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飞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输液室,江苏 徐州 221018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普遍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调研中,以2022.4-2023.4为截点,选取本院急诊接收的90例输液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90例问卷中,16例患者选择环境问题,占比为18%,28例患者选择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占比31%,19例患者选择医护技术问题,占比21%;90例问卷中,50例患者选择满意,占比为55%,34例患者选择基本满意,占比为38%,6例患者选择不满意,占比为7%,本次护理满意度为93%。结论:急诊输液护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环境、医护人员态度及技术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同时完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恶病质患者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长海医院消化科行PICC置管的恶病质患者188例,均为消化系统疾病所致,BMI〈18.5。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取PICC常规置管法,即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以四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1%(81/90)及97.9%(9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P〈0.05)。结论恶病质患者置人PICC过程中,通过指压法可以有效减少PICC置管移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恶病质 PICC置管 移位 颈内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卵巢囊肿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94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47例)和对照组( 47例)。结果护理后,心理护理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 VAS评分改善情况、 SAS和 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疼痛情况,改善他们围术期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卵巢囊肿 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以此段时间入住我院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双号作为研究组(n=34),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相对较高(P

  • 标签: 乳腺癌 优质护理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程管理法对急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于 2018年 5月实施过程管理法,将 2018年 11月— 2019年 4月过程管理法实施前选取的 1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 2019年 6月— 2019年 11月过程管理法实施后选取的 120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过程管理法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过程管理法 急诊分诊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骨科首次及非首次异体输血病人输血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方法]对骨科108例住院病人异体输血开始和结束时的体温进行收集整理.[结果]骨科首次输血病人输血结束体温达低热者与非首次输血病人输血结束体温达低热,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3,P=0.661).[结论]骨科病人输血结束时体温达低热与病人是否为首次输血并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输血病人,都应提前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异体输血 体温 护理 骨科
  • 简介:目的寻找血液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的环节,制定和实施控制标准。方法检测反渗水、A液、透析器入口液、透析器出口液、B液、B液配制容器、B液盛装容器的细菌菌落数;将采取措施前后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器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1378.57士662.41cfu/ml,B液677.86±244.2cfu/ml,B液配制容器750±218.76cfu/cm^2、B液盛装容器10750±4475.36cfu/cm^2,污染严重,其余细菌检测均合格;采取措施前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析液的配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需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透析液配制清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并对透析液的采样监测部位及监测标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血液透析液 细菌污染
  • 简介:目的在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寻找一种能使病人主动排气、排液而不增加痛苦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病人吹气球,对照两组病人排尽胸腔内积气、积液及肺复张的情况、胸管留置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肺的复张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吹气球能增加胸腔内的压力,促进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进一步促进肺的复张,从而缩短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简单,病人乐于接受,直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吹气球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操作训练中应用自评式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操作技能、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中职班护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增加自评式过程性评价。[结果]期末外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2次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实际得分与自评得分有较高的相关性(r=0.615,P〈0.01)。对照组护生实际得分与自评得分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通过自评式过程性评价在操作训练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自我评价的正确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 标签: 自我评价 过程性评价 操作技能训练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质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90名断肢再植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优质护理,n=4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总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00.00%(45/45)高于对照组患者88.89%(40/45),(p<0.05);护理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断肢再植患者而言,可有效帮助其排除他因干扰,提升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断肢再植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新生儿窒息过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复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发生窒息的10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分配法,分别是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助产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新生儿评分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比较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新生儿评分,观察组的新生儿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更优,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数据有所差异(p<0.05);记录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过程中的实施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增加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复苏成功率和新生儿评分,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助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名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机采血小板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期间落实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对象即本院80例普外科患者,以2019年3月-2021年3月为实验对象的抽选时间,将患者均分成参比组、实验组的方法即抽签,40例患者为一组,一般护理管理于参比组护理中落实,护理风险管理于实验组护理中应用,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7.50%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参比组低,P<0.05。结论:院内普外科为患者实施护理期间,较易生成风险事件,在此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普外科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疾病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诊疗中配合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患者均为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84例经无痛胃肠镜诊疗的胃肠疾病患者,在其入院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数据对比,B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胃肠疾病 全程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如何降低健康体检过程中假阳性的发生率。方法:抽选2019年1月-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验的9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密封信封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体检前均为提前预约,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讲解,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详细讲解,对比两组假阳性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假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过程中受检者若未重视体检注意事项,且对体检注意事项认知不够,则易引发假阳性事件的发生,而体检中心人员针对不同的受检人群详细讲解体检注意事项,可有效降低假阳性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体检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在我院开展了一项研究,涵盖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小儿哮喘患者。实验组接受了健康教育介入,包括个性化教育、药物使用指导、自我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制定哮喘管理计划。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缓解程度和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了显著的哮喘症状缓解,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减少(P < 0.05)。此外,实验组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 < 0.05)。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改善幅度较小。结论: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全过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全过程优质护理。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不良事件情况等数据。结果 优质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