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莫里斯·莫什科夫斯基(MoritzMoszkowski,1854—1925)是犹太血统的波兰裔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生于布雷斯劳(Breslau),现属波兰的弗罗茨瓦夫(Wrocaw)。他早年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学习,后移居柏林,在斯特恩音乐学院和库拉克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定居柏林,并在欧洲各国旅行巡演,1897年隐居巴黎。

  • 标签: 莫什科夫斯基 钢琴练习曲 音乐学院 欧洲各国 莫里斯 钢琴家
  • 简介:大约三年前,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我与诗人吉狄马加先生初次见面。这个享誉世界的诗歌节是他于2007年创办的。此次邀请了国内不少年轻的诗人翻译家,我也荣幸忝列其间。当他得知我一直在译介俄语诗歌,正着手翻译阿赫玛托娃诗全集时,便问我:你认为俄罗斯最优秀的诗人是谁?当我说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里施塔姆等几个名字时,他又问,你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怎么样?他说出这个名字后,让我心中颇感意外。说实话,对马雅可夫斯基我是怀有偏见的,但出于礼貌,我回答,他1917年之前的早期诗作还是挺不错的。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吉狄马加 阿赫玛托娃 歌者 2007年 茨维塔耶娃
  • 简介:新加坡的《-ING》是实践剧场“勒紧腰带”系列的全新作品.“勒紧腰带”即POORTHEATRE.我们常说的“贫困戏剧”、“贫穷戏剧”.其开山鼻祖便是波兰戏剧家格罗托夫斯基

  • 标签: 戏剧家 腰带 波兰 贫困 新作品 新加坡
  • 简介: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以下简称"体系")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苏联。期间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民主革命政治时期。"体系"自传入我国便为演员创作提供理论依托,它整套系统、规范、科学的训练方法直至今日仍不失培养、训练演员的利器;但,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在更迭,"体系"的技术格局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本文试从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戏剧美学的观点,以此来探讨摆脱体系"影子"的若干问题。

  • 标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 技术探索 表演流派 戏剧美学
  • 简介:《第三工厂》是什克洛夫斯基的文学回忆录、散文体小说。作者在回溯自己经历的人生三座“工厂”之际流露出对新时期生活背景和文学现实的忧虑与怀疑。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中潜在的系列母题意象的解读,揭示什氏借助书写历史及个人传记力争恢复作家艺术个性的文学理念,阐述其关于材料(内容)与形式、审美与非审美序列有机结合的形式主义美学纲领。

  • 标签: 散文体小说 《第三工厂》 传记 个性母题
  • 简介:法国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孤独”为主题,尤其是在其自传体小说《孤独之酒》中。在这篇小说中,“孤独”包含三个层次:孤独成为一个问题;孤独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方式;孤独是个体为自己“命名”的一种行为,即孤独兼具了自由和反抗两种元素。作家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孤独书写,以及她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对工业文明与人的异化、历史理性与个体生存以及女性发现“自我”的艰辛都进行了思考与追问。

  • 标签: 《孤独之酒》 女性成长小说 女性意识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初,现象学为精神病学提供了理解精神病患者主观内在经验途径,闵可夫斯基正是现象学精神病学中的重要一员,他提出的“与现实生命联系的缺失”、“粗糙自闭—贫乏自闭”等概念,超越了医学模式下对精神分裂症理解,不仅仅是着眼于症状的分析,而是对患者整个人生经历的全人关注。笔者尝试用闵氏的理念来诠释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社工介入案例,并探讨闵氏理念对精神康复社工服务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用纪录片的方式挖掘人性,首先要使影片具有真实性,并且在故事大胆、极端的前提下,强调事性偏离,体现超现实的美好。在用舞蹈影像呈现方式中,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在人性挖掘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可能性、主观视角、个体挑战等方式的运用,都是影像的法宝利器。

  • 标签: 镜头 舞蹈 人性
  • 简介:《四月——松雪草》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四首。本文通过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曲式结构,我们不难看出,柴可夫斯基深受松雪草这一植物的触动,借物抒情,将他忧郁而又乐观的情调展现的淋漓尽致。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四月——松雪草》 艺术特色 曲式结构
  • 简介:宗教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对宗教的产生及其与巫术等等的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的学习,结合著名学者的观点,拟对以往宗教学说中关于自然与超自然的论述及其仪式、功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巫术间的区别,作一肤浅的探索.

