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手术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治疗脑脓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23例脑脓肿临床资料。7例行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16例行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治疗(穿刺组)。结果开颅组手术顺利完成,穿刺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开颅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5~21d,平均17.9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2个月因冠心病死亡1例。穿刺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3~17d,平均15.1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2例,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是一简便、微创、安全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脓肿 MRI神经导航 开颅手术 穿刺术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应付方式相关程度。方法采用SCL-90、DSQ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SCL-90测试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积极应付方式。提示心理防御机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内在联系。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特点.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应付方式训练.进行有效心埋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与抑郁症自杀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病倒进行回顾性诊断,判断其是否合并广泛性焦虑症(GAD),检查其自杀观念及行为,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问卷(BDI)评定。结果: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虑症为27.63%。②自杀组GAD例数及HAMA评分低于非自杀组。③合并GAD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BDI评分组相当。结论:①抑郁症合并广泛性焦眠症比例很高。②焦虑可以作为自杀保护因子,抑郁严重程度、病程是自杀预测因子。

  • 标签: 广泛性焦虑 抑郁症 自杀 抑郁量表 合并症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最常见老年期痴呆类型,其患病率高,病残、病死率高,病程比较长,医疗照料负担重,直接间接医疗费用都很高,系高负担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阿尔茨海默病通常起病潜隐,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可分为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社会生活功能障碍三个方面的症状.迄今,尚没有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非常特异生物学标志,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确诊则有赖于脑神经病理检查.在各种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标准中,均包括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除病程标准外,都可能需要心理测验量表检查客观量化指标来帮助诊断,对阿尔茨海默病病情进展治疗效果评价离不开这类测评.本文介绍常用比较成熟几个心理测验量表并作简要评论.

  • 标签: 神经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 阿尔茨海默病 AD 老年期
  • 简介: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病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门诊连续登记5261例发病3个月后卒中患者入选该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学功能量表评定以及神经影像学评估,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卒中临床特点血管危险因素.结果526例患者中,SIVD患者110例(20.9%),其中男性占61.8%,平均年龄66.8±10.5岁.高血压是最常见危险因素(80.0%),其次是血脂异常吸烟史,分别为52.7%40.9%,有57.5%惠者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32.7%惠者有抑郁障碍.LawtonFAQ量表评定显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SIVD患者55人(48.0%),用Barthel指数(引)测定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人(12.8%).49例(44.5%)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中26例(25.6%)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VD约占1/5,SIVD患者认知损害、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累较常见,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皮质下 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近年来.我国各地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专科相继成立并逐步开展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手术.术后癫痫发生逐渐引起广大医生重视。虽然国外一些机构已出版了对重型颅脑外伤后癫痫预防一些指南.但是.我国各地对脑外伤后术后癫痫处理仍很混乱。鉴于此,在国内神经外科同道支持关心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单位牵头,组织全国数十家三级二级医院神经外科,先后完成个关于术后癫痫预防及治疗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标签: 外科围手术期 外伤后癫痫 神经外科 治疗指南 预防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SE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关系。25例年龄性别匹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病后4d内各型脑卒中患者SEP—P15、N20、P25P40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SEP异常率高于发病后5~12d测定结果。发病后4d内,幕下脑出血后循环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血清NSE水平和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EP—N20峰潜伏期异常反映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昏迷程度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体感诱发电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以及睡眠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东二环院区骨科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观察组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对认知抑郁状态影响。方法连续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认知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sinus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CSDAVF)临床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CSDAV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瘘口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23例患者中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主要针对Barrow分型C型患者;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针对Barrow分型B型、C型或D型患者。结果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中3例使用Onxy胶栓塞,其中1例治愈,瘘口完全消失,2例好转,瘘口部分残留,因部分供血动脉纤细扭曲,栓塞风险高,遂未完全栓塞;另外2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患者中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其中1例完全栓塞患者无复发,1例部分栓塞患者瘘口仍有残留,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中9例使用Onxy胶栓塞,9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1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CSDAVF首选方法,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具有适应证广、栓塞完全特点,是治疗CSDAVF有效方法。

