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统计符号:按GB3358—19824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统计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肿瘤外科 统计学符号 设计类型 杂志 中国
  • 简介:目的通过MRI技术探讨桡腕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在体运动特点和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行右腕投掷平面(桡背伸25°、50°,掌尺屈10°、20°)、屈伸平面(屈曲0°、25°、50°、75°,背伸20°、40°、60°)和桡尺偏(桡偏10°、20°,尺偏20°、40°)平面运动模式下共15个体位MRI检查。MRI图像数据输入自行研发腕关节运动测量平台软件,分析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分别相对于桡骨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运动规律。结果在投掷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桡偏位向掌屈尺偏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旋后分别为11°、11°、19°,掌屈21°、-2°、6°,桡偏3°、3°、11°。在屈伸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位向掌屈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旋后分别为9°、7°、9°,掌屈44°、-4°、11°,桡偏7°、22°、25°。在桡尺偏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桡偏向尺偏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旋后分别为8°、15°、20°,掌屈-9°、6°、2°,尺偏8°、14°、6°。结论桡腕关节运动是在空间中三维复合运动,以矢状面的运动最为显著。舟骨在矢状面上运动幅度明显大于月骨和三角骨,近排腕骨间存在显著适应性运动。

  • 标签: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关节 运动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流行病特点及其转移危险因素,为合理诊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对发生转移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发病集中在50-59岁年龄区间,并且该年龄阶段较其它年龄阶段容易发生转移(P〈0.01);子宫内膜癌以内膜样腺癌为主,约占90.97%;其总体转移率为7.41%,Ⅱ型特殊类型内膜癌转移率明显高于Ⅰ型内膜癌(P〈0.01);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与其转移相关(P〈0.01);浸润深度〈1/2组和≥1/2组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676)。结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年龄、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可能是其转移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转移 分化 浸润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观察探讨腰段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和腰椎休门病(lumbarScheuermann’sdisease,LSD)及休门样改变内在联系以及LSD在LDH发病中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75例LDH(T12/L1-L5/S1)患者(共计450个运动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腰椎间盘突出143个节段作为研究组(LDH组),无腰椎间盘突出307个节段作为对照组(N组)。通过复习其CT、MRI和X线片,对比两组合并各种影像休门样改变比例及LSD比例,进一步在LDH组内分别对比存在各种休门样改变节段和无休门样改变节段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比例。结果LDH组出现各种休门样改变比例均高于N组,分别为Schmorl结节23.8%(34/143)和5.5%(17/307;χ2=32.29,P〈0.001),终板不规则55.9%(80/143)和4.2%(13/307;χ2=159.10,P〈0.001),椎体后缘离断27.3%(39/143)和0.3%(1/307;χ2=87.47,P〈0.001),椎体楔形变7.0%(10/143)和0.7%(2/307;χ2=12.77,P〈0.001)。LDH组34.26%(49/143)节段符合腰椎休门病诊断,而N组仅为0.98%(3/307;χ2=105.78,P〈0.001)。存在Schmorl结节(66.7%,34/51;χ2=82.61,P〈0.001)、终板不规则(86.0%,80/93;χ2=191.51,P〈0.001)、椎体后缘离断(97.5%,39/40;χ2=152.47,P〈0.001)、椎体楔形变(83.3%,10/12;χ2=41.05,P〈0.001)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比例均高于无休门样改变节段(12.2%,39/320)。结论LDHLSD关系密切,LSD可能参与LDH发病。Schmorl结节、终板不规则、椎体楔形变以及椎体后缘离断,腰椎间盘突出发生有关。

  • 标签: SCHEUERMANN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摄影术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1)面颈联合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标签: 鼻咽癌 常规放疗 相邻野衔接
  • 简介:CIK细胞是人外周血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一群异质细胞,它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不良反应少,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杀瘤效应细胞。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且疗效确切,本文CIK细胞生物特性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
  • 简介:背景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路理念,设计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手术入路: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上静脉、Meckel腔。小脑上动脉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具有解剖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上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清晰显露。该入路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一种选择。

