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二醇对细胞中SLC34A2基因表达和钙、磷转运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雌二醇与A549细胞共同培养24后用RT-PCR检测细胞中SLC34A2mRNA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钙、磷的含量。结果高、中浓度的雌二醇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浓度的雌二醇组促进该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同时,低浓度雌二醇组细胞上清中钙、磷含量降低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A549细胞中,低浓度雌二醇促进SLC34A2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外液钙、磷的转运;高浓度的雌二醇则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 标签: SLC34A2基因 A549细胞 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NA中SARP2基因甲基化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原发性胰腺癌、10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清游离DNA,经亚硫酸氢盐修饰后,行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的BSP扩增和测序。结果12例胰腺癌外周血DNA、10例慢性胰腺炎外周血DNA中分别有10例(83%)和4例(40%)检测出明显的SARP2基因甲基化改变。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ARP2基因第一外显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为16.8%;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甲基化率为10.4%,健康志愿者为2.2%。3组间的SARP2CpG岛甲基化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或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NA中可以检测到SARP2甲基化改变,SARP2甲基化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化 SARP2基因
  • 简介:目的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用于E2蛋白功能、开发CSF新型疫苗以及建立相关血清学诊断方法等研究。方法采用RT—PCR扩增CSFVE2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将该基因插入到pFast—BacHTA载体中,构建重组转座载体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后转染sf9昆虫细胞,传毒3代,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成功克隆CSFVE2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1119bp。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E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10^3,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表达蛋白能够被CSFV标准阳性血清识别。结论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了CSFVE2蛋白,与CSFV标准阳性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性。

  • 标签: 猪瘟病毒 E2基因 杆状病毒 表达
  • 简介:摘要ERCC2基因主要是指DNA损伤修复途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铂类药物耐药也是致使该方法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通过对ERCC2基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耐药中的作用,对进一步认识铂类耐药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机制,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就两者的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DNA损伤修复 ERCC2/XPD 铂类耐药
  • 简介:以落叶松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利用RT-PCR从落叶松中分离出一个1590bp的APETALA2-Like转录因子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命名为LaAP2L1。蛋白质特性分析显示LaAP2L1编码529个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27kD,等电点为6.45。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strand)和环肽链(loop)组成。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aAP2L1所编码的氨基酸与黑松、云杉等亲缘关系最近。同时,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浸花法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功能研究发现,与转空载体对照拟南芥相比,过量表达LaAP2L1的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和株高都显著增大、增高,表明落叶松LaAP2L1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植物器官发育的调节。

  • 标签: 落叶松 APETALA2-Like 植物器官发育 拟南芥
  • 简介: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谷氨酰胺果糖转移酶1(Gfat1)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18只,模型组28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统计体重变化及空腹血糖值。RT-PCR方法检测造模成功后2周、4周和6周肺组织Gfat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快,造模开始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和第70天高脂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STZ的高脂模型组空腹血糖值较高(FBG≥10.0),和对照组比较,FBG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2周,模型组肺组织Gfat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Gfat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模型 大鼠 Gfat1 表达 肺脏
  • 简介:CYP2B6是一个在药理和毒理学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的代谢酶,参与约7%临床上常用药物代谢,其中包括一些治疗窗较窄的药物。CYP2B6具有高度基因多态性,在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存在许多单碱基突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并被命名的等位基因有CYP2B6*1~*29。本文主要对CYP2B6的基因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其在药物代谢上的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YP2B6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岁,因“大运动发育落后、不会坐”于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要表现为巨颅畸形、全面发育迟缓,影像学可见多小脑回畸形、脑室扩大。基因测序示患儿CCND2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820G>T, p.E274*杂合无义变异,诊断为巨脑症-多小脑回-多指(趾)畸形-脑积水综合征3型,扩大了CCND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无黄疸者。黄疸较轻时,bcl-2基因大量表达,凋亡指数就较低。随着黄疸加深,肝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减弱,凋亡指数就升高。结论肝细胞凋亡存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肝脏中,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细胞有bcl-2基因表达,bcl-2基因对肝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标签: 阻塞性黄疸 细胞凋亡 肝脏 bcl-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功能验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并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该变异。同时构建PKD2基因的野生型和变异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和HeLa细胞,观察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先证者存在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移码变异,该变异使cDNA序列第2051位碱基A重复,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产生截短蛋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由PKD2编码蛋白C端缺失引起。结论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PKD2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移码变异
  • 简介:设计合成两对覆盖PCV2基因组奎长的引物,对PCV2分离株S2、P11、L进行全基因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PCV2毒株序列进行同泺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与其它地城的24株PCV2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3个分离株之问的奎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9.3%。序列分析表明欧洲分离株和美洲分离株分别构成PCV2的两个夫的分支:欧洲系和美洲系。S2、P11属于欧洲系,L属于美洲系。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克隆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简介:MAPK蛋白激酶是一类重要的植物胁迫信号调控因子。为了研究小麦MAPK基因的功能,本试验克隆了小麦MAPK蛋白激酶基因TaMAPK2。为了制备TaMAPK2基因的多克隆抗体,TaMAPK2的非保守区段的DNA序列anti-MAPK2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表达融合蛋白His-antiMAPK2。在终浓度为1mmol/LIPTG诱导1h的条件下,融合蛋白His-antiMAPK2表达量达到最大。通过蛋白标记亲和层析柱(HisTrapTMHP)得到纯化的His-antiMAPK2融合蛋白。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TaMAPK2基因的多克隆抗体,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抗体效价检测,效价为1:80000,能满足后续试验要求的效价值,为进一步分析TaMAPK2的蛋白定位、表达等提供基础。

