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病人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病人的影响分析

王梦竹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二病区

434000

摘要:目的:分析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75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37)和实验组(n=38)。对比组执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执行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应用于淋巴瘤化疗患者,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淋巴瘤;化疗;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作于人体任何部位,以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表现,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淋巴瘤容易发生转移,进而引起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不断降低生活质量[1-2]。目前,化疗作为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但同时也会损伤其他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淋巴瘤化疗患者采取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治疗效果。而相关研究显示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在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3]。为此,本文选择7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2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75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37)和实验组(n=38)。参照组男女比例22:15;年龄20~52岁,均值(30.16±4.67)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3:15;年龄20~55岁,均值(30.29±4.5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语言沟通功能健全;清楚本次研究内容;在知情告知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期参加其他研究;病例资料不全。

1.2方法

对比组执行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变化、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简单就安康教育、出院随访等。

实验组执行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1)整体护理: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淋巴瘤致病原因、临床症状、化疗治疗计划、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担忧和疑问,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分享自身治疗经验,获得社会支持,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定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迹象,并进行医生反馈和处理。(2)重点部位护理:①消化道:叮嘱患者保持清淡均衡和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同时,记录其每日餐食种类和数量,观察用餐后反应,以便及时发现恶心呕吐迹象,并给予相应药物支持;②穿刺皮肤:定期查看患者皮肤状态,指导其进行日常清洁和湿润剂涂抹,同时叮嘱患者选择宽松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③口腔黏膜:推荐患者使用柔软型牙刷和淡盐水,对牙齿进行每日清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其维生素B12预防黏膜损伤。④骨髓抑制: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升板和升白操作,同时监测体温变化,控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预防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比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

(1)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穿刺部位红疹+脱发乏力)患者数/总患者数×100%。(2)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穿刺部位红疹

脱发乏力

总发生率

对比组

37

4(10.81)

2(5.41)

2(5.41)

8(21.62)

实验组

38

2(5.26)

0(0.00)

1(2.63)

3(7.89)

x2

10.359

P

<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周围环境

社会关系

对比组

37

16.44±1.65

17.16±2.59

15.99±3.04

18.38±1.50

实验组

38

19.12±1.87

21.34±2.42

19.65±2.72

22.71±1.04

t

5.821

7.925

5.094

10.73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依据病理学特点,临床上将淋巴瘤划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且多发于30~40岁年龄群体中

[4]。截止到目前,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经临床实践总结认为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家族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以往采取的常规护理模式因为流程化和经验性的原因,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差异化的就医需求。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是一种同时兼顾整体护理系统性和重点部位护理针对性的新型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护理服务有效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比组更低,生活质量较对比组更高(P<0.05)。分析原因在于,对于消化道、口腔黏膜、穿刺皮肤等重点部位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预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能够在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加重。此外,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则能够帮助淋巴瘤化疗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这与杨阳[6]等人的研究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将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应用于淋巴瘤化疗患者,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广春.个性化护理在改善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23,36(11):168-170.

[2]王景芳,郭晓静,冀金亮.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淋巴瘤病人化疗后口腔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4):727-730.

[3]刘堂霞.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的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7):55.

[4]刘进.综合性护理模式在女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2,1(9):152-154,158.

[5]陈颖.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防护中的应用研究[J].母婴世界,2020(28):223.

[6]杨阳,张明,王妮.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模式对淋巴瘤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4):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