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正>对因果关系与函数关系关系问题,哲学界持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因果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两者毫无联系;另一种认为因果关系就是函数关系,两者完全是一回事。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它们之所以不正确,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把握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联系和区别。函数关系概念,是数学基本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反映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着联系。两个数可以处于如下联系之中:假如X这个数具有不同值,而y这个数按照一定规则随之改变自己值,那末这两个数就处于函数关系中,y是x函数,其公式为y=f(x)。一个数为因变数,另一个数为自变数。通过函数关系形式,可以表明各种极不相同联系,包括一些外部、不重要、甚至随意

  • 标签: 函数关系 因果关系 关系问题 客观存在 共变法 因果联系
  • 简介:经典力学革命中起核心作用是运动概念变化。亚里士多德力学把运动理解成位移,这种运动概念与因果解释图式一起,限定了力学解释基本特征。为了解决抛体问题而引入冲力理论是一个过渡,伽利略在用冲力理论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时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向,转向新运动概念——运动就是瞬时运动。这个概念结合力学解释因果图式预告了惯性定律。

  • 标签: 概念图式 力学革命 位移 瞬时运动 惯性定律
  • 简介:“假如没有上帝,道德如何可能”是在以基督教传统为文化背景近代西方提出问题①,但正如何怀宏先生所指出,这里“上帝”可置换成上天、鬼神、六道轮回等传统中国人熟悉信仰②,因而它是个有一定普遍意义问题。尤其因为现代中国处于

  • 标签: 宗教信仰 现代 中国 道德问题 道德评价 社会道德
  • 简介: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伦理与儒学日常生活伦理是合二为一。儒学日常生活伦理不是通过概念抽象演绎或建构形而上体系得以证实,其价值体现于"日用即道"中,即形而下日常生活伴随着形上终极关切,在日用生活伦理中蕴含着"知性、事天、立命"与"知天命"终极追求。儒学日常生活伦理之形上方面所要解决问题是日常伦理生活的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在儒家内在超越和伦理认同理论与实践中,人生命与道德终极根源、个人日常生活与伦理责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在"天道"与"人道"统一中遵循着"中"与"和"的人生价值,并通过"诚"与"信"对超越人类自身形上本体进行确认与体认,从而为日常生活伦理提供形而上途径与担保。

  • 标签: 儒学 日常生活伦理 形上之维
  • 简介: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思想家。

  • 标签: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 简介:通常认为,形而上学是“非此即彼”绝对化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何以内蕴着辩证本性,并构成了西方哲学灵魂,以至整个西方哲学都在同形而上学缠绕在一起?该文认为,正是形而上学内在辩证性推动着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不断超越历程。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规定并形成西方哲学和文化传统。形而上学自我超越性,一方面说明了西方理性文化传统超越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形而上学内在着“自律”意识。形而上学内在辩证性根植于西方民族文化现实和文化实践活动之中。

  • 标签: 形而上学 辩证性 现实性 本体论
  • 简介:2018年4月底,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举办了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近十名国外学者来自德、俄、荷、英、意、日收藏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档案馆、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辑单位。外方学者与来自中国国内多家单位学者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存发现与收藏”这一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讨论,下文收录是由其中部分发言经过修改而成文章。

  • 标签: 经典文献 历史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央编译局
  • 简介:道安在佛教东传之初,作为博学广识佛教学者、矢志不渝佛法弘传者以及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佛教组织者,对佛教在中土播扬和发展做出了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中土佛教发展辙迹上深深打上了自己思想印记。本文论列了道安之于中国佛教史贡献和地位,指出,正是由于道安开拓和建树,中土佛教在两晋之际才呈现一派新面貌,走上一个新时代。

  • 标签: 道安 中国佛教史
  • 简介: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政治功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纪念活动政治功能得以充分表达和释放。具体表现为:借助纪念活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纪念活动成为理论诠释重要载体;借助纪念活动提出自己政治主张,表达自己政治诉求,纪念活动成为政治动员重要契机;借助纪念活动协调国共关系、整合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纪念活动成为政治整合重要途径;借助纪念活动给予共产国际、苏联和世界其他国家以配合和支持,纪念活动成为协调国际关系重要媒介。

  • 标签: 毛泽东 纪念活动 政治功能 表达
  • 简介:一般史家眼中《春秋》是一部简单历史著作,可公羊家视阈中《春秋》却是蕴涵“微言大义”经学宝典。《公羊传》“以义解经”,以为“义”之所在可从作者意图、文本意图和读者意图来窥探。一方面《公羊传》有还原倾向,旨在探求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表现为尊圣宗经原道;另一方面又有生成倾向,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旨在阐述自己政治、历史、道德理想。

  • 标签: 《春秋》 《公羊传》 以义解经 意图自觉
  • 简介:<正>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哲学遗产。在已出版《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及辩证法问题。在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时候,我们仅就这一方面谈些体会。

  • 标签: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具体概念 丰富性 哲学遗产
  • 简介:<正>广东真空设备厂是高要县一家县属工厂,去年由于市场疲软,竞争激烈等原因,曾出现过短期亏损情况,但他们很快便扭转了局面。工厂在全国同行业中颇具盛名,今年在北京召开行业协议秘书处扩大会议资料表明,该厂在全国六十五家真空产品生产厂家中排名为:工业总产值第三位;销售总额第三位;工业净产值第四位;利润总额第

  • 标签: 广东省 市场疲软 生产厂家 竞争激烈 真空设备 做法与体会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究竟敬不敬神,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游叙弗伦》恰恰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敬神问题所做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危机是苏格拉底不得不面对思想处境。雅典民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现实图景。苏格拉底通过对虔敬问题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作为哲人,对诸神信仰问题反思和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行为,又为苏格拉底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现实辩护。

  • 标签: 虔敬 申辩 苏格拉底 游叙弗伦
  • 简介: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一个全景式概观。

  • 标签: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研究进路
  • 简介: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代表,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可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德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区分是不合理,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努力亦是不成功。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重要分析概念。

  • 标签: 资源平等 运气均等主义 原生运气 选项运气 虚拟保险市场
  • 简介:<正>林仙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家政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家政大典,以下几点可以称道:其一,它是以指导建设中国文明家庭大典,及时地在第一个“国际家庭年”与读者见面。联合国决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后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说明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94年国际家庭年”只不过是国际社会宣告重

  • 标签: 家政学 文明家庭 家庭文化生活 家政教育 中国文明 人类社会生活
  • 简介:凝聚“共有价值理念”,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在要求,同时又是实现二者统一中介和桥梁。方法论原则探讨和建构,是形成“价值共识”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凝聚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特殊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现实困境”与“理想超越”否定统一原则;“民族使命”和“成员责任”彼此关照原则;“传统”、“现代”、“未来”之间相互协调原则。

  • 标签: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方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