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柳州市铁路2型糖尿病(T2DM)职工糖尿病肾病(DN)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DN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19例铁路职工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且测定空腹血糖(FPG)、非空腹血糖(NF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脂、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数据,将患者分为肾病组及非肾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DN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铁路T2DM患者职工中,合并DN有192例,患病率达 60.3%(参考UACR);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病程≥10年、未监测血糖、未控制饮食、不经常运动、血糖不达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胰岛素治疗是铁路T2DM职工发生D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柳州市铁路T2DM职工DN患病率总体较高,其中病程≥10年、未监测血糖、未控制饮食、不经常运动、血糖不达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胰岛素治疗是铁路 T2DM职工发生DN的危险因素,需要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该职业T2DM人群的DN发生风险。

  • 标签: 2型糖尿病 铁路职工 糖尿病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合理规范化的慢病管理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平凉市铁路社区接受慢病管理的1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大于6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kg/m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小于7.0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小于11.1)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52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化管理基础上接受糖尿病慢病管理。比较两组2年后体重指数(BMI)、血脂(TC、TG、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慢病管理体系  社区慢病预防管理 糖尿病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索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在人牙周膜干细胞体外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进行细胞膜抗原鉴定;实验分为三组:A组为PDLSC未诱导组,B组为PDLSC骨诱导组,C组为1,25(OH)2D3+PDLSC骨诱导组。21d后利用化学定量法检测三组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RUNX2、Ⅰ型胶原(COLⅠ)和ALPmRNA表达。结果PDLSC高表达CD29和CD44,而低表达CD31和CD45;且21d后三组细胞钙含量及ALP含量:C组>B组>A组;OCN、RUNX2、COLⅠ和ALPmRNA表达为C组>B组>A组。结论1,25(OH)2D3可促进PDLSC的体外骨向分化,并可加速PDLSC细胞基质的矿化。

  • 标签: 人牙周膜干细胞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塑纤维桩与预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治愈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因牙齿缺失于本院接受种植牙口腔修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依据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n=42)接受可塑纤维桩治疗,观察组(n=42)接受预纤维桩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口腔功能、口腔健康恢复差异。结果:(1)口腔功能:口腔修复前咬合力、咀嚼效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修复3月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口腔健康: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牙周健康指标(PD、PLI、AL、GBI)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纤维桩在种植牙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口腔功能改善、修复效果优于可塑纤维桩,且可在积极维护患者种植区牙周健康同时,积极维护种植牙效果。

  • 标签: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Gefitinib对大鼠骨内膜来源干细胞(EDSCs)增殖及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实验组予以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Gefitinib100mg/kg·d灌胃,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的甲基纤维素灌胃;术后1周取双侧股骨及胫骨,分别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EDSCs进行体外增殖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第3代(P3)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p15、p16、p21、p27)的表达。骨诱导14d后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骨分化21d后行vonKossa染色,并提取mRNA做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比骨分化相关基因(osteocalcin、bsp、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EDSCs与BMSCs的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Gefitinib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Brdu检测发现其对BMSCs的抑制(11.15%)比对EDSCs(0.25%)更明显;细胞周期检测可见EDSCs处于GO/G1期和S期的细胞量增加,处于G2-M期的细胞量明显降低;ALP染色可见EDSCs阳性,细胞数升高率(53.31%)明显高于BMSCs(25.04%);EDSCs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103.9%、58.0%、117.3%、105.1%)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39.3%、38.4%、24.5%、83.4%),对EDSCs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加百分率(分别为247.O%、289.9%、66.1%、233.2%)明显高于BMSCs(分别为106.5%、186.4%、41.7%、190.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抑制剂Gefitinib抑制EDSCs和BMSCs增殖,但促进其骨分化,且对BMSCs增殖抑制更明显,对EDSCs的分化促进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髓细胞 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元样PC12细胞对C3H小鼠肌干细胞C2C12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PC12细胞和C2C12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2C12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C2C12细胞与已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与未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对PC12细胞的促分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条件下C2C12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测与PC12细胞共培养3、7d后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条件下,NGF诱导PC12细胞呈现神经元样特征:具有细长的细胞突起,并阳性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已经分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实验组DNA合成前期的C2C12细胞所占百分比(77.2%±0.4%)较空白对照组(71.0%±0.6%)和阴性对照组(70。8%±0.8%)高,反应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22.8%±0.4%)较空白对照组(29.0%±0.6%)和阴性对照组(29.2%±0.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高于同一培养时间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分化。

