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葛洪有言:“有生最灵,莫过乎人。”因人有自觉,故而人可以反观自己的存在状态。动植物不知其所以然,不问何以故,只能无意识地执行自然律令,接受自然反应的支配。而人因为有理智或灵性,可以审查自己与外在的关系,

  • 标签: 另一个世界 人生 存在状态 动植物 无意识 自然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韦卓民先生的教育背景和信仰经历,对韦卓民先生的基督论作了简单的探讨,并指出了韦卓民先生的基督论对当前中国基督教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道成人生 韦卓民 基督论
  • 简介:唐代华严宗高僧法藏的虽然仅仅一千多字,但所言佛理却自成体系,颇值得细细玩味.在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将人生观置于宇宙论之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人生都有深刻启迪.

  • 标签: 现象世界 本体世界 个体的心 宇宙的心
  • 简介: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法器对于全真道士来说,甚至是相伴终身、须臾不离的物件.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但是,一些全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佩带和使用法器.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各异,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义来说,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宗教用意:一是在斋醮法事里,法器具有沟通神灵的作用.法器的音响能够上达天庭,下送地狱,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师的意愿、祈求转达给神灵、幽冥,以达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应的目的;二是正一派道士在符箓道场里,用于避邪、驱鬼、伏魔、降妖,达到扶正祛邪的愿望;三是全真道士随身携带或佩带,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属于避邪伏魔,同时也具有防身之用;四是在道教的科仪里,用于演奏道教音乐或进行伴奏,烘托宗教气氛,营造神秘天上人间的特殊氛围.

  • 标签: 宗教生活 斋醮科仪 法器 道人 道教音乐 日常生活
  • 简介:我追随先师卿(讳希泰)大先生35年。正是先师的栽培、教诲和提携,我一步步成长。35年前,我报考先师的硕士研究生。那时候,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家里比较穷,没有路费前来复试。先师知道这个情况,就在电话里说:不用发愁,他刚好要到福州参加学术会议,可以在福州面试。几天之后,

  • 标签: 先师 卿希泰 陈麟 硕士研究生 学术会议 中国道教
  • 简介:以先秦道家学说为核心教义的道教在许多人的眼里都是以一种消极的形象出现的。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庄子的逍遥游,以及道教在某些方面的戒律更使人觉得道教是以一种避世的方式来对待人所生存的世界的,认为道教的思想主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但是只要我们对道教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道教对人生采取的是一种有别于先秦老庄的避世的态度,从汉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教对人生采取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 标签: 道教 人生观 “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 宗教思想 入世理论 宗教信仰
  • 简介: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是思考人生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途径。立足于人生困境,努力从扼杀本性和禁锢心灵的社会桎梏中挣脱解放出来,并最终达到精神领域之自由自在、逍遥无待的超然境界,这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

  • 标签: 人生哲学 庄子 自在 道观 真人 逍遥
  • 简介:"约伯问题"对神义论向人义论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约伯记》展示了安妥生活与传统的德行业果观的张力、德行业果观与无辜受苦的冲突和德行业果观的危机。本书描述的约伯超利害的敬虔和美德与对上帝的忠心,为上帝的公义和权能提供了更深的一层内涵,批判了善恶报应、德行业果观的教条主义所持守的立场。《约伯记》教导我们以何种心态去面对我们所不明白的"义人受苦"的问题。而在新约中,我们会明白上帝如何处理苦难。

  • 标签: 个体无辜受苦 传统的群体信仰
  • 简介:我与谢宗信方丈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之久。谢方丈虽已仙去,但他慈祥的笑容、谦逊的品德、开阔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仍然感染着我。值此谢方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想从学医道、行医道、论医道三个方面,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他的道医人生对我的启迪。

  • 标签: 医道 方丈 人生 诞辰100周年 胸襟
  • 简介:他叫汪俊生,笔名“九华山接引居士”。九华山神光岭路边的“接引楼”,就是他的书画工艺品铺子。他的店招很特别:就这样了。

  • 标签: 九华山 居士 人生 书法 工艺品
  • 简介:猴年过去了,但是美猴王却同来了。灵猴金鸡交替之间,辞旧迎新之际,随着王宝强导演的处女作《大闹天竺》于正月初一的上映,参与出演,在影片结尾亮相的六小龄童再一次成为公众视野中的热点。这位诞生于猴戏世家,二十三岁出演央视版《西游记》的佛弟子,几乎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代名词。在戏中,美猴王身如玄铁,火眼金睛,最终取得真经,圆满成佛。而在戏外,六小龄童以戏修行,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 标签: 六小龄童 人生如戏 修行 《西游记》 王宝强 代名词
  • 简介:苦难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和消除的一种“边缘处境”。宗教对这种处境的关注和揭示尤多。本文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力图表明宗教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苦难 宗教
  • 简介:“从一个坐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到一个孩儿王。为承母志,兴办孤儿福利院。2500万遗产用于救助孤残儿童,义无反顾,14年执着,不离不弃;他为孤独的孩子敞开了爱的怀抱,他为无父无母的孤残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不是亲生骨肉却一样宝贝,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同样催人泪下。”这是孙金耀荣获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先进个人时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金耀的爱主爱人之行。会后的周末,当我走进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我更深地感受到了他在残疾孩子们身上所付出的无言大爱。

  • 标签: 儿童福利院 残疾 上海 大爱 无言 院长
  • 简介:2001年1月28日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揭批李洪志邪教“法轮功”的节目,对李洪志及其追随者们崇尚迷信、反对科学、反人类、反社会、不讲正义人伦所造成北京自焚事件之严重恶果,深恶痛绝。

  • 标签: 李洪志 邪教 迷信 “法轮功” 人生 本质
  • 简介: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理论大师,也是人类学法国传统的代表。要理解其理论不能只是从文本出发,而也应该回到其生成的过程,乃至'理论家'的生成过程。个体是历史的、情境的,而理论的生成本身也不能脱离大的社会脉络以及理论家个人的生活。因此'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将理论从'符号'还原到历史和情境下的'实体'的过程。在构建人类学理论史的过程中,如何理解过去的理论家以及其理论体系,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理论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身处其中的理论范式或者思维模式下,为反思人类学研究,乃至于新的理论尝试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 人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