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刑事案件中财产判项执行难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正式推行服刑人员生效财产判项履行与其减刑假释裁定相关联的联动机制改革。实践中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正向激励不足,负向激励被片面强调或放大,成为一种惩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联动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在保护受害人群体和法院整体利益的目标驱动下,有财产判项犯罪人的利益普遍受损,由于信息甄别方面的低效,联动机制还导致利益受损犯罪人的范围不当扩大。犯罪人群体由此产生的消极反应进而损害了监狱的重大利益。同时,作为个体的受害人和基层法院法官并不因为联动机制必然获益。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成本与内耗降低了联动机制运行的整体效率。虽然联动机制在提高财产判项执行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是巨大的。出于提高整体社会福利的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行联动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审慎为之。

  • 标签: 财产性判项 减刑假释 联动机制
  • 简介:在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中,碳金融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它能够从碳投融资、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银行贷款等多方面支持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立法的先行先试又为生态城市碳金融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在全国范围内的碳金融立法奠定了基础。鉴于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所具备的可行和良好的预期效果,应加快在生态城市试点区制定《碳金融促进条例》、建立生态城市碳银行、进行碳金融衍生产品制度的创新试验等,对生态城市的碳金融地方立法作大胆尝试。

  • 标签: 生态城市 碳金融 地方性立法 先试先行
  • 简介:知识产权的地域与其公共政策属性密切相关。国家出于社会利益和管理秩序之需,要求知识产权的产生与行使需经过立法和执法部门的积极赋权。因此,国际投资仲裁从对知识产权类投资的认定到保护都会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利益,尊重东道国的法制,在法律适用方面也呈现出了一定特殊。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关系的重要议题,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常常以我国对投资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挑起国家层面的经贸对抗。涉知识产权国际投资仲裁的法律适用特点正好能反映投资者诉求的本因,为我国提升投资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知识产权 地域性 国际投资仲裁 合理期待 特别301报告
  • 简介:<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三个特点:(1)它是事物表现出来的本质,即它能为人们的直觉所把握;(2)它是事物本质的直接表现,即通过它能了解事物的本质;(3)它是一事物特有的标志,即它可作为区别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标准。据此,我认为我国刑法学界流行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的提法值得商榷。犯罪的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指的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的科学结论,但它揭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 本质特征 犯罪本质 我国刑法 刑事违法性
  • 简介:随着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检察机关的羁押必要审查职能在审判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尚无明确统一的羁押必要审查工作机制,从而限制了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在审判阶段的适用。基于此,文章在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平衡审查主体职能分工、明确审查标准、建立审查工作流程及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对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羁押必要审查工作机制的构建。

  • 标签: 审判阶段 羁押必要性 审查 构建
  • 简介:<正>1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要求公务人员必须依法执行公务,以实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但公务人员是有个人意志的具体的人,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其个人意志客观上也必然起作用。这样,当公务人员的个人意志与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基本相一致时,法律就得到准确的实施,如果在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这两种意志发生不协调,甚至冲

  • 标签: 法律监督职能 法律监督权 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 公务人员 个人意志
  • 简介:论司法文书及法制新闻语言的准确陈天恩司法语言,关系到当事人的荣辱得失,甚至生杀予夺,其表达必须十分准确。稍有差错,或与事不符,或与法不合,都会有碍于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既影响当事人权益,又影响政法机关的威信。这是一个必须慎而又慎的严肃问题。下面举一...

  • 标签: 司法文书 新闻语言 法制新闻 立功表现 被告人 积极修辞
  • 简介:由于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实践中对农村房屋买卖行为效力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农村房屋买卖的有效规制。将农村房屋买卖与宅基地地役权合同有机结合,房地分离,可以实现农村房屋的有效流转。该模式的可行研究致力于统一行为效力判定,解决农村房屋买卖争议难题,藉以实现地役权的创新价值和制度意义。

