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自动活检术在乳腺防癌普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4938例健康体检女性进行常规乳腺检查,疑为乳腺癌的病例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术或密切随访。结果4938例经高频超声检出可疑乳腺癌65例,加用CDFI后为17例,再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术后确诊为16例,后两种方法与前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初次未能确诊者嘱密切随访而没有漏诊。结论高频超声、CDFI、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术三者联用可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正确率,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乳腺防癌普查的常规项目之一。

  • 标签: 高频 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动活检术 乳腺癌 防癌普查
  • 简介:目的:评价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4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DCE-MRI检查,根据肿瘤退缩分级,将其分为有反应组(mrTRG1、mrTRG2和mrTRG3)和无反应组(mrTRG4和mrTRG5)。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总体及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以及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K^trans[治疗前、后分别为(1.48±0.80)/min,(0.88±0.45)/min,P<0.001]、Kep[治疗前为(3.29±1.25)/min,治疗后为(2.12±1.18)/min,P<0.001]均较治疗前减低,有反应组、无反应组的K^trans、Ve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前有反应组的Ktrans值为(1.93±0.81)/min、Ve值为0.59±0.27、治疗后变化差值相应为(-1.11±66)/min、-0.14±0.16,无反应组的K^trans值为(0.82±0.49)/min、Ve值为0.35±0.16,相应的变化差值为(-0.03±19)/min、0.21±0.27。结论: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 简介: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PET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均优于CT或^67Ga。PET常上调淋巴瘤分期(约40%),PET的检出效能随淋巴瘤的组织类型而变动,尤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霍奇金病诊断率高。对骨髓累及的检出PET/CT可补充骨髓活检(BMB),但不能取代BMB。PET较^67Ga对脾淋巴瘤有更高的检出率。治疗早中期PET/CT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指标。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物质,FDG—PE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注意鉴别,可能时进行组织活检。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对进展期胃癌胃周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评价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腹部双源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进行三维血管重建,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胃周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双源CT血管重建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5例,胃左静脉5例,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胃左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2例.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胃周血管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双源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以及部分静脉血管,对腹腔镜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源CT血管造影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 简介:临床上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开展,将腹腔镜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肿瘤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 标签: 胃癌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
  • 简介:目的探究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术前诊断和临床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入院的13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对胃癌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包括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12例;对胃癌浸润深度分期总符合率为76.9%(10/13),检出癌灶直接浸润肝脏2例、网膜1例,3例浸润深度出现偏差的肿瘤均位于胃底或胃大弯;对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诊断准确率为66.7%(2/3),对淋巴结转移与否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2.3%(12/13).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术前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做为进展期胃癌术前常规筛查手段,但对于胃大弯和胃底部病灶的TNM分期符合率相对偏低.

  • 标签: 超声造影 胃癌 诊断 TNM分期
  • 简介: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vector,LV)是作为目前研究最多的外源性转基因载体之一,在基因转染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对细胞是否处于有丝分裂期没有特别的要求,基因转染效率高,可容纳较大基因片段等。本文就慢病毒载体系统的概述、肿瘤的基因治疗、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肿瘤基因治疗 转基因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右锁骨下静脉及右股动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右侧前胸壁及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约3cm,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中给予化疗栓塞,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及定期护理。结果10例病人成功植入10个导管药盒系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本组病人生存期最短10个月,最长约37个月。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区域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微创、简便有效的途径。在床边或门诊即可实现区域化疗,达到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的效果,易为病人接受,不失为治疗恶性肿瘤良好手段。

  • 标签: 导管药盒系统 植入术 恶性肿瘤 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和技术方法.方法我科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和8例胰腺癌患者,其中根治术后31例和9例晚期恶性腹水患者行CHPPC治疗,观察灌注前后的反应和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40例,随访时间3~18个月,20例肝癌根治切除后患者中,1例巨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8个月,1年累积复发率为8.0%;7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有1例肝内转移复发,复发时间术后9个月;其余根治病例无肿瘤局部、腹腔、腹膜、膈肌、大网膜等转移.9例恶性腹水患者经腹腔热灌注化疗,7例腹水消失,2例腹水明显减少,症状缓解总有效率(RR)100%,其中2例已死亡,距灌注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最终无腹水出现,5例已存活6个月以上.CHPPC副作用包括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晚期患者恶性腹水控制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肝胆胰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125、CA15-3),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316例恶性肿瘤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125、CA15-3及TSGF的含量.结果TSGF在恶性肿瘤组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敏感性为80.4%,特异性达96.7%,准确性为81.8%.恶性肿瘤组中CA19-9、CA125、CA1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项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其中在卵巢癌组中的敏感性高达91.3%,其次为肺癌组,为86.8%.结论血清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但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 肿瘤诊断学 预后
  • 简介: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子宫内膜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nateantigen-125,CAl25)及新的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CA125 HE4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蝶入路的手术范围已经从鞍区扩展到海绵窦、颅中窝等处。本研究对蝶窦气化延伸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的解剖进行观测,旨在为扩大经蝶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避免术中重要结构的损伤。方法:结合尸头解剖与头颅CT,对蝶窦外侧壁的气化方向的变异及其与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结果:当蝶窦气化向外侧方向扩展超过连接圆孔颅外端内侧缘与翼管前端开口内侧缘的VR线(Vidian-Rotundumline)时,该蝶窦被称为外侧型蝶窦。VR线外侧的蝶窦部分称为蝶窦外侧隐窝。外侧型蝶窦可分为蝶骨大翼型、翼突型和全外侧型。本研究在100例CT扫描中,外侧型蝶窦占46%。其中蝶骨大翼型占12%,翼突型占11%,全外侧型占71%。结论:外侧型蝶窦中的外侧隐窝可为经蝶窦和经上颌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和颅中窝病灶提供自然手术通道。

  • 标签: 蝶窦 气化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 神经 血管 显微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家属同步认知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和34例围手术期接受家属同步认知干预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和C型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同步认知可以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属同步认知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造瘘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造瘘,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预防性造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前和术后7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术前和术后5天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RP、PCT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CRP水平、术后5天外周血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多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预防性造瘘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炎性反应,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选择。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造瘘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在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我科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进行胃癌根治术后第7天,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治疗的基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营养补充。比较两组患者第4次、第8次化疗后的营养状态(PG-SGA评分)和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第4次化疗和第8次化疗,试验组PG-SG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NS可以改善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化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标签: 口服营养补充 胃癌 术后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