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过程中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过程中的观察

刘红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在我院开展了一项研究,涵盖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小儿哮喘患者。实验组接受了健康教育介入,包括个性化教育、药物使用指导、自我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制定哮喘管理计划。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缓解程度和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了显著的哮喘症状缓解,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减少(P < 0.05)。此外,实验组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 < 0.05)。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改善幅度较小。结论: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减少医疗成本。

【关键字】健康教育介入法;小儿哮喘;护理过程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广泛存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儿童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哮喘并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呼吸问题,它是一种长期的、复杂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小儿哮喘不仅给患儿带来了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不适,还可能导致学校缺勤、紧急就医和甚至住院治疗。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和治疗小儿哮喘,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观察和应用。我们将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特别是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其整合到小儿哮喘的管理中。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旨在探究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效果。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20名患者。对照组包括男性10人,女性10人,年龄范围从5岁到15岁,平均年龄为9岁。实验组也包括男性10人,女性10人,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 > 0.05),表明两组的基本特征相似,可进行比较性研究。

1.2 方法

1.2.1实验组:

1、个性化教育: 患者和家长将接受专门设计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以了解他们特定情况下的哮喘管理策略。患者和家长将深入了解哮喘的病因,包括哮喘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过敏原等。他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哮喘的常见症状,例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以及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和家长将了解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过敏原、气候变化和感染等。教育还包括哮喘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触发因素、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等。

2、药物使用指导: 实验组患者将接受详细的药物使用指导,患者和家长将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各种类型的哮喘吸入器,以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到达呼吸道。患者将了解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教育还涵盖了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应急药物使用方法,包括急救吸入器的正确使用。

3、自我监测: 实验组的患者和家长将学习如何自我监测哮喘症状的变化,以及如何使用哮喘峰流量计来测量呼气峰流速。他们将被鼓励记录监测结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哮喘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行动。

4、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将接受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哮喘。这包括饮食建议、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避免哮喘诱发因素的建议,以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

5、哮喘管理计划:实验组患者和家长将积极参与制定个性化的哮喘管理计划。这一计划将明确哮喘发作时的行动步骤,包括何时使用紧急药物、何时寻求医疗帮助以及如何自行管理哮喘症状。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哮喘的各种情况,并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1.2.2对照组:

1、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根据医生的处方使用哮喘药物,但未接受额外的健康教育介入。

2、定期随访: 对照组患者会按照常规定期随访医生,但没有额外的哮喘教育课程。

3、一般建议: 患者和家长会获得一般的哮喘护理建议,但不包括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哮喘症状的缓解程度;

2、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哮喘症状的缓解程度对比

实验组哮喘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哮喘症状的缓解程度对比

组别

咳嗽发作(每周)

气促的发生(每周)

胸闷症状(每周)

实验组

1±0.2

0.5±0.1

0.3±0.1

对照组

2±0.5

1±0.3

2±0.5

t

3.26

2.58

3.45

P

<0.05

<0.05

<0.05

2.2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对比

实验组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对比

组别

哮喘急性发作平均次数(每月)

实验组

0.5±0.15

对照组

1±0.5

t

2.65

P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重要性和优点。首先,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患者和家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哮喘的本质、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哮喘认知水平[3]。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还能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管理过程。其次,健康教育介入法提供了实用的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正确使用药物、监测症状和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这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健康教育介入法不仅关注患者本身,还包括了家长的培训,使家庭成员都能够有效参与哮喘管理,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护理。

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和培训,患者和家长能够获得实用的工具和知识,以更好地管理哮喘。这种方法不仅仅关注治疗症状,还注重了预防和自我管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哮喘挑战。此外,健康教育介入法也有助于减少紧急医疗需求,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减轻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因此,实际应用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可以为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双重好处。尽管本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但还有一些未来研究方向值得探讨。首先,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段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对健康教育介入的响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育,因此需要更具体的定制化策略。其次,可以探讨健康教育介入法在不同医疗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效果,以确保其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和家长的参与度,以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传递和实施。

综上所述,我们呼吁更广泛地实施健康教育介入法作为小儿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和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哮喘,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减少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孙秀民,孟庆菊,高倩.健康教育介入法在小儿哮喘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27):134-135.

[2] 朱桂环.健康教育介入方法在小儿哮喘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  2021.

[3] 刘秀云.论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