  • 标签: 成肌细胞 小鼠 近交C3H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进行AS患者滑膜和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收集第1代的滑膜细胞培养液上清液,应用此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分别于0、5、10、15、20d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水平,并于25d时进行钙结节染色。结果在应用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的第10天,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在第15天达到高峰。第25天时进行钙结节VonKossa染色,发现有钙结节形成。结论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滑膜 韧带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哈尔滨铁路管内旅客列车二次供水水质卫生情况,并为改水提供理论依据,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方法 收集并分析哈站、哈西站始发旅客列车 2016-2019年二次供水监测数据。结果 对四年二次供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体合格率仅为 62.5%,影响水质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微生物指标和消毒指标。 结论 哈局管内近年来二次供水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提高供水质量,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旅客列车 二次供水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随机抽取本县初级中学校 3 所,高级中学2所,根据整群抽样法,每个初级中学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及高级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各 1个班,共抽取15个班,共 1036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周期为 2 个月,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中学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预防和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对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病防治知识 知晓率 学生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RNA介导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BMSCs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细胞株分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C3T3-E1细胞株)、BMSCs-EXO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EXO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 mimic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mimic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NC- mimic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共同培养)及BMSCs-miR-326-EXOS-NC inhibitor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共同培养)。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iR-326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矿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分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LP、OPG、BMP2、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SCs-EXOS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升高,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BMSCs-EXOS组及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与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相比,BMSCs-miR-326-EXOS-mimics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升高,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BMSCs-miR-326-EXOS-NC inhibitor组无意义(P>0.05),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降低,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26可通过抑制TNF-α及NF-κB蛋白而促进BMSCs骨分化。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326 成骨分化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固胎汤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中夏桂"七、五、三"奇数律理论的临床应用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补肾健脾固胎汤合并地屈孕酮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内容包括: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腰酸缓解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孕酮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补肾健脾固胎汤 早期先兆流产 奇数律理论
  • 简介: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侏儒相关转录因子(Runx-2) 联合培养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检测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EGb)能否抑制由活化血小板刺激引起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coronaryarteryebditgekuakcells,HCAECs)中NF-κB的表达,并降低炎症因子血管黏附蛋白-1(vascaluradhesionproteinl,VA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nkin-6,IL-6)的生成。方法活化血小板刺激HCAECs建立氧化应激模型,使用银杏叶提取物(4、40、400μg/ml)进行干预后,通过WesternBlot检测NF-κB(p65、PP65)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AP-1,IL-6的生成量。结果活化血小板刺激HCAECs可引起目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检测结果显示治疗量的EGb能显著抑制p65,PP65的表达及VAP-1、IL-6的生成,并成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活化血小板刺激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p65,PP65的表达,并降低VAP-1及IL-6的生成。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白细胞介素6 血管黏附蛋白-1 核转录因子 P65 PP65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Ramsay)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麻黄碱使用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时将医生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黄碱试验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不仅苏醒迅速,且镇痛效果可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 七氟烷吸入麻醉 麻醉效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
  • 简介: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羟基磷灰石复合二氧化锆(HA/ZrO2)生物材料的新型组织工程骨,并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体外的骨能力。方法采用有机泡沫作为模版,干铺烧制法制备新型的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电镜观察新型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生物力学试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采取1岁龄健康beagle犬骨髓分离原代BMSCs进行培养,建立双基因修饰的BMSCs复合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的共培养体,构建新型组织工程骨。实验分为4组:未转染组,只转染BMP-2(BMP-2组)和VEGF165(VEGF165组)单一目的基因的BMSCs,以及转染BMP-2、VEGF165共基因慢病毒的BMSCs组(BMP-2+VEGF165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骨分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的分泌。结果新型材料电镜下其表面整体呈多孔状,孔径125~550μm,各孔之间存在缝隙联结;其平均抗弯强度为812.25MPa,最高可达987.12MPa;共培养体建立后扫描电镜观察转染后的BMSCs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状况良好,双基因联合转染组细胞分泌基质旺盛;BMP-2+VEGF165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F=1029.39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不同阶段发现成骨细胞早晚期分泌的骨Ⅰ型胶原及骨钙素特异性蛋白。结论新型的蜂窝状HA/ZrO2梯度生物材料是一种合适种子细胞生长的支架材料,并且其力学满足人体四肢承重骨的需要;VEGF165、BMP-2双基因转染BMSCs后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其在体外的骨分化。

  • 标签: 组织工程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基因 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把30例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与31例前列腺炎纳入,研究最初时间为2020年1月,最终截止为2021.1月。根据疾病类型分为不同组别,前者为试验组,后者为对照组,均给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数据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的ADC值最高值、最低值与平均值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DCE-MRI对比中,试验组以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Ⅱ型为主,且试验组的SImax指标高、Tmax指标低(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能够确定病灶性质,有着良好鉴别价值。

  • 标签: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