  • 标签: 小麦 MAPK蛋白激酶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的催化亚基,具有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药物耐受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EZH2的表达受到多种致癌转录因子、抑癌miRNA、肿瘤相关非编码RNA以及多种翻译后修饰的调控,且EZH2对靶基因的沉默作用主要通过介导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的发生而实现。文章总结了关于EZH2在肿瘤发生中的主要调控作用及功能,同时综述了EZH2靶向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多梳抑制复合体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ESO)和泮托拉唑(PAN)为基础三联10天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HP阳性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治疗前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分为EM型、IM型、PM型。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PAC)进行10天根除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1)两治疗组总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EAC组EM、IM、PM的根除率相近,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组根除率EM型与IM型间、EM型与PM型间差异显著(P<0.01);IM型与PM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0天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小;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以泮托拉唑为基础三联10天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较大;EM型者HP根除率低;PM型者与IM型者HP根除率相近。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泮托拉唑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与尿道下裂相关的新单碱基变异及探讨该类患者子代遗传缺陷预防策略。方法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收治性腺发育异常(尿道下裂伴隐睾)患者1例,通过体格检查、性激素检查、男性生殖系统B超及CT评估其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性激素水平以及男性生殖系统发育情况;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检测患者与尿道下裂及隐睾相关致病基因突变位点;Sanger测序验证其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遗传方式;精液分析评估其生育力;并对其配偶进行类固醇5α-还原酶2(SRD5A2基因分析,评估子代遗传缺陷风险。结果患者性腺发育异常,表现为尿道下裂伴隐睾。体格检查示患者阴毛呈倒三角分布,阴茎短小,双侧睾丸体积约8 ml。性激素检查示:卵泡刺激素(FSH)25.81 U/L,黄体生成素(LH)10.84 U/L,垂体泌乳素21.09 μg/L,雌二醇(E2)153 pmol/L,睾酮16.95 nmol/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36.15 nmol/L。B超提示左侧腹股沟隐睾。精液分析示:精液量为0.05 ml,精子浓度<2×106/ml,为严重少精子症。WES及Sanger PCR结果提示患者存在SRD5A2基因复合杂合功能缺失(LoF)突变[NM_000348.3:C.679C>T(p.Arg227Ter)和NM_000348.3:C.16C>T(p.Gln6Ter)],其配偶SRD5A2基因无致病突变。结论新SRD5A2复合杂合突变[NM_000348.3:C.679C>T(p.Arg227Ter)和NM_000348.3:C.16C>T(p.Gln6Ter)]可以导致性腺发育异常。

  • 标签: 基因突变 性腺发育异常 5α-还原酶,2型
  • 简介: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小鼠BMSCs为研究观察这些前体细胞群的生物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模型。本研究从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早期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鉴定。把Twist2-ere小鼠与含有Cre报告子的小鼠(如Z/EG和Ai9)杂交,可分别表达EGFP和番茄红荧光蛋白,其中的Cre可切除终止子序列。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骨髓 分离培养 转基因 BMSCS EGFP
  • 简介: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将K562细胞林bcr/ablmRNA0.3kb的接合区cDNA片段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插入到质粒pGEM-4-Z载体中。经限制酶切分析和荧光标记M13引物法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B3A2中有0.3kb的插入片段与K562mRNA接合区序列完全一致。我们分离到的接合区DNA可用于bcr/abl基因的检测及其反义核酸抑制的研究。

  • 标签: BCR/ABL基因 接合区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C0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24h;B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120h;C组Hela细胞株未进行C02处理,细胞株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0h。采用RT-PCR法检测A、B、C组宫颈癌Hela细胞CDK9mRNA的表达。结果A、B组与C组比较,A、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B组与A组比较,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A组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CDK9基因在C02作用下受抑制出现表达下调,且随C02作用时间越长,CDK9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越明显。

  • 标签: RT-PCR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宫颈癌细胞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