  • 标签: 房地分离 地役权 农村房屋买卖
  • 简介:惩罚赔偿又称惩戒赔偿,是指给原告的赔偿超过其实际损害的赔偿,它从一产生就有很大争议。随着严格产品责任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惩罚赔偿判决数额之高以及它在个别产品领域出现的频率之高,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另外,人们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产品责任危机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惩罚赔偿,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产品责任法 美国产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实际损害 责任危机
  • 简介:法国诱惑侦查最早起源于司法实践,主要用于打击毒品交易、淫媒以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犯罪。20世纪90年代,里昂海关官员涉讼案在法国政坛引起轩然大波,直接促成立法者表决通过诱惑侦查的正式法律,确立了诱惑侦查的程序框架。此后,新的立法尤其是2004年的贝尔本二号法律又对诱惑侦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引发了对该侦查机制合法规制的担忧。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诱惑侦查模式具有四大特质:较周密的判例设定、较审慎的适用原则、较独特的合法认定标准以及较宽泛的法官裁量权。其中,严格限定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以及“以客观标准为主、主观标准为辅”的合法认定标准尤其值得中国学习。

  • 标签: 诱惑侦查 合法性认定 法国模式 借鉴
  • 简介:立法法第63条是立法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依据宪法确立的我国省、市立法权限和体制,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的科学总结。认真贯彻实施这条规定的新精神,对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实现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立法法 "较大的市" 地方性法规 第63条
  • 简介:质押合一的成因与质押分离的必要张秀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房地产法律、法规中有关抵押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抵押制度一方面十分简陋、庞杂和混乱,另一方面包含了传统质权的内容,采取了质押全一的立法体...

  • 标签: 担保物权 不动产抵押权 质押 立法体例 法律文化 《民法通则》
  • 简介:<正>司法监督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行政控权手段。在我国,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乃是一个新课题,是整个行政权监督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将从我国实际出发,联系西方发达国家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司法监督的理论与实践,着重就行政合法与合理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 标签: 行政机关 司法监督 国家行政权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自由裁量权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基于国际社会在投资条约内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认定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在"即便是自我判断性质的条款(包括明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与默示的自我判断条款),也不能全然置身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审查范围(包括实体与程序方面)之外"问题上的大致共识,建议淡化非排除措施条款的自我判断性质区分。国际仲裁庭应在非排除措施的"必要"审查事项上采纳合理的"最少限制方式"或遵从的"最少限制方式"审查标准。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非排除措施 必要性 最少限制方式
  • 简介:对如何评价中国晚清修律中保守价值问题进行讨论.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法律价值重新评价,与西方国家法律现代化进行比较,考虑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功利,考虑民族心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术水准以及东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规律,认为中国早期法律现代化中包含某些保守价值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存在.

  • 标签: 中国 晚清 修律 保守性价值 法律价值 政治功利性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问题是我国法制建设、法学研究与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的探讨。搞法律是搞科学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制定一九五四年宪法时就提出来过,然而,我们的认识却没有跟上。现在,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总

  • 标签: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律规定 客观规律性 社会主义法律 意志 宪法
  • 简介:对国内产业的实质阻碍损害是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终确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WTO《反倾销协议》还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对此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在分析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后认为,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实质阻碍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尽可能早的损害发生阶段、做广义解释的“新建”产业、倾销对国内产业影响的宽泛解释。

  • 标签: 实质性阻碍 反倾销 国内产业
  • 简介:一般生效判决和指导案例在约束力方面实有判决的效力与案例的效力之分。指导案例的编撰应以有益于实现案例的效力为目标,其具体过程表现出值得关注的方法论特征。指导案例的编撰既要立足于既有生效判决文书,运用案件事实的剪裁和判决结果的采编方法实现对案件文本的剪辑,同时又要通过判决理由的提取和裁判要点的著作完成对案例裁判要旨的著述。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案例效力 编撰方法 文本剪辑 要旨著述
  • 简介: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立法是动用国家法律手段、整合公共资源,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对降水以及水资源供给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基本途径,其实质是现有水资源立法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调整或变革,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气候变化应对层南的具体延伸。水资源适应立法必须让水资源管理者具有应变意识和风险评估意识。水资源适应立法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成本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实现各种应对措施的适应、经济合理性与生态性相协调。

  • 标签: 适应性 立法 水资源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