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班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班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班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护理业务查房中应用基于护理重点的I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挑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肾脏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此实验的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50)和实验组(n=50)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及CTDI-CV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及CTDI-CV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ISBAR沟通模式 护理业务查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40例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施以优质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优质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自体毛发移植 瘢痕性秃发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75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37)和实验组(n=38)。对比组执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执行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应用于淋巴瘤化疗患者,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 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3月-2022.12月到本院介入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O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点环节 安全管理 介入手术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术后重点管道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脑出血术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8月,从中抽选出9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重点管道护理,对比2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管道护理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为95.56%,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对比,卡方值=5.0748 P=0.0242;观察组脑出血患者ICU住院期间管道堵塞率、脱落率、弯曲率、压迫率分别为:0.00%、2.22%、2.22%、2.22%,总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67%;对照组脑出血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24.44%:卡方值=5.4135 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术后采取重点管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情况出现,有助于提高患预后康复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 术后重点管道护理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率(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重点环节 不合格标本 认知 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身份识别错误、跌倒或坠床、药物混淆或错误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点环节安全管理 介入手术室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日前,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编辑完成的《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中,生物医药卫生领域的相关工作在规划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包括:①研制30个创新药物;②生物技术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③提升人口健康成为民生科技主要内容;

  • 标签: 医药卫生领域 科学与技术 生物技术 十二 国家发改委 中国工程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80 例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第1个疗程, 第2个疗程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重点部位护理 淋巴瘤 化疗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人员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导管置入重点措施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负责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36名医护人员当作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执行常规科室护理管理流程)、研究组(接受目标性监测与有效的干预)各18名,比较两组的依从性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预防措施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和有效的干预,是影响医护人员对预防措施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 标签: 医护人员 CLABSI 预防措施依从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