面双侧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明显致密骨带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ASOTLF)ⅡA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5例(65个椎体)伴有明显致密骨带的ASOTLF ⅡA型患者资料。男25例,女40例;年龄(71.6±8.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0.7)d。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31个椎体)采用双层面双侧穿刺行PVP,对照组34例(34个椎体)采用单层面双侧穿刺行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再骨折率、骨水泥在椎体中的扩散分布情况,以及术后1 d、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8.2±1.2)个月。两组患者每个伤椎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再骨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6.64±0.93)mL]显著多于对照组[(4.36±0.79)mL],骨水泥在椎体中扩散分布优良率87.1%(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64.7%(2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6个月VAS评分[2(1, 2)、1(1, 2)分]和ODI(23.7%±1.6%、18.8%±1.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3)、2(2,2)分和26.9%±4.2%、22.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结论经皮双层面双侧穿刺行PVP作为一种治疗伴有明显致密骨带的ASOTLF ⅡA型骨折方法,较传统的经皮单层面双侧穿刺行PVP疗效更好,且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率或椎体再骨折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椎弓根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