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各种急、慢性肾衰病人不断增多,血液透析病人也随之增多,而股静脉管术对于血透病人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股静脉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静脉置管术 病人 临床应用价值 血管通路 血透 人血
  • 简介:我们在外周中心静脉管(PICC)病人化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此种穿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保留时间长、留置管通畅,无回血及血栓形成,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PICC 穿刺方法
  • 简介:我院于2002年3月开始对硬膜外一点穿刺双导管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研制成的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是在传统(Tuohy)硬膜外穿刺针基础上研制而成。其结构简单,由针体、针管、针芯组成。经体外模拟试验成功后,并于4月应用于临床,获得了临床麻醉满意效果。操作方法与传统针大致相同,可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的椎体任一间隙双导管(同向、反向),推注药物,实施麻醉。本文介绍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一点穿刺,同向双管用于胸腹手术麻醉的应用体会。

  • 标签: 硬膜外置双导管穿刺针 胸腹手术 麻醉效果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硬膜外麻醉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病程早期可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积液可继发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管引流(PCD)治疗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9月~2011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早期胰腺、胰周急性液体积聚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接受保守治疗,61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h内接受超声引导PCD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D治疗组体温和血清CRP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假性囊肿发生率以及手术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管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内脏损伤,局部皮肤无严重感染,拔管后无瘘管形成。结论:超声引导PCD治疗胰腺、胰周积液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急性液体积聚 治疗结果 安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ICC管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预见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预见干预组成立预见小组:首先找出常规组存在的主要并发症即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管、过敏性皮炎及血栓并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其次针对性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PICC的系统化培训,理论和操作均合格者方可入选小组成员,干预组对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后,笔者对两组患者管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预见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管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患者 PICC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