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在既往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和康复管理问题,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与康复流程,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康复 指南
  • 简介:摘要呼吸康复作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已证实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各类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可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其在呼吸康复中普遍存在运动耐量减低以及气道黏液清除障碍等问题。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呼吸康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合理应用吸入疗法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康复中的运动耐量减低、提高气道廓清效果;而呼吸康复技术亦有助于提升吸气肌力量、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等,从而提高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因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知识体系不同,临床应用仍存在问题。为推动两者有机融合,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组织呼吸病学、康复学相关专家共同制订了《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危重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是一个综合干预体系,强调多学科支持、个体化治疗,贯穿患者治疗与恢复的整个过程。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对康复干预的时机进行量化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ABCDEF集束策略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动态评估康复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并制定不良反应防控预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ICU后综合征发病率,促进呼吸危重症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于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肿瘤科治疗的终末期肿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入组当天、第60天后评价所有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第90天评价所有入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⑴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采用支持治疗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而加用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23.05±2.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56±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⑵生存期: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86 d,与对照组患者的7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终末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疗法 肿瘤终末期 生活质量 生存期
  • 简介:摘要颈源性胸背痛临床上常被忽略,需排除心肺源性胸背痛才可诊断。此症的治疗包括中医康复疗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微创介入治疗或开放手术治疗。

  • 标签: 胸痛 背痛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真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在肺康复治疗前对患者的1名家属进行培训,在肺康复治疗时,此名患者家属可参与辅助工作。其中肺康复组有4例患者撤机前康复次数<4次,淘汰出组。在试验开始前和撤机前使用床旁超声测量2组患者的膈肌位移,记录此时的呼吸频率,计算出膈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前DRSBI的差异。结果肺康复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2.2%(6/27)较对照组48.4%(15/3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肺康复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25(108,138)h]较对照组[163(117,262)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37)。肺康复组患者撤机成功率85.2%(23/27)较对照组撤机成功率61.3%(19/31)提高(χ2=4.12,P=0.042);撤机前肺康复组患者DRSBI[11.24(10.29,12.42)次·min-1·mm-1]较对照组[13.25(12.12,19.23)次·min-1·mm-1]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18)。结论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可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呼吸,人工 康复 谵妄 撤机 膈肌呼吸浅快指数
  • 简介:摘要衰老对机体吞咽功能具有明显影响,吞咽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吞咽障碍不仅好发于患特定疾病的群体,在健康老年人中也有相当高的发病率,给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临床多关注由疾病引发的吞咽障碍,对正常衰老造成吞咽功能受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衰老对老年人吞咽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康复干预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帮助医疗从业人员、养老服务人员了解老年人吞咽困难并指导康复方案制订。

  • 标签: 衰老 吞咽障碍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运动处方作为心脏康复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运动强度水平会对患者心脏康复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常见的心脏康复运动强度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综述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应用条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评估方法,促进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与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 运动强度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居家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60例脑卒中居家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运动功能评分表、生活功能评分表及患者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360例脑卒中居家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家人是否支持、脑卒中发作次数、住所周边是否有康复站、对康复训练的认知程度、是否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上述7个因素与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效能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居家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可以加强对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教,定期组织脑卒中康复治疗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连续康复护理,尽快康复

  • 标签: 脑卒中居家患者 连续康复护理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RAS)仍以贯彻理念为主,尚停留在"难以操作"、"难以评估"和"难以重复"的无序、低质应用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标准、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导致异质性问题突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和建立包括基础、过程、终末和跟踪质控在内的ERAS质量控制体系,以提高ERAS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同质性和可及性,促进ERAS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因ERAS的理念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使构建ERAS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研究,才可能逐步建立ERAS质控平台、组建ERAS质控中心。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质量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和主要死因之一。尽管药物等治疗措施日渐完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依旧较差,而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综述旨在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的进展,并探索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心力衰竭 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检索、整理、分析疲劳量表在COPD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旨在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对COPD患者呼吸康复中疲劳问题的重视,为COPD患者在呼吸康复中疲劳评估量表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疲劳 量表 呼吸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挛缩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为(180 ± 20)g,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32只,模型组采用Nagai法固定左膝关节4周,复制关节挛缩模型,并把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及运动干预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日常饲养,其他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法,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对每只大鼠拍X片,并用X片光机来测量动物左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取动物关节肌肉、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实施干预前模型组ROM为(74.74 ± 9.23)°,与正常对照组左膝关节ROM(109.72 ± 5.74)°相比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237,P<0.01),故关节挛缩模型建立成功。实施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ROM (72.20 ± 12.73°)相比,康复护理干预组ROM(103.54 ± 4.36)°和药物干预组ROM(98.13 ± 11.20)°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588、-4.325,P<0.05)。病理切片显示,康复护理干预组肌肉组织光泽度同用药干预组肌肉组织,肌肉纤维排列已接近正常组肌肉纤维排列。结论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关节挛缩模型动物ROM,还有利于促进关节肌肉组织结构恢复。

  • 标签: 关节挛缩 康复护理 动物模型 关节活动度 形态学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脑瘫)是终生性疾患,主要问题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可独走到不能抬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明确的策略预防,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运动障碍的关键,但尚无一致性的可操作的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此外,SAE的幸存者可能表现出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危重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SAE不良预后的机制及可能的预测指标,目前研究较少;而关于其康复手段,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方法报道。现就SAE的预后及康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儿童严重脓毒症的远期预后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预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至2018年9月椎管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主排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康复干预后自主排尿时间少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经康复干预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管术后神经源型膀胱患者进行康复干预自主排尿时间缩短、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膀胱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医疗保健系统的大量负担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管理有关。虽然常规门诊心肺康复计划显著降低了慢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功能水平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但康复计划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阻止患者参加康复计划的障碍来自多个方面,包括未能向患者推荐这些服务、没有把患者转诊到这些项目;关于康复计划的潜在益处没有和患者沟通清楚;患者自身因素使其难以参加以设施为基础的康复计划,这些因素具体包括后勤障碍、财政困难、合并症和相互竞争的需求。康复计划的最新进展涉及远程交付技术(remotely delivered technology),这有助于向更多可能受益的人提供服务。最近的临床试验研究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计划在强度、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和实施试验。本文总结了参加心肺康复计划对患者有益的证据,对下述有关新进展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如为降低成本、改善可及性开发的家庭远程遥控锻炼计划、心脏康复中的高强度间歇训练,以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替代疗法,如太极拳和瑜伽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总有效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盆底肌肌力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对照组为1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为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对干预效果造成的影响,并使其盆底肌肌力及膀胱功能得到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抑郁 盆底肌肌力评分
  • 简介:摘要丰富环境指能增加感觉、运动、认知及社交刺激的居住条件,是复杂的非生物刺激和社会刺激的联合。丰富环境法作为一种可改善中枢神经可塑性的重要干预模式,有助于促进感觉、运动、认知和社交刺激,从细胞、分子和行为学上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促进大脑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认知行为表现。目前丰富环境干预已逐步应用于认知功能的康复治疗。本文就丰富环境的定义、作用机制、构建及其在认知障碍康复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为丰富环境在认知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丰富环境 认知障碍 认知康复 生态康复 神经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