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通往瓦尔登湖的路这些年买了不少书,有的书,买了一直放着,从未读过;有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完,仅限于翻一翻;还有一些书,早已经读完了,却还是在重读中……这些,都是书的用途。对于我来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适合于重读的书。我手上有三本不同版本的《瓦尔登湖》:一本英文版,另外两本中文版的。分别由徐迟(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和

  • 标签: 希斯内罗丝麦 梭罗希斯内罗丝 重读梭罗
  • 简介:《江南》:首先祝贺你的《暗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暗算》和《解密》一样,都属特情小说,请问,两者算不算姊妹篇?家:姊妹篇谈不上,但《暗算》取材和《解密》一样,都是写特别单位701的,关注的都是一些天才人物的命运故事。如果说是姊妹篇,《解密》是姐姐,《暗算》是妹妹。妹妹比姐姐有运道,有出息,就像金姬和银姬一样。也许只有我知道,701有很多人物和故事天生的是写小说的上好素材,《解密》是我以

  • 标签: 小说家 解密 江南 人生 写作 故事
  • 简介:摘要创世史诗《达古达楞莱标》是德昂族对自己民族产生、发展、演变的解释,它是德昂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以茶为创世先祖蕴含着多个层次的叙事结构。本文将运用雷马斯叙事学理论对史诗创世文化中行动元和各角色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在“行动元模型”的视野下对史诗的创世观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史诗演进发展过程中个行动元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格雷马斯 《达古达楞格莱标》 结构主义 行动元 创世观
  • 简介: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已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版译本,但作者认为冯唐译本的《飞鸟集》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其闪光点可以借鉴,文学翻译需要忠实于原文,也需要有创造性的叛逆。

  • 标签: 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飞鸟集》,冯唐
  • 简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文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即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一个代表性文本,呈现出通俗化、娱乐化与欲望化的叙事风格。闵福德译文以通俗语言叙述故事;择选聊斋幽默故事加以译和注释;凸显聊斋中的怪异叙事与爱欲书写。正是对消费文化语境的观照,使汉学家闵福德的译本赢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这一翻译个案中存在一个亟待中国学者回应的中国文化外译悖论。

  • 标签: 消费文化 闵福德 聊斋 通俗 娱乐 欲望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以宋词《江城子》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其三个不同的英译本以及对《江城子》的背景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同时尝试着在美学视角下审视整个翻译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不仅要遵守传统的翻译理论,更应该把翻译美学这一学科的理论作为指导。

  • 标签: 宋词《江城子》 对比研究 翻译美学
  • 简介:关联理论是关于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提出“语言交际是按照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1],也就是要在交际者之间寻找一种最佳的语境效果,使交际中的说话人能够明确地表明说话意图,听话人通过推理达到最佳关联,明白他的意图。Sperber和Wilson把“关联”定义为“当,且仅当一种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种语境效果时,这种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2],这个定义表明在关联程度中语境效果越好则关联性越强,而它也不是唯一的确定因素。还取决于听话人在理解和获取话语信息时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公式:

  • 标签: 关联理论 《红高梁家族》 文化因素 英译本 Sperber 语境效果
  • 简介:“江南三部曲”墨香正浓,其作者非浅尝“如释重负”滋味后,便回到以前状态:抽烟思索,探寻文学突破口。他说,对作家来说,完成了的创作是另一个创作的起点。“我要重新思考文学,希望能创作出‘新的文学'”。暮春,《当代作家评论》、《作家》杂志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织二十多位文学界专家学者“解剖”《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 标签: 文学界 格非 《当代作家评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文论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辛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辛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来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辛,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辛.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
  • 简介:3月17日晚7时,我依约来到非在华东师大的寓所。门开处,訇然而至的音乐声里,非招呼我的声音显得特别热烈。待音响关掉,落座定神片刻,我才看清眼前的非,感到他是那种反应快捷敏锐、浑身透着精明劲儿的人。来之前就听见过他的人说非极善言辞,果不其然,一个半小时里,除了我简短的插话,

  • 标签: 智慧警觉 格非访谈录 警觉格非
  • 简介:故事以现在生发着的事件落笔,娓娓道出一段少年情事。大抵这当中有着每一个年少时的我们的影子,因为爱着这么一个人,所以爱上他所爱的一切。年少的爱恋,就是这样纯粹而不计得失,所以我们才认真地被感动着。

  • 标签: 不计得失 沈沛 你喜欢 努努 她说 万事达
  • 简介:<正>晴朗的秋日,寒气逼人,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杜塞尔多夫皇家花园的林荫道上缓步徜徉。有时候一时兴起,他孩子似地飞起双脚,把覆盖地面沙沙作响的落叶踢得四下纷飞,但有时又无比忧伤地抬头仰望只剩下黄叶几片的枯树。在仰望枯树残叶对,他想到了劳柯说的话:

  • 标签: 海涅 上帝 理性 思想 爱情 作家
  • 简介:<正>问:当您为《最后的遗嘱》塑造人物时,您是否从您在当地小酒吧里所遇见的人中获取了灵感?答:不,我不这么认为。书中的人物确是虚构的,但我并不是那样直接地从他们中获得了灵感。我当然不会以我熟悉的人或所遇所见的人作为原型来塑造人物。诚然,小说中的人物会与你在酒吧里所见的人很相像。可我认为我的灵感并非直接来源于那儿。

  • 标签: 斯威夫特 英国小说 福克纳 当代作家 约克大学 塑造人物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一那声音在说,孩子不应该到世界上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怀善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在,也帮不上丝毫忙,父母亡,孩子孤零零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安慰,哪怕廉价的安慰;孩子要忍受多少失败、挫折,再强悍,也强不过这个世界,仅是一股风,就可把孩子架向天堂的一个个桥截断。那声音又说,那些真正见到了魔王面孔的孩子,没有回来;即使回来,也无语。

  • 标签: 末布拉格
  • 简介:南疆小镇对我来说是一片沼泽地,我经常陷入其中无力自拔,总觉得自己有一天会被它淹没。在这一天尚未到来之前,我还是要回到奎依巴镇和它的故事中。

  • 标签: 《奎依巴格的张秉义》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