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肾功能指标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脑衰弱影像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尿酸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通过eGFR<60 ml/(min·1.73 m2)反映慢性肾脏病。根据MRI检查结果进行脑衰弱影像学评分,存在脑白质病变、脑萎缩以及腔隙性梗死/腔隙时各赋予1分,总分为3分。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肾功能指标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脑衰弱影像学评分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肾功能指标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204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平均年龄64.82岁,女性78例(38.2%)。脑衰弱影像学评分:0分,28例(13.73%);1分,70例(34.31%);2分,63例(30.88%);3分,43例(21.08%)。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组106例(51.96%),≤1分组98例(48.04%)。单变量分析表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组年龄、糖尿病、eGFR、eGFR分类、高半胱氨酸、颅内血管狭窄、卒中病因学分型以及血管分布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0.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51~0.89;P=0.005]及eGFR(OR 0.98,95% CI 0.96~0.99;P=0.004)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显著独立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显著独立相关(OR 0.98,95% CI 0.96~1.00;P=0.016),但尿素、尿酸及eGFR分类与脑衰弱影像学评分或脑衰弱影像学评分>1分无独立相关性。结论血尿素和eGFR与轻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脑衰弱影像学评分相关。

  • 标签: 卒中 脆弱 肾功能不全,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拮抗剂G15对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1处理组、G15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PER1特异激动剂G1(10 μg)、拮抗剂G15(40 μg),连续注射12 d。3组大鼠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1 h内的行为学表现,每隔5分钟采用Racine分级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比较3组大鼠癫痫发作(Racine分级Ⅳ级)的潜伏期和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使用脑电监测系统监测大鼠脑电图,记录匹罗卡品注射前10 min到注射后2 h的脑电数据,采用傅立叶变换(FFT)进行脑电的时频分析。比较3组大鼠脑电能量值的分布和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 min、20 min,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35 min,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脑电波幅较小,而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早,且脑电波幅大、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的脑电能量值变化不明显,而G15处理组大鼠在2 h内呈现出更高的脑电能量值。与对照组和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ER1的活性水平与癫痫发作易感性有关,特异性抑制GPER1活性可增强癫痫易感性,增大癫痫过程中特定频率波段的能量值。

  • 标签: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癫痫 匹罗卡品 G1 G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徐州医科大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的50名小儿为对照组,本院呼吸科同期收治的107例哮喘小儿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史问询结果分为急性发作组(44例)和慢性持续组(63例)。对纳入研究小儿均行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最大呼气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MEF)检测。分析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小儿FeNO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6、-0.911、-0.884,P值均<0.05)。急性发作小儿IgE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9、-0.856、-0.864,P值均<0.05)。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均依次升高,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FEF50、MMEF)均依次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FeNO、IgE水平与小气道功能具有相关性,其可能在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哮喘 肺功能试验 一氧化氮 免疫球蛋白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发作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慢阻肺治疗的患者共8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氧疗、止咳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加味升陷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于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整体肺功能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症状缓解时间,研究组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咳痰症状缓解时间、喘息症状缓解时间等少于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77.8%。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值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得知,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案例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不良炎症,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实施PDCA护理对心绞痛发作、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随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来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疾病确诊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PDCA护理组(n=54)与参照组(n=54)。PDCA护理组患者接受PDCA护理,参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基础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肌功能状态、自我效能感。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PDCA护理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自我效能感的的数值评分均明显更高(P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心肌梗死 PDCA护理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限定时间内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首诊或复发未用药的双相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组(24例),经过匹配后非双相抑郁症患者为阳性对照组(24例),健康人群为阴性对照组(24例)。收集各组一般情况、认知功能、生化检验等资料,采用Sprearman回归分析血浆hs-CRP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为(40.37±4.18)分,低于阳性对照组[(44.37±4.07)分]和阴性对照组[(49.72±3.27)分],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76,P<0.05);研究组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73、7.378,均P<0.05),且阳性对照组hs-CRP、IL-6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t=3.380、2.214,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r=-0.56,P<0.05)、IL-6(r=-0.34,P<0.05)水平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MCCB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双相障碍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下降,hs-CRP等炎性因子升高,且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 标签: 双相型障碍 抑郁障碍 C反应蛋白质 炎性介质 认知功能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四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安全程度。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分别有19例、28例患者痊愈;有31例、29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有7例、2例患者表示无效;有3例、1例患者表示情况变严重,发展为脑梗塞。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名调查对象使用服药后有呕吐反应,观察组有1名调查对象出现腹泻,有1名调查对象有食欲不振症状。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共同进行医治,医治效果明显,推荐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针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方法:选择80例我院所收治的急性慢阻肺患者,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为40例。其中常规护理干预为参照组护理方法,中医的护理方法为实验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急性慢阻肺患者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等方面,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00%,二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慢阻肺患者,实施中医的护理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愈率,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 护理效果 肺功能指标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对降低青少年抑郁发作自杀、自伤行为效果研究。方法:本次所选研究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齐拉西酮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接诊的6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4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盐酸氨溴索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CO2(37.56±2.21)mmHg小于对照组(43.23±2.96)mmHg,PaO2(86.64±5.21)mmHg大于对照组(80.44±2.63)mmH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9.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60名反复发作癔症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80名。参照组对象选用传统治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诊治,试验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前提下增加服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结合针刺进行治疗。跟随访问观察一年,比较剖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25%(77/8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25%(65/80),P

  • 标签: 癔症性精神障碍 治疗效果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中,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名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病人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进而将他们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各有20名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又增加了以多学科协作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最后就两组病人的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临床指标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汇总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人,结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痛风发作病人来说,对其实施以多学科协作干预为主导的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此需提高关注度。

  • 标签: 脑卒中 合并痛风发作 多学科协作干预 临床护理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抑郁、焦虑影响。方法:本次项目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4月,研究项目收取患例62名均为我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31例,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情绪变化。结果:中医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6.67±6.41)分、(48.22±5.72)分均要低于常规组(52.68±6.37)分、(51.19±5.0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院内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期间,从中医角度入手进行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

  • 标签: 中医护理 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甘露醇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时予以个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甘露醇治疗,同时予以A组常规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中心2020.7月-2021.7月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并在其急性发作期展开相应的治疗,研究组中有25例患者,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而常规组中有25例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分别治疗后,在治疗效果比较上,研究组96%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72%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间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方式,其可改善患者喘息、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表现,值得应用。

  • 标签: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选取100例社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基于单双数法分组,其中50例设为对照组,50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联合盐酸溴已新治疗,观察组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大于对照组8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咳痰、气促以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盐酸溴已新 盐酸氨溴索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