  • 标签: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CAG重复次数为19次)异常(CAG重复次数为8266次)atrophin-1[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致病基因]全长基因真核表达体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转染瞬时转染细胞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良好细胞模型。方法基于已构建GFP-atrophin-1.019/Flp—InTREx293GFP—atrophin-1-Q82/Flp—InTREx293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Tet—on诱导表达。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常与异常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表达定位,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脂质体介导法重组真核表达质粒GFP—atrophin-1-Q19GFP—atrophin-1-Q66瞬时转染293TSH—SY5Y细胞,HE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蛋白质表达定位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blotting检测atrophin-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稳定转染体系中,绿色荧光信号大多位于细胞核内,异常蛋白质呈不均匀分布且有少数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胞核结构欠完整,核膜皱缩,核内结构紊乱。在瞬时转染293T细胞体系中,HE染色可见异常细胞核内形成粉紫色嗜酸性小体;大量atrophin-1融合蛋白在核内呈点状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核膜皱缩严重,核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且核仁消失;Westernblotting检测均表达atrophin-1融合蛋白。在转染SH-SY5Y细胞体系中,蛋白质表达定位及Westernbloning检测结果与转染293T细胞基本一致。结论包含异常扩增多聚谷氨酰胺链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体系中可产生明显核内聚集现象,并引起细胞形态改变,此为研究DRPLA核内包涵体形成及其在发病中作用,以及进一步干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 转染 细胞 培养的 显微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陪护、健康教育与否对病人住院天数、服药依从性、复发影响。方法研究组采用家属(配偶、父母、姊弟)陪伴,实施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无家属陪护,实施传统精神科非标准健康教育各30例,评估住院天数、服药依从对临床疗效(痊愈+显着进步)以上出院病人进行为期1年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陪护、健康教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患者、家属,有助于减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天数 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照组 家属陪护 复发率
  • 简介:目的研究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Aβ1-40、Bax表达变化,以及葛根素(Pue)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Pue治疗组,以Aβ25-35。右侧杏仁核注射制备大鼠AD模型,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与海马组织Aβ1-40。Bax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Aβ1-40、Bax少量表达,者均以皮层内为多,海马组织内少;AD模型组大鼠皮层海马组织Aβ1-40与Bax表达增加.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Pue能改善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ue治疗组大鼠皮层海马组织Aβ1-40、Bax表达减少,与AD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e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Aβ1-40Bax表达,抑制β-淀粉样肽神经毒性,减轻脑皮层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神经保护及抗痴呆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Bax
  • 简介:再通闭塞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方法。在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并发症,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治疗时间治疗对象是影响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高低项重要因素。只有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严格选择病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与单纯时间窗相比,按组织时间窗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成功率。另外,应评估出血性转化(HT)危险因素,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狭窄段血管解剖特点、脑灌注侧支循环改变,是病例选择重要依据。

  • 标签: 溶栓 血管再通术 出血性转化 并发症 脑灌注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法检测脑缺血不同再灌注时间以及经纳洛酮(5mg/kg)预处理后bcl-2c-fos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注6h,bcl-2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再灌注24h,bcl-2蛋白持续增高,而c-fos蛋白基本降至正常.表明纳洛酮可显著上调脑缺血后bcl-2蛋白表达,抑制c-fos蛋白表达.结论纳洛酮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蛋白,抑制c-fos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纳洛酮 脑缺血 BCL-2 C-FOS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睡眠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院外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大鼠皮质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实验组(n=96)。实验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检测伤后1、4、8、12h及1、3、7、14d挫伤灶周围HIF-1αGLUT-3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HIF-1αGLUT-3mRNA在伤后4h升高,12h达高峰,7d基本正常;伤后4h~3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HIF-1αGLUT-3蛋白在伤后4h表达升高,1d达高峰,7d降至正常水平;伤后4h~3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IF-1α与GLUT-3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894,P〈0.05;r=0.921,P〈0.05)。结论TBI后脑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介导GLUT-3表达增加,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发育阶段研究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探讨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病变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连续住院78例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息儿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首发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出血型缺血型)中特点。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清晰缺血型烟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rack,TIA)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组,比较Suzuki分期差异。结果78例患儿中男36例(46.2%),女42例(53.8%)。起病年龄18个月~17岁,平均(8.55±5.80)岁,5~10岁患儿47例(60.3%)。幼儿期首发症状仅见肢体无力抽搐,发作性头痛从学龄前期开始出现,学龄期开始出现视力障碍不自主运动,记忆力下降等。脑缺血型烟雾病72例(92.5%)。缺血型首发症状多见TIA51例(43.1%)、肢体瘫痪15例(20.8%)、发作性头痛22例(30.6%)、肢体麻木11例(15.5%)、抽搐8例(11.1%)、言语障碍6例(8.5%)。出血型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意识障碍(50%)、伴肢体无力(50%)、伴言语障碍(16.7%)。C部位多在额颞顶叶,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系统(50%)。其次为基底节(55.4%),丘脑额颞叶各占16.7%。TIA组(27例)Cl组(27例)脑血管造影Suzuki分期无显著性差异(X2=1.054,P=0.596)。结论5~10岁为儿童烟雾病发病高峰期,临床以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少见。不同年龄发育阶段临床首发症状有所差异。以TIACI为表现缺血型烟雾病息者DSASuzuki分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脑梗死
  • 简介: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显著特征病变,尽管其与海绵窦血管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征相似,但是表现各异(表1)。由于病变自然病程治疗手段不同,所以命名应该适当规范。本文对以往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畸形 血管瘤 海绵窦 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自然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