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代地方吏役的行政权力来自于地方政府经济控制和行政权威的弱化,国家对地方吏役管理的失控已不可避免。现实行政的需要(包括官僚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把地方吏役推向了权力的前台,回报的低微和身份的不被认可激发了其生存本能和对生存价值的追求,而地方官员执政素质的普遍低劣则提供给其施展抱负的空间与机会。吏役在制造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起到了调和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吏役行政游走于“正式活动”与“非正式活动”之间,与清代地方衙门组织的“去刚性化”形态一起维持着地方政制的运作。

  • 标签: 清代 地方吏役 官僚政治
  • 简介: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一向对苏恭顺的新疆盛世才变脸反苏,国民政府乘机利用以收回新疆主权,避免了分离祖国的危险倾向,是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收获;另一方面由于中苏之间隔阂益深,福兮祸之所伏,其后苏联制造的种种难堪,国民政府只得一一领教了。抗战中后期中苏关系复杂多变,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也备受考验和煎熬。

  • 标签: 新疆问题 盛世才 国民政府 中苏关系
  • 简介:2008年5月28日,原州区人民政府区长吴万俊主持召开原州区第七次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区史志办负责人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汇报。会议决定编纂《原州区志》,由区史志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力争在两年内完成。这此编修《原州区志》是第二轮修志。

  • 标签: 政府常务会议 编纂工作 原州区 地方志工作 人民政府 会议决定
  • 简介:为发展西藏的近代教育,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并为此进行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不正常状态,这些政策很难在西藏推行下去,大部成为一纸空文。然而在政策的实践上,国民政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设立了许多教育设施,对于挽救在藏汉人的民族意识、推动汉藏文化交流、抵制英国的文化渗透等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以同化为主旨、构建民族国家为归宿的教育政策注定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 标签: 国民政府 西藏 教育 政策
  • 简介: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19世纪流行于法国、俄国等西欧国家。20世纪初,它以社会主义新思潮的面目被介绍到中国,是“最早在中国找到追随者的社会学说。”广东香山人刘师复接受无政府主义。极力鼓吹.苦苦进行无政府革命的探索.成为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开山元老”。虽然无政府主义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起了阻碍作用。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刘师复思想和行动的出现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是当时中国仁人志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对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及其对广东政治思想界的影响进行简略的评析。

  • 标签: 无政府主义 革命道路 探索者 社会政治思潮 科学社会主义 近代政治思想史
  • 简介:本着民富国强的原则,明治政府从早期的官办为主,迅速转变到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阶段,为此他们采取了官办示范、官督民办、官助民办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政策,多方扶植诱导.在民营经济成长壮大之后,他们又果断地低价出售国企,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缔造了明治维新的奇迹.

  • 标签: 日本 明治维新 官办 民营 官督民办
  • 简介:国民政府在大陆国共内战中日趋劣势后,于1948年12月开始,将上海国库的黄金、金银硬币及有价票券,陆续迁运至台湾,决意以台湾作为今后反攻大陆的基地。然当时台湾在经济方面,二战后的损害尚待恢复,“二二八事件”的影响及大陆经济状况的连累,造成“国府”迁台初期台湾通货膨胀严重。大陆方面,虽然国民政府在南方尚控制几座大城市,但在大陆已全然失去税源收入,军政所需全由台湾方面支持。随“政府”迁台的数十万军队及公教人员,也需“政府”供养。本文利用台北“国史馆”档案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尝试探讨“国民政府”在迁台初期如何运用这批迁台黄金进行金融改革,稳定台湾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运台黄金 台湾经济 国民政府
  • 简介:春节后教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当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在随后国务院新闻办的例行吹风会上,民政部、教育部和公安部相关负责人都介绍了有关政策。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外出务工父母不能"说走就走",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要依法采取措施。这次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最大看点是明确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首要责任是父母,强调"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后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 副部长 监护责任 首要责任
  • 简介:《管子》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大一统"政权,并在"大一统"国家政权内部实行法治,统一全国法令,严格执法,颁布刑罚和奖赏制度,赏罚分明。同时,《管子》又认为法治的目的仅在于震慑不法分子、保护良民利益和兴利除害等,故而又提出实行法治要顺乎民心,并减轻和精简刑罚,从而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目的。

  • 标签: 大一统 法治 刑罚 赏罚
  • 简介:所谓南方革命政府,是指1917年后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先后建立的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陆海军大本营和1925年7月1日改组成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总称,随着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迁至武汉时止,南方革命政府结束历史使命。本文从审计工作在南方革命政府中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实际作用及其困难与局限等方面论述南方革命政府审计工作的地位,一愚之得,恳请方家指教。……

  • 标签: 政治 法律 现代会计制度 南方革命政府 审计工作
  • 简介:1927年4月3日发生的“麻城武汉国民政府辖区农民运动发展到高潮时爆发的一起典型的反动势力破坏革命的群体性事件。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起先想通过武装征剿红枪会的军事斗争打击反动势力,从而保障农民运动积极开展,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武装征剿遭到失败。随后,政府将善后事宜交由地方处理,各组织团体达成妥协,惨案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 标签: 麻城惨案 惨委会 农民运动 武装征剿
  • 简介:西部国有土地私有化是美国西部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导引和规范西部开发的主要手段.私有化的主要途径是出售和赠予,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土地投机现象和宅地法等在当时和后来均备受争议.有必要将这些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考察.

  • 标签: 美国 西部开发 土地政策 土地投机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居新疆,以达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开发新疆及实边之目的.随着内地人移居新疆,内地文化亦逐渐传入并扎根新疆,尤其是北疆.而内地的各种坛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快便充斥于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内地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向新疆流动,加强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巩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满、汉档案以及其他清代相关文献,对内地坛庙在新疆的发展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清代新疆 内地坛庙 人口流动 文化认同
  • 简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领导了南昌起义。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将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委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辖三个团。起义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 标签: 南昌起义 武汉国民政府 朱德 革命 周恩来 警卫
  • 简介:1916年7月至1917年6月间谷钟秀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他曾于就职之初莅临农商部,就当时全国办理实业概况发表演说,并针对时弊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北洋政府 就职 演说辞 1917年 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