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据历史文献汉代以来旱涝灾害记载重建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
  • 简介: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最小点火能力为0.02mJ,所以只需很小能量如静电火花,就足以引起其燃烧、爆炸。而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忽视,所以静电火花是引起氢气球发生火灾事故重要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静电问题 氢气球 防范 施放 易燃易爆气体 静电火花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和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系统介绍了利用SilviScan-3TM测量细胞结构、术材密度、微纤丝角和划分年轮界线方法,并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为例,分析青海云杉6个术材性质参数(年轮细胞直径、年轮细胞壁厚、年轮宽度、年轮密度、年轮微纤丝角、年轮弹性模量)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期为利用多个树轮参数研究气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木材性质参数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都有显著相关月份,但显著相关时间段不同,并且微纤丝角和细胞结构参数包含气候信息强于常用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SilviScan-3TM测量木材性质参数优越性体现在: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能在同一个试样上测量多个参数并能精确定年.

  • 标签: SilviScan-3TM 木材性质参数 气温 降水 气候重建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改革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向发展气象公共关系要效益张昆,张学军(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社会生产、生活越来越广泛地依赖于信息获取,特别是作为高科技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以其生动直观形...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气象事业 要效益 气象信息 城市天气预报 气象服务
  • 简介: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特征。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高分辨边界层模式 中尺度预报模式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一次MCC转化MCV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环境背景,以及过程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根据全国5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日数(≥10℃日数)作为划分我国温度分布指标,经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REOF)方法处理,找出时间演变过程变化相似的区域归为一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法)、分层聚类法(Ward法)、聚类统计检验法(CAST法)3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范围温度变化区域差异进行客观分区,结果分别将全国温度变化区划分为10个地区、9个地区、13个地区,且不同区域分界线与中国地形分布有很好一致性.研究表明:K-means法运算简单快捷,结果会不断修正到最佳为止;Ward法聚类过程清晰明了,可以选取需要划分类别数;CAST法使样本通过显著性检验,不但有助于气候变化客观分区,而且在划分温度区时客观考虑气候变化对分区结果影响也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聚类分析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日数变化分区
  • 简介:介绍了Delaunay三角阀性质及其算法类型;根据1980~2009年全国2200个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将观测点和采集边界点共同进行普通Delaunay三角剖分,通过删除边界点及其区域外三角形以实现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了较理想全国陆地Delaunayj角例;随后对球面上三角片进行面积计算,在已知站点经纬度情况下,将大地世标系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应用平面三角余弦定理获得球面三角内角,从而求得三角片面积,并以面积大小确定各个站点降水量权重系数,得到全国平均降水鼙值。对比分析了30年伞吲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平均降水量,Delaunay三角法对应全国平均降水量均值和标准差都明显低于算术平均法,但是两种方法计算降水量值相关系数较高;通过Shapiro—Wilk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两种计算方法求得年平均降水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方差奇性F检验,两者方差具有非奇性特点;使用t检验,在显著性a=0.05时,Delaunay三角剖分法计算企困平均降水量总体均值偏小。最后,根据欧洲和日本数值模式2009年降水预报,对于两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较大区域平均降水量计算,较之于传统算术平均法,基于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史为合理;区域平均降水量不仅和计算方法有关,还和区域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 算术平均法 全国平均降水量 统计检验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0.5°×0.5°逐6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强对流天气。在有利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 简介:文中主要介绍Internet/Intranet技术特点及提供各种服务和我局使用该技术进行网络升级.具体利用Windows2000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并且在网络增加一台远程拨号访问服务器,作为网络接入端和拨出端,而局域网内部用户通过远程拨号访问服务器,只需一个Internet帐户,所有局域网用户均可访问Internet,实现了网络用户拨出和拨入.

  • 标签: INTERNET 气象信息 应用
  • 简介:随着航天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已成为气象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低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及图象处理系统是一个小型同步气象卫星接收站.它可以接收同步气象卫星(如GMS,FY—2等)广播模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能在彩色监示器上实时显示,并能加以贮存和回放.它能进行台风定位,能显示云图温度值和反射率,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和预报服务水平大有裨益.为适应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需要,我局在地方政府大力资助下,于1992年5月装备了上海科学仪器厂研制低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及图象处理系统.在使用,发现与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低分辨率 同步气象卫星 专业气象服务 图象处理系统 防灾减灾决策 科学仪器厂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强降水天气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分布变动情况,对于选取能见度目标物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Googleearth、GPS、数码照相、visio2003软件等技术手段配合制作出新能见度目标物分布图,有助于提高台站能见度观测业务质量。

  • 标签: 气象站 探测环境 能见度 目标物 应用
  • 简介:2005年马丁·威尔德(MartinWild)等在著名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变暗到变亮:地面太阳辐射年代际变化(Fromdimmingtobrightening:decadalchangesinsolarradiationatearth'ssurface)”文章,引起了学术界极大关注,在此前和其后有一系列文章围绕这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中指出:“全球变暗”从范围上讲不是全球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气候变化 议题 年代际变化 太阳辐射 评估报告
  • 简介:从人事政策、投入政策、法规保障、气象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江西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与措施,认为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发扬"管天为民、追求卓越"江西气象精神,不断加强气象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稳定可靠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以及与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业务体制相适应岗位序列,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适合不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与岗位责权利相统一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与研究型业务相适应的人才流动机制,不断盘活人才存量,增加人才总量,从而为江西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为江西气象事业取得新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气象 改革 配套政策 措施
  • 简介:选取2004年8月27-29日发生在辽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个例,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结合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确立了辽宁区域性暴雨模式,并揭示了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等产品在短时强对流性天气预报指导意义。

  • 标签: 雷达回波 暴雨过程 应用分析
  • 简介:选取年雷击大地密度、产值密度和人口密度3个因子作为评判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厦门市6个区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厦门市各区雷电灾害风险受地闪频次、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思明区为高风险区,翔安区为低风险区,其余4个区为中等风险区。该划分为厦门市防雷部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经济防雷设计方案提供了更为细致参考。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雷电灾害 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