  • 标签: 马林诺夫斯基 巫术 宗教问题 科学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自然势力
  • 简介:<正>《怎么办?》,是俄国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最光辉的典范。它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时写成的。动笔于一八六二年十二月,完成于一九六三年四月四日,其间不到一百一十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俄国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贵族知识分子已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起的平民革命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里,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已不能激发人们去斗争,而屠格涅夫等作家塑造的“新人”,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平民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不能激励人们走上革命的道路。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

  • 标签: 车尔尼雪夫斯基 妇女解放 十九世纪 六十年代 多余人 革命知识分子
  • 简介:<正>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他那不太长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交响音乐作品尤为出色。他的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序曲和舞剧音乐至今仍是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在这些诸多的交响音乐作品中,成就最高的应属交响曲。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过八部交响曲(编顺序的为六部,一部标题交响曲曼弗列德,一部未发表)。其中最突出的是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这三部交响曲分别写于1878年、1888年和1893年,时间跨度大。因此三部作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即然是出自柴氏一人之手,因此在很多方面又存在着共同点,这也是勿庸置疑的。例如:它们都是由四个乐章构成;乐队编制基本相同(其中打击乐稍有区别);总长度基本相同(大约都是45分钟左右);都是小调的(f小调、e

  • 标签: 第四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第四乐章 命运主题 圆舞曲 音乐作品
  • 简介:忧郁是本雅明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一书中,本雅明借助对丢勒画作《忧郁Ⅰ》的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批评观念。本雅明对丢勒画作的解读绕开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路,取道潘诺夫斯基等人的艺术史阐释路径。在潘诺夫斯基看来,丢勒画作改写了中世纪人们对忧郁的负面评价,赋予其人文主义的积极价值。本雅明承继了潘诺夫斯基的人文主义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将丢勒的画作置于早期现代性批判的视野当中来审视。在丢勒画作中所呈现的“物的世界”和主人公的“沉浸式认识”,实际上是对康德以来的启蒙理性的反思。启蒙理性一方面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使整个世界变得日益机械化;另一方面也使得政治共同体陷入动荡和危机之中,在这个日益主体化和物化的世界中政治性决断变得不可能。

  • 标签: 忧郁 本雅明 潘诺夫斯基 丢勒 人文主义 现代性批判
  • 简介:摘要:《四季》是柴可夫斯基的一组钢琴套曲,全曲由12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本文主要对《五月—清静之夜》分为三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作者及作品《五月—清静之夜》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概括《五月—清静之夜》主要曲式结构与及和声;是第三部分总结,通过这三部分的探索、分析、研究,深层次学习本首曲目创作结构。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五月—清静之夜》 曲式结构 和声分析
  • 简介:陈奕迅作品,往往在不经意间被感触。这种不经意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他的歌词、他的演唱会。比如这首《飞轮》,在《TimeFlies》推出之后,始终让我玩味至今。瞰视人生兜转过后,得与失又是否能用时计准确筹算?滴答无情追赶,当时光飞逝,我们的悲欢爱恨代表什么?拥有时计不等同我们拥有时间,是否想到这份无奈?

  • 标签: 陀飞轮 轿车 车型 品牌
  • 简介:1986年底,正值布莱希特逝世三十周年,香港的布莱希特热也达至高潮。该年12月9日,“第七届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和“国际布莱希特戏剧节”,均在香港隆重揭幕。其中,由市政局、香港艺术中心和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合办的“国际布莱希特戏剧节”,邀请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陈颗导演,来港演出布莱希特的名作《高加索灰阑记》。同年同月,西西写成了她的《肥土镇灰阑记》。虽然根据现已出版的文字资料,我们无法证明这次演出与西西的《肥土镇灰阑记》有任何关系,但有趣的是,在《肥土镇灰阑记》中,布莱希特的影子却无处不在。为要深入梳理《肥土镇灰阑记》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借助帕维在《关于舞台的翻译问题》中阐述的剧场翻译理论,对《肥土镇灰阑记》作细致的释读。

  • 标签: 西西 布莱希特 什克洛夫斯基 陌生化理论 剧场翻译理论
  • 简介: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性的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最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自由和道德的悖论。

  • 标签: 马林诺夫斯基 神话-宗教 功能 普适性 经验主义
  • 简介:2012年12月24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邀请著名电影理论家郑雪来举办纪念斯坦尼诞辰150周年纪念讲座。郑雪来,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名誉会长,发表有《电影学论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艺术学卷)等论著、译著、编著共三十余部。

  • 标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 历史 周年纪念 中国学术 名誉会长
  • 简介:音乐是芭蕾舞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者不了解音乐,或伴奏者不了解舞蹈,都无法呈现出精彩的表演。舞蹈音乐是音乐文献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有极其必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作者担任芭蕾舞基础训练,性格舞训练等舞蹈课堂的钢琴伴奏工作,对弹奏舞蹈音乐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从性格舞音乐的角度出发,以柴可夫斯基谱写的芭蕾舞剧作品中常见的几个性格舞为例,介绍其使用的舞蹈音乐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 标签: 性格舞音乐 音乐分析 课堂教学应用 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