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出了词汇型致使的定义特征,把构概念融入事件结构理论,详细描写了词汇型致使在四字成语中的构成方式,研究了汉语词汇型致使的构类型,分析了四字成语中词汇型致使构表征的因果关系事件的构成要素。词汇型致使成语构的组合特点表明:在有限、固定的语言形式的规约下,词汇型致使四字成语构中,通过语言明确提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致使动词(原因和结果)、受事对象、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事件结构要素。词汇型致使成语构对事件结构的编码体现了人的普遍认知机制:语言和认知中存在注意力认知系统以及图式-例示组织原则。

  • 标签: 词汇型致使 四字成语 构式 事件结构
  • 简介:普通话29个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两组5类7种。它们两三个在句末迭用时构成的迭用系统包括两个一级类型、22个二级类型、51个三级类型、74个四级类型及其134个具体迭用。其中,二迭占绝大多数,三迭是极少数;原型迭用占绝大多数,非原型及边缘迭用是极少数。普通话语气词句末迭用系统具有一定的语言类型学意义,该系统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语气词 句末迭用式系统 二迭式 三迭式 原型迭用 非原型迭用
  • 简介:"X比Y还W"是一种传递反预期信息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还"是个反预期标记。各种类型的"X比Y还W"都传达反预期信息。"X比Y还W"与"X比Y更W"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用来传达反预期信息,后者用来表达递进的语义关系。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信息 递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要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研究和讨论中,与学生一同创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教师还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观念,在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当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当中,拿出量角与学生共同进行度量,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同学习知识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共同学习知识的知己。相信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充分展现出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 标签: 小学 数学 探究式 遵循 原则 策略 探索
  • 简介: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在适一工具当中,构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不客忽视。构语不仅属于个体的语言使用者,更是属于整个语言使用者群体,它有助于恰当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在功能语法的分析之下,人际功能是三种元语言功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本文旨在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分析构语在人际功能实现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构式语 元语言功能 人际功能 情态 语气
  • 简介:《玉堂闲话》重叠副词与原式在语用上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义轻重不同,重叠要比原式语义更重一些,体现为频率更快、程度更深、情态更切。二是语气强弱不同,重叠要比原武语气更强。三是语境文白不同,原式较多地带有文言色彩,重叠较多地带有口语色彩。

  • 标签: 《玉堂闲话》 副词 重叠式 语用特色
  • 简介:少年韩寒创作的《三重门》在2000年的文坛上曾经引起一股风潮。这部长篇小说尽管仍然取材于校园生活,但其风格与此前诸如《花季·雨季》的清纯风格迥异,呈现出少年中罕见的思辨性,它采用的叙事策略具有独特之处。

  • 标签: 叙事策略 韩寒 长篇小说 文坛 独特 解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动词+宾语+补语”的述补结构,其中又可分为四小类:(A)“打头破”(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B)“还主人竟”(非持续动词+宾语+动相补语)。(C)“读偈不得”(及物动词+宾语+能性补语)。(D)“哭城颓”。(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来源,重点讨论了(A)(B)两类。(A)类不是兼语;从语法系统和概念表达方式的演变来看,这种述补结构只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B)类的“还主人竟”和“读书竟”有区别,“读”是持续动词,所以“读书竟”是主谓结构;“还”是非持续动词,所以“还主人竟”是述补结构。这四类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後来都移到了宾语之前。文章把认知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变结合起来,对补语前移的原因作了解释。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宾补”式 述补结构 语言结构 语法 兼语式
  • 简介: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构中存现动词跟"了"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构中跟"了"和"着"都能共现。"了"、"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 标签: 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 简介:汉语习语构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形式上可分为实体型和图式型,语义上可分为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语用上可分为功能单一型和功能多样型。习语构在日常话语中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特征,如口语倾向和主观性特征、所在结构的两重性与习语构用法的浮现性特征、透明度与整合度特征、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特征。

  • 标签: 习语构式 规约化 主观性 浮现
  • 简介:普通话的重叠至少由两个以上的层面构成:重叠1在第一层面构成,这一层面不具有循环性,只有轻声规则与之对应。重叠2是在稍后的层面上形成的,词汇形态构成的过程在这一层面上是多层次的,与之相对应的音系规则是三声变调和轻声规则,循环规则三声变调在后循环规则轻声规则之前运用。

  • 标签: 重叠式 三声变调 轻声 词汇音系学
  • 简介:本文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基础,对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的介词性框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其中既有句法结构方面的偏误,又有语义方面的偏误。前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不完整,该用框结构的却没用,不该用框结构的却用了,框结构的句法位置错误;后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误代,框结构的前置部分和后置部分配合错误,框结构出现冗余成分,框内成分的句法语义错误。针对上述偏误,文章从五个方面说明了其产生的原因:对"框"的结构特征了解不充分,对框结构""的特征把握不到位,中介语可渗透性特点的影响,中介语发生的认知基础,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说明的失误。最后,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 标签: 汉语中介语 介词性框式结构 偏误分析 构式
  • 简介:《自由之路》是萨特的长篇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的叙述时间特点,认为该小说更为广泛地采用了"同时性"叙述的技巧,形成一种"回音壁"的时间结构。

  • 标签: 萨特 《自由之路》 “同时性”叙事 时间结构
  • 简介:安徽岳西话中存在着一种体范畴和情态范畴相结合共同表时范畴的特定结构“等着要(V)”。与普通话相比,岳西话的“等着要(V)”已发展成为一种形义兼备的固定结构,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表最近将来时。因此,宜将其处理为一种构。该构的构义不是表体而在于表时,同时兼具情态功能,表示客观义务或说话人对最近将来事态的预测或推断。岳西话“等着要(V)”构的语法化路径及动因与英语中的表将来时结构begoingto相类似,都是语法结构的语法化。这种借助动词及其体标记等手段表将来时的现象不仅在汉语中少有,就是放在世界语言范围内也不多见,无疑具有类型学价值。

  • 标签: 岳西话 等着 最近将来时 构式
  • 简介:汉语方言语法中普遍存在着代词回指现象,回指代词与前置的受事名词形成共指关系。文章对方言这种回指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出发探讨处置的生成机制和语法特性。这对于汉语历时和共时语法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性。

  • 标签: 方言 处置式 普通话 代词回指 古代汉语
  • 简介: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在扩展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论.本文揭示了来往于社交世界与心智世界中的工具性语言运用的三条规律:频率的再度解释(分析的重点);对原来文本的解释总是发生演伸与变通以及与恢复真的斗争;对象语言之后一般都有工具语言跟着发生.工具性语言扩展的异常大量的运用,对人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语言性行为的某些本质.

  • 标签: 对象性语言 工具性语言 扩展式 真之语义理论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