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社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蛋白尿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和分析其与慢性心衰危险因素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60例CHF患者,按照尿蛋白分为蛋白尿无加重组(蛋白尿较前增加2+以下,30例)和蛋白尿加重组(蛋白尿较前增加2+及以上,30例)。根据试纸条法检测的蛋白尿结果判断蛋白尿并分度,免疫荧光法测定BNP、CRP,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随访比较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蛋白尿无加重组与蛋白尿加重组BN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0.1±66.3) ng/L比(209.4±89.5) ng/L,P=0.02],CR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7±2.9) mg/L比(8.2±4.5)mg/L,P=0.01],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6.0%比58.5%±7.0%,P=0.02)。蛋白尿加重组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比例更高(P=0.03和P=0.02),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高的比例也更大(P=0.04)。两组的MACE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P值分别为0.04和0.01)。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年龄、合并症、BNP、血红蛋白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校正后,蛋白尿仍然是心原性休克(OR=1.98,95%CI:1.21~2.39)及院内死亡(OR=2.56,95%CI:1.65~3.9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CHF患者的蛋白尿和BNP、CRP相关,可能是预测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蛋白尿 脑利钠肽 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8月检验科的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在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及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82份尿液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9.76%(8/82),在82份粪便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其中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容器错误、送检不及时、标识错误等因素。结论 在临床粪、尿标本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临床中应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指导,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检测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尿液标本 粪便标本 不合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远期排尿情况。方法面访和电话随访200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5年以上且未满18岁的患儿,通过调查问卷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患儿排尿功能满意度和尿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共与158人取得了联系,获得完成全部问答的有效问卷63例,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39例。患儿年龄6~18岁,平均10.8岁。根据尿道口位置进行分类,远段型20例(31.8%)、中段型31例(49.2%)、近段型12例(19%)。按尿道口到阴茎根部距离,将患儿分为远端型组(37例)和近端型组(26例)。排尿功能满意度调查中,85.7%(54/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满意;另有14.3%(9/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尿线稍细、尿线不正及尿后滴沥。近端型组有26.9%(7/26)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者,高于远端型组的5.4%(2/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儿,依照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等级分为远段型组(20例)、中段型组(31例)和近段型组(12例),三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9.68±8.08)ml/s、(14.91±3.92)ml/s和(6.01±0.71)ml/s,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8±1.56)ml/s、(8.70±0.71)ml/s和(3.85±0.64)ml/s,排尿时间分别为(18.00±12.17)s、(28.29±11.60)s和(40.50±6.36)s,达峰时间分别为(8.70±4.91)s、(13.50±5.53)s和(18.50±3.54)s,残余尿量分别为(6.25±4.37)ml、(10.43±6.10)ml和(15.30±1.19)ml,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27.50±13.03)cmH2O、(50.29±15.74)cmH2O和(96.50±35.86)cmH2O,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部分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良好,尿流动力学可以作为评价患儿排尿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流动力学检查 问卷调查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半乳糖血症是乳糖代谢过程中由于酶的缺陷导致的代谢异常。患者通常存在生长迟滞、肝肾功能障碍和脓毒症,还可能出现白内障、神经发育异常和卵巢早衰。现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随访情况。本例患儿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经血尿筛查,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经饮食调整,预后良好。提示临床存在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儿童患者,较为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此类患者应考虑代谢病可能,及时诊断、干预。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蛋白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长期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对应的护理内容及实施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内本院就诊于急诊科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3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剩余 30 例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结果: 尿路感染发生原因与多因素有关,采用针对性护理办法,实验组护理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根据临床中出现尿路感染的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持续的情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长期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各种规模的教育会议上,素质教育的口号非常响亮,但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和复杂。特别是在基层学校,人们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感到茫然。我们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观念转变、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素质教育 落实 观念转变 教学改革 师资建设
  • 简介:摘要:保障每一个国家最好的安全机制就是核机制。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核技术也经历着不断演变的过程,所以说现在还有待提高,还有进步的空间。虽然说核机制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是核安全机制在被各国接受挑战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不断完善突出了核安全机制的重要性。所以说,现在各国的不断发展核安全机制的发展也有喜有忧,它能够确保各国共同努力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加剧恐怖主义和和扩散的先将并且威胁到国家安全。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国际核安全机制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对未来核安全机制的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国际 核安全机制 形成与发展
  • 简介:摘要:对于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如何正确分析其形成原因,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帮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成绩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此就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进行分析。

  • 标签: 学困生 原因分析 转化方法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莉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2-23
  • 出处:《城镇建设》2020年22期
  • 机构: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 简介:【摘要】煤矿开采必然会引起地面的破坏,导致地裂缝、地面塌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而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本文对渭北矿区地质环境及煤矿开采形成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概述。

  • 标签: 渭北矿区 煤矿 地质灾害
  • 简介:摘要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现代应试教育中,唯分数论,以考试为指挥棒,在学校,外界眼里后进生分数低就是后进生,似乎后进生成绩差就是什么都差,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本文试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能够采取的方法,如何帮助他们。

  • 标签: 后进生 转化 教育 心理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给学生产生越学越难的想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增加了数学学习难度。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也是因为其心理、行为、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数学学习出现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相比效果比较差,没有达到较好的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这样才有利于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

  • 标签: 小学数学 学困生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下面,笔者将从策略的引入,可增强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策略的体验,可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良好情感;策略的提炼,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策略的应用,可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出发,浅谈在策略形成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 标签: 策略形成 数学素养 引入 体验 提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 I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VT患者,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ICVT患者,男性和女性各3例,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癫痫发作(5/6,83.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6,50.0%)和头痛(3/6,50.0%)。在影像学检查中,ICVT的直接征象为斑点征和条索征,间接征象为脑叶出血、梗死或水肿。结论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头痛是ICVT的常见表现,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