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三染色体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被代换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病表型有4种变异。其中,chr3-7系发病率、病级和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高抗。与其他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受体亲本及HB522供体亲本相比,chr3-7系产量高,接种瘤黑粉孢子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chr3-7系对于抗瘤黑粉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玉米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产量
  • 简介:针对我国科技期刊中大量基因和蛋白质表达不规范情况,在《TIG遗传命名指南》基础上,探讨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这几种常见致病真菌基因及蛋白质规范表达方法.

  • 标签: 念珠菌 曲霉 隐球菌
  • 简介:水稻在抽穗开花期对高温胁迫非常敏感,通过挖掘耐热资源,培育耐热水稻品种是应对高温热害最有效方式。前期研究发现,地方稻资源D43在花期连续高温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结实率。本研究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不同高温处理下,分析了D43开花时间与耐热性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温能够使水稻开花时间提前,D43表现出稳定早花时特性,高温胁迫下开花时间集中在8∶30~10∶00;在开花时间段恒定高温胁迫下,D43结实率较低;但在大田高温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下,D43开花时间避开了日高温段,从而表现出较高结实率;花器官形态性状包括花药开裂率、柱头上花粉附着数、花粉萌发数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于评价水稻花期耐热性。

  • 标签: 水稻 耐热性 开花时间
  • 简介: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嵌合体,诱变出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非整倍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 标签: 卷丹 多倍体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嵌合体
  • 简介:目的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mg/mL氟康唑、10mg/mL舍曲林、20mg/mL舍曲林、10mg/mL氟康唑联用10mg/mL舍曲林以及10mg/mL氟康唑联用20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舍曲林 体外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关键.经过近20年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双抗双高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 标签: 夏大豆 种质 鲁99—2 选育 高脂肪 高蛋白质
  • 简介:在相同种植和管理条件下,对普通枇杷、栎叶枇杷、大瑶山枇杷和南亚枇杷等4个种210份种质资源8个花序性状多样性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分类鉴定、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属种质资源花序支轴姿态、花序支轴密度、花序支轴数、花序形状、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瓣颜色、花冠直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1.352~2.951,存在丰富多样性。(2)不同来源地种质资源花序性状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为云南(2.108),其次是贵州(1.962)、四川(1.953)、福建(1.900),美国最低(1.137)。(3)云南、贵州枇杷种质资源花序长度、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其他地区;野生资源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花冠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

  • 标签: 枇杷属 种质资源 花序 多样性
  • 简介:目的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重要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2种简单快速抽提基因组DNA方法并可用作PCR扩增模板。通过比较4种不同DNA抽提方法以确定哪种更适合进行下一步基因分析。方法这4种方法是:玻璃珠法,酶法,3%SDS法和氯化苄法。玻璃珠法是用玻璃珠在混漩器上剧烈振荡破碎细胞壁;3%SDS法是将细胞在含10mmol/LDTT3%SDS溶液中加热,然后用5mmol/LKAc和异丙醇抽提,DNA产量通过A260测定。结果3%SDS溶解法、经典酶法、玻璃珠法和氯化苄法DNA产量分别为0.4154±0.0367、0.8484±0.0756、1.2636±0.2040、0.4070±0.0339(g/L×10^8CFU/mL)。结论玻璃珠法是最敏感、重复性好、简单、费用合理抽提方法。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抽提 方法
  • 简介:2002—2005年连续4年,选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管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2000份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不同抗性材料34份,占总鉴定材料1.7%,其中高抗种质5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种质20份。利用苗期室内接虫法,对部分抗感小麦种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性表现与成株期基本一致。对杂交组合临远207(抗)×Witchita(感)F1、F2抗性遗传分析表明,临远207对麦长管蚜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 简介:报道1例由枝孢样枝孢霉引起肺部感染,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3周”就诊。根据肺泡灌洗液液基薄层形态学检查、G实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诊断为“侵袭性肺枝孢样枝孢霉病”,经伊曲康唑0.4g/d抗真菌治疗、头孢他啶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肺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植物基因组中,数目众多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响应生物和/或非生物胁迫等多种生物进程。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重要转录因子家族,在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因而成为分子植物病理研究领域中热点。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基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作用和调节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WRKY基因家族在植物抗病反应中作用,阐明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提供帮助。

