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46岁,既往体健。因头痛,恶心、呕吐2d,查血肌酐升高1d入院。2d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及黑便,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有发热,体温在37.5℃,唇周出现散在疱疹,呈粟粒或绿豆大的水泡,内容物澄清,泡壁紧张发亮,伴局部皮肤疼痛,疑诊为疱疹病毒感染,院外应用阿静脉滴注治疗,

  • 标签: 阿昔洛韦 急性肾损伤 疱疹病毒感染 静脉滴注治疗 胃内容物 呕吐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阿致AKI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并以"急性肾损伤"、"阿"、"带状疱疹"、"acute kidney injury"、"acyclovir herpes zoster"为关键词分别检索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出现恶心、呕吐3例,腰痛2例,尿液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血尿3例,血肌酐(Scr)均不同程度升高,以上3例患者经AKI规范化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阿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剂量、给药方式、时间及浓度等,密切监测此类患者尿量、肾功能和尿常规变化。

  • 标签: 阿昔洛韦 急性肾损伤 疱疹,带状
  • 简介:目的观察阿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阿注射液每天10mg/kg体重,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4~6d;对照组60例.用三氟唑核苷(利巴林)注射液每天10~15mg/kg体重,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5~7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4.3±0.5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5.8±0.6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96.7%,两组疗效比较盖异无显著性。且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阿治疗小儿水痘疗效高,安全可靠,可供临床使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小儿 水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与清开灵、利巴林在水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水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0例。观察组,阿治疗,对照组,清开灵+利巴林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结果①比较退热时间与结痂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统计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为6.1%(P>0.05)。结论相比清开灵联合利巴林,阿治疗水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阿昔洛韦 清开灵 利巴韦林 水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与联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6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65)与参照组(n=61),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孟鲁特纳与联合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孟鲁司特纳 更昔洛韦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仅给予胶囊,观察组采用胶囊联合炎琥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2.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干涩不适消失时间、疼痛及畏光缓解时间、角膜损伤愈合时间、荧光素染色转阴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囊联合炎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炎琥宁
  • 简介:目的:评价胶囊及其眼用凝胶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随访6月和1年时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2.50%(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50%(P〈0.05)。结论:采用胶囊与眼用凝胶剂联用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眼用凝胶的疗效,并且随访1年间其复发率较低。

  • 标签: 更昔洛韦 眼用凝胶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其中对照组51例患儿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3例患儿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比较有差异(Z=﹣4.676,P=0.0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咽峡炎改善(7.21±2.10)、淋巴结缩小(6.48±2.14)、肝脏缩小(9.24±1.14)、脾脏缩(10.27±2.04)短于对照组患儿咽峡炎改善(9.59±2.14)、淋巴结缩小(9.35±2.64)、肝脏缩小(11.29±1.84)、脾脏缩(12.59±2.47)(P<0.05)。结论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优佳,能快速改善患儿病症表现,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45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2例患儿中,总有效率77.3%。观察组23例患儿中,总有效率1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其中发生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泻2例,皮疹、白细胞减少、头痛头晕、肢体乏力各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其中恶心呕吐、皮疹各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结论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综合治疗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听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收取的30例CMV感染患儿,给予患儿实施综合治疗,分析患儿在治疗前、后对听力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CMV—DNA水平差异微小(P>0.05),但是两组患儿治疗后CMV—DNA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儿PL(Ⅰ、Ⅲ、Ⅴ)波及IPL(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均较治疗前有所缓解,(P<0.05);所有30例CMV感染患儿,共感染60只耳,其中21只耳听力受损(70.00%),其中共治愈17只(80.95%),好转3只(14.29%),治愈率高达20只(95.24%)。结论婴儿期CMV感染临床上应用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婴儿听力受损的情况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的功效,故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婴儿期 巨细胞病毒感染 更昔洛韦 听力 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用凝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眼用凝胶治疗,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治疗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还原性谷胱甘肽滴眼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盲选法对选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5例,且前者采取单纯的干扰素治疗,后者采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应用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加以实践和推广。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更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以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时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抽取46例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参与研究,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23例。参照组予以利巴林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予以治疗。检验临床症状恢复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比于参照组较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以治疗,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免疫系统功能发生明显改善。

  • 标签: EB病毒感染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给予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眼凝胶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40只眼)。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眼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时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给予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眼凝胶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眼凝胶 氟米龙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治疗以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开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抽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间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70例患儿作数字表随机分组处理,其中35例以治疗的患儿为参照组,剩余行+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5例患儿为试验组。以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等指标分析用药价值。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开展的有效率及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比参照组患儿优势显著(P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 作者: 丰江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潜江市皮肤病防治院,湖北潜江,433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伐片和阿注射液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90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分别予以盐酸伐片和阿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治疗中,相较于阿注射液应用效果,盐酸伐安全有效。

  • 标签: []盐酸伐昔洛韦片 阿昔洛韦注射液 带状疱疹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阿与利巴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阿组:静脉滴注阿5~10mg/(kg·次),一天2次;利巴林组:静脉滴注利巴林5~7.5mg/(kg·次),一天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阿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利巴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利巴林组,差异有显著tN(P〈0.05)。结论:阿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与利巴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阿疗效优于利巴林。

  • 标签: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盐酸伐胶囊,筛选出其最佳处方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并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乳糖(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XL)(B),羟丙甲纤维素E15(C)分别为50g,9g,2g,自制三批样品,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的溶出度,15分钟均大于85%。结论盐酸伐胶囊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市售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处方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摘要阿是第三代广谱抗病毒药物,为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由英国葛兰素-威尔康研发并于1981年5月在英国首次上市,目前已被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批准上市使用,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对病毒选择性高的特点。临床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带状疱疹以及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 标签: 阿昔洛韦 癫痫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