  • 标签: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锁孔入路 中脑 显微解剖
  • 简介:目的:对梧州市部分职工、干部28745人进行鼻咽癌血清筛查.发现早期鼻咽癌病人。方法:应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结果:(1)EB病毒VCA-lgA抗体阳率4.00%,在阳性者中检出鼻咽癌病人36例,其中16例为放疗后病人。新确诊20倒,早期19倒;晚期1例.早诊率为95.00%。(2)阳性人群、新确诊和经放疗后病人抗体GMT分别为11.37、52.78、23.79。(3)放疗后病人抗体GMT23.79较放疗前146.80低六倍.而生存期<5年、>5年、≥l0年者.其GMT分别为45.95、19.95、13.19。结论:结果表明在人群中进行鼻咽癌血清筛查可以检出鼻咽癌和早期病人,同时提出能否根据抗体滴度变化,作为临床判断鼻咽癌病人预后预测病情指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病人 鼻咽癌 血清学筛查 抗体 放疗后 早期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研究设计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改变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关系,为疾病“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以及临床研究中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声像分子免疫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水平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IDC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术穿刺活检分子免疫组化结果ER、PR、CerbB-2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分组结果显示:肿瘤边缘毛刺征组E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肿瘤微钙化组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微钙化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周边高回声晕组及边缘毛刺征组PR表达阳性率高于周边无高回声晕组及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肿瘤微钙化组、腋窝肿大淋巴结组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内无微钙化组、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IDC超声声像特征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超声征象可能对其生物特性有提示和评估意义。

  • 标签: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声像特征 分子免疫学指标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具有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诱导其分化功能。然而,TGF-β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性,在肿瘤形成初期TGF-β可作为抑癌因子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或凋亡:而在肿瘤发展期,TGF-β却通过促进肿瘤增殖、刺激血管增生和抑制免疫反应而成为促癌因子。目前TGF-β由抑癌因子转变成促癌因子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TGF-β信号通路在高级别胶质瘤中高度激活表达,并且TGF-β活性高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极差。胶质瘤干/祖细胞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起源.是胶质瘤治疗成败关键。因此,研究TGF-β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干/祖细胞中生物效应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和胶质瘤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转移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TGF-β) 信号通路 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干/祖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人口因素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QLQ-C30CR38量表进行术后生存质量横断面调查,按不同人口指标进行分组,对各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分析.结果共收到269份有效量表.青年比中老年直肠癌患者在社会-心理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P=0.021)和未来期望(P=0.044)方面,承受更大损害,而老年患者则主要是在生理相关领域如躯体功能(P=0.039)、性功能(P<0.001)和性感受(P<0.001)方面受损更严重.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低主要集中在性功能(P=0.022)、性感受(P=0.036)及症状领域如疲倦(P=0.043)、疼痛(P=0.002)、失眠(P=0.018)及胃肠症状(P=0.029).教育程度低以及无工作患者生存质量更差.结论不同社会人口特征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受损领域和程度各不相同,术后随访、康复治疗以及社会支持需有针对性地进行.

  • 标签: 生活质量 直肠癌 随访
  • 简介:目的:建立高转移肝癌细胞株,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特征,为靶向人肝癌干细胞治疗提供有价值细胞模型。方法:肝癌细胞系Bel7402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取小鼠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获取肺部肝转移细胞,体外扩大培养后,再次接种裸鼠。如此反复接种裸鼠,获得稳定肺转移肝癌细胞株Bel7402-V13。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Be1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存在。流式细胞术分析亲本Bel7402和Bel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ESA表达情况,分选Bel7402和Bel7402-V13中ESA+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高转移Bel7402-V13细胞株,Bel7402-V13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7d后形成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Bel7402中ESA+细胞相比,流式分析显示干细胞标志物[3人比例高转移丑<;17402-V13显著提高5.67倍(17.6±0.4¥33.1±1.5)。3(;17402-V13中ESA+细胞具有更强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94.8±7.5)%vs(52.3±6.9)%,P<0.01],侵袭能力提高1.51倍(397.7±79.4v262.0±40.1,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286v0.196,P<0.01),ESA+细胞Bel7402-V13在裸鼠皮下接种2xl02个细胞3月即可致瘤(3/6),而接种2xl02个ESA+细胞Bel7402细胞3月才能致瘤(1/6)。结论:获得高转移肝癌细胞株Be17402-V13,伴随ESA+细胞增加,其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细胞模型。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ESA CD90
  • 简介: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影响及其解剖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177;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CNS)WHOⅠ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种类及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好发部位、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一般特征。同时简要介绍了该组肿瘤常见分子遗传异常表现和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该组肿瘤上述特征和分子遗传异常改变认识。

  • 标签: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一般特征 分子遗传学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6例小细胞癌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肺癌诊断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