  • 标签: WRKY 转录因子 防卫反应 信号途径
  • 简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是目前常用两种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载体发展和改良是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重要基础,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是目前通过遗传转化研究植物基因功能主要工具。Gateway克隆技术是一种基于lambda噬菌体特异位点重组特性通用克隆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大批目的基因方便、快捷地连接到受体载体上。本文利用Gateway技术结合传统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单子叶植物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RNA干扰Gateway载体pAHC.PSK—RNAi、pClean—G185.RNAi和过表达Gateway载体pAHC.PSK—OE和pClean—G185一OE,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小麦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进行规模化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子叶植物 遗传转化 RNA干扰 过表达 GATEWAY
  • 简介: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dermatitidis)、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immitis)和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immitis)、马尔尼菲青霉菌(Penecilliummarneffei)、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i)均属于双相型真菌,在温度诱导下其菌丝相、酵母相可相互转化,致病相为酵母相,主要通过吸入途径或皮肤黏膜破损而感染人类[1],在免疫受损和免疫正常者均可引起真菌病。其形态转换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被认为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 标签: 双相真菌 形态转换 致病性
  • 简介: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相似(P〉0.05),且疗效显著、局部刺激小、瘙痒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环丙酮胺 浅部真菌病 疗效
  • 简介: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法对来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67份青稞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遗传多样性研究。共分离出29条相对迁移率不同条带,多态性为100%。所有材料在Ⅰ、Ⅱ和Ⅲ醇溶蛋白位点分别发现了36、46和7种等位变异类型,总变异数以四川材料为最高,甘肃材料为最少,等位变异类型频率在地区间分布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个青稞群体醇溶蛋白Ⅰ、Ⅱ位点遗传多样性均略大于Ⅲ位点遗传多样性,4个地区材料平均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7份材料可分成A、B、C、D、E、F、G和H8类,材料聚类与其生长地区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大麦 青稞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构建白念珠菌CaCSC1基因基因缺失株,并初步探究它功能。方法设计长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出带有SAT1flipperCaCSC1基因敲除盒,转化到野生型白念珠菌菌株CAI4,并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正确转化子,得到CaCSC1基因缺失株。最后,通过倍比稀释方法进行表型筛选。结果成功得到CaCSC1基因缺失菌株。基因缺失菌株对酮康唑(Ketoconazole)敏感,对Zn2+、Mn2+和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white)表现出耐受性。结论CaCsc1蛋白参与对锌离子和锰离子稳态调控,和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也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CaCSC1基因 基因敲除 离子稳态
  • 简介: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遗传多样性,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是主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Ⅳ、Ⅴ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 标签: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新真菌DNA提取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耗时较短,应用范围广.方法将酶消化和Chelex-100提取DNA方法联合起来,配制一种新DNA提取试剂.通过真菌ITS4和ITS5通用引物进行PCR,对新DNA提取试剂同市售Takaralysisbuffer在DNA提取方面的效能进行评价,同时对DNA浓度和纯度进行测定.结果实验所用34株真菌,自配试剂成功提取出32株真菌DNA;Takaralysisbuffer成功提出27株真菌DNA.对于两种方法都没能提出DNA2株真菌,经液氮研磨破壁后,自制试剂均成功提取;而Takaralysisbuffer仅成功提取DNA1株.结论同市售试剂Takaralysisbuffer比较,自配DNA提取液提取DNA质量相对较高,可用于临床常见感染真菌PCR诊断.对于某些真菌,提取DNA之前先进行菌体破壁是必要.

  • 标签: 蛋白酶K 蜗牛酶 Chelex-100 DNA提取
  • 简介: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中国西北荒漠区唯一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强抗寒抗旱特性。利用PCR方法从该植物克隆到转录因子AmDREB2CcDNA和基因组DNA全长编码区,二者均由1191bp组成,无内含子序列,编码由3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蛋白,其中含1个AP2结构域和1个核定位信号。表达分析显示,AmDREB2C转录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此外,将该基因编码区cDNA成功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35ST上,为后续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蒙古沙冬青 DREB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旱21为材料,克隆获得玉米分子伴侣基因ZmBiP1,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ZmBiP1基因表达模式,并将ZmBiP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研究其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在玉米自交系旱21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子房中表达量最高。ZmBiP1基因受甘露醇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BiP1基因导致拟南芥在种子萌发时期对盐和甘露醇胁迫耐受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可能是逆境反应信号传递途径负调节因子。

  • 标签: 玉米 分子伴侣 ZmBiP1 拟南芥 逆境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