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影响协同创新的机制,一般是通过孵化效应催生创新主体,带来匹配效应推动高技术合作,产生溢出效应促进新技术扩散。利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园区集聚水平通过孵化效应、匹配效应、溢出效应对协同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孵化效应最大,意味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匹配效应次之,反映技术交流合作是影响协同创新重要因素;溢出效应最小,说明农业技术扩散在农业协同创新中发挥一定补充作用。提出推进园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园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合作;加强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等建议促进农业协同创新。

  • 标签: 农业科技园区 集聚 协同创新
  • 简介:摘要:都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11个培育型都市圈都处于各类要素集聚阶段,随着都市圈规模不断扩大,各类要素集聚加快,圈内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培育型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然而从个人口集聚效应的角度对培育型都市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低、人口集聚所关注的城市软实力有待加强、城市产业经济不能满足人口集聚的需求等制约因素,需要从人口政策、公共资源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新业态发展四方面进行改进,这样才能突破瓶颈,享受人口集聚效应带来的人口和人才红利,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 标签: 培育型都市圈 人口集聚 人才红利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一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间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 标签: 专业化产业集聚/要素流动/区域工业化
  • 简介:摘要通过单一硫酸盐环境以及氯盐和硫酸盐共同环境中混凝土的浸泡腐蚀试验,研究腐蚀环境中氯盐的存在及其浓度变化对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部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盐的存在可延缓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扩散;氯盐的存在能够降低硫酸根离子含量随时间增长的幅度,且氯离子浓度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

  • 标签:
  • 简介:学术期刊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学术推广能够提高传播期刊的传播速度,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然而各学术期刊面对新媒体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运用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具有相对优势大、相容性好、易用性强、采用结果好观察、可试用性强等特点,并根据创新扩散的速度,解释了为何各期刊面对新媒体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根据创新扩散理论,针对新媒体在学术期刊中的推广,提出了期刊总编(社长)要承担创新者的重任、培育年轻编辑成为早期采用者、影响激励大多数期刊编辑成为早期采用人群或晚期采用人群的建议。

  • 标签: 创新 创新扩散 新媒体 学术期刊.
  • 简介:深入研究中国碳金融市场价格的跳跃扩散效应、度量动态极端跳跃风险,能够为建立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提供实证支撑。以中国6个代表性碳金融市场的成交价为研究对象,基于SVCJ模型估计中国碳金融市场价格的跳跃概率、跳跃幅度,通过跳跃扩散强度和条件跳跃扩散概率探讨跳跃扩散效应的特征,再结合极值理论建立SVCJ-POT-VaR模型,度量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动态极端跳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金融市场的跳跃特征明显,各市场之间存在跳跃扩散效应,还未形成稳定的碳金融市场;广州和深圳市场拥有较高的跳跃扩散强度,在全国碳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但整个市场的跳跃扩散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天津市场的跳跃信息向其他市场传递的概率最高,市场稳定性最差,当出现不可控的政策调整或风险事件时,天津市场最有可能引起全国碳金融市场的波动;在考虑收益率波动的极端跳跃行为时,SVCJ-POT-VaR模型对中国碳金融市场具有良好的风险测算能力。

  • 标签: 碳金融市场 跳跃扩散 SVCJ-POT-VaR模型 极端跳跃风险
  • 简介:通过选取我国27个产业部门,根据集中度、生产效率划分为4大部门,分别验证产业扩散产业效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同时运用空间滞后趋同模型分别对这四大类产业部门的区域产业收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哈佛学派提出的关于产业利润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并不完全适应我国产业部门;集聚、低效率部门和集聚、高效率部门并未出现区域产业增长的趋同现象,扩散、低效率部门和扩散、高效率部门却出现了明显的区域产业趋同现象。国家应根据不同产业部门的生产特性、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采取差别化、针对性的产业规制和刺激政策,更好地提高我国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促进不同产业部门的集中和扩散

  • 标签: 集中度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扩散 区域产业增长趋同
  • 简介: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 标签: 集聚经济 地方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 市场潜能
  • 简介:从4月1日起,浙江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开始实施。此次上调后,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从1100元调整到1310元,超过广东居全国之首。今年,已经有12个省区陆续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 标签: 最低工资标准 产业集聚区 印刷 温州 浙江省 调整
  • 简介:经济一体化使得分工逐渐细化,产业内产业间联系明显加强,企业的空间分布模式由分散逐渐向集聚发展。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分析企业集聚、劳动生产率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投资,企业集聚技术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显著正影响。分地区看,人力资本投资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最大,而企业集聚对中部地区的贡献度最大,劳动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很显著。

  • 标签: 企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以城市作为空间单位,本文利用泊松模型考察了1998--2007年间可达性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新企业选址的影响。主要结论是:(1)区域间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排斥力,供给可达性和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新企业具有吸引力。(2)区域内需求可达性对出口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非出口企业选址则具有明显的吸引力。(3)集聚经济是吸引新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其中地方化经济比城市化经济对新企业的吸引力更大。

  • 标签: 可达性 集聚 企业选址
  • 简介: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升级面板模型,分别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主要有: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当期经济差距会受到其滞后期经济差距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差距 泰尔指数 系统GMM模型
  • 简介:为加快推进上海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向香港商界宣传推介外滩地区发展的整体规划,黄浦区政府日前联手上海久事集团、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等有关部门和集团公司,赴香港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

  • 标签: 上海外滩 区政府 香港 招商 集聚 金融
  • 简介:基于2014-2013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科技创新的空间分布创新溢出。研究发现,我国31省域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创新集聚现象,并且创新集聚状况逐渐强化,R&D经费投入、人力资本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性,某区域的创新产出会溢出到邻近地区并对其创新产出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科技创新 空间计量 空间集聚 溢出
  • 简介:摘要: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长期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则是创新,衡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专利产出,而专利研发的行为主体则是发明家。本文利用专利数据和ASIF数据,构造城市行业年份层面的发明家集聚指标,回归发现在发明家集聚程度比较高的城市行业,专利产出也比较高,发明家集聚专利数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创新 专利 发明家集聚 人才
  • 简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着手,运用全国2003-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型增长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但当考虑人力资本、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区域差异、城市规模和行业特征等约束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此外,从集聚外部性视角来看,MA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相对显著。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经济增长质量 外部性作用
  • 简介:移动通信产品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该产业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新产品在该产业市场中的扩散过程和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从网络外部性方面描述了其扩散的特点和成因,并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邻域的近年来的研究概况。

  • 标签: 移动通信 新产品扩散
  • 简介:在分析影响供应链知识扩散效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层链结构和中心结构2种扩散模式的供应链知识扩散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构建了这2种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发现:中心结构比层链结构在知识扩散方面更具效率;知识的显性化、高效率的知识扩散媒介、良好的学习和吸收知识能力可较好地提高知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扩散效率;同时,通过对影响知识扩散效率的各N素进行参数分析,可为提高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指导供应链知识扩散效率改进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供应链 知识扩散 系统动力学 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