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21例垂体腺瘤经口蝶窦入路显微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口蝶窦入路,在显微下切除肿瘤。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3例术后有暂时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漏,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术后视觉障碍加重。无1例术后切口或颅感染。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口蝶窦入路显微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 标签: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口鼻蝶窦入路
  • 简介:患者男,5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年余。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偏右下方隆起,可触及5cm×4cm的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瘤伴液化。临床诊断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2006年3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胸和颈前部皮下注射膨胀液(50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mg)。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横形切开皮肤约1.2,插入无损伤分离棒,在深筋膜和颈阔肌下钝性分离面积约为18cm×12cm的腔隙。

  • 标签: 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无瘢痕 颈部 甲状腺右叶 吞咽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应用纤维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纤维对透明隔囊肿并发脑积水的6例患者施行经侧脑室透明隔造瘘术。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及颅压增高情况均得到改善。追踪观察无症状复发者,复查CT示脑室系统及透明隔腔隙明显缩小。结论透明隔异常临床上并不罕见,透明隔囊肿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应用纤维对致病性透明隔囊肿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透明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纤维内镜 外科治疗 脑积水
  • 简介:神经应用于临床有近百年历史,发展极其缓慢,中间还有停顿;近十年来,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神经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迅速普及,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称为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在对脑积水特别是梗阻性脑积水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因其避免了异物置入人体内,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已逐渐成为首选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神经内镜 三脑室底造瘘术 治疗 手术方法 效果显著
  • 简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道曲张静脉破裂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2月-2002年10月共收治45例,经术前护理、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治疗后1个月内止血成功率达96.42%,随访1年,复发率为6.67%,表明该方法治愈率高,还特别强调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的措施,起到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防止再复发的作用。

  • 标签: 内镜 曲张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小儿结肠息肉黏膜下切除术(EMR)的护理。方法对32例小于8岁的结肠息肉患儿在内下行EMR,并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MR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可靠的方法,熟练的医护配合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镜 黏膜下切除 护理
  • 简介:我院从1992年9月~1993年6月,在内下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20例。本组采用Stiegmann方法,使用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改良的结扎器。经随访半年以上,8例曲张静脉完全消失,11例曲张静脉由Ⅲ、Ⅳ度变为1度。1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例在结扎后第7天再出血死亡。作者认为,本疗法是一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特别适用于肝功能差和不能耐受剖腹手术的危重病人,和适用于已做脾切除及断流或分流术的再出血病人。本法属于局部治疗,对门脉高压本身不能解除。它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确切,但对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不佳。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 结扎术
  • 简介:<正>76例患者均予以扩容、制酸、止血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24小时无效者行内下止血治疗。喷洒止血法(用8mg%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注射止血法:在出血部位边缘2mm周围2~4个点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深度为3~4mm,每次注射0.5~2.5ml,可反复注:肾上腺素用量为3.7~10ml。高频电凝止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镜下止血 冰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 止血法 高频电凝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和胃三联治疗,对照组单纯胃三联治疗。结果治疗组隆起灶平复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3%,均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87.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疣状胃炎 射频消融治疗 内镜
  • 简介: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探讨经甲苯胺蓝-复方碘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我科对64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双重染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内镜双重染色 早期 食管癌 诊断
  • 简介:本文报道腹腔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1例,其中左侧10例(包括1例开放手术后半年复发),双侧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40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d,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复发,无睾丸萎缩.作者认为腹腔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恢复快,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尤其对开放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更为便利和有效.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 简介:应用微波技术治疗咽喉肿物,分别对119例咽侯肿物患者行凝固技术临床治疗研究,微波汽化技术可适于外科微创切除咽喉肿瘤

  • 标签: 内镜微波 凝固汽化 切除咽喉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在颅底胆脂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神经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胆脂瘤20例,其中经乙状窦后入路10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6例,改良翼点颞下入路3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结果显微下手术后应用神经观察,20例均有肿瘤残留。全切15例,次全切5例。术后无并发症11例。新增动眼神经麻痹3例。展神经麻痹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轻面瘫3例,肢体轻偏瘫2例,短暂失语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15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胆脂瘤的主体部位及其生长方式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应用神经辅助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切除率。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 颅底胆脂瘤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湖南省邵阳市食管癌的临床及特点。方法总结邵阳市中心医院56797例上消化道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07例食管癌的临床及资料。结果食管癌的检出率为0.364%,其中青年组为0.018%;中年组为0.27%,老年组为2.18%。提示随年龄增长食管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时期食管癌的检出率示1993~1997年间食管癌的检出率较1998~2001年间食管癌的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食管癌的男女比例为4.75:1,且随年龄增长男女比逐渐增大,青、中、老三组男女比分别为1:1、3.88:1与5.94:1,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型以肿块型居多,占41.79%;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居多,占86.0%。结论食管癌好发于中老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比例逐渐增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检前临床极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1.35%。病变部位以中段食管居多,占47.83%;大体分型以肿块型居多,占41.39%;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居多,占86.O%。

  • 标签: 食管癌 临床 检出率 年龄增长 肿块型 内镜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下表现的二种不同类型糜烂型胃炎观察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Tend技术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隆起糜烂型胃炎37例,扁平糜烂型胃炎33例,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16例胃癌对照组(P<0.01)。二种类型糜烂型胃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胃癌对照组(P<0.01)。结论下二种典型糜烂型胃炎虽然病理提示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占相当比例,但尚不能作为癌前病变阶段。

  • 标签: 糜烂型胃炎 内镜特征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胃癌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地区已将其列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尤其是许多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超声.因此,超声已成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或消化病专科医院的必备设备.本文就其在消化系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术 消化系疾病 疾病诊断 大型综合性医院 临床常规 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