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综合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肝素、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者的疗效。方法:研究以结核性胸膜炎者为样本,针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均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入选,其中20例行肝素注入,另20例行尿激酶注入,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基础组,评估肺功能及有效性。结果:用药前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P>0.05。用药后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相符,在基础组比实验组低,P

  • 标签: 尿激酶 疗效对比 肺功能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口腔冷疗法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口腔粘膜炎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100 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其中,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采取口腔冷疗法,两组患者均参照移植期间口腔粘膜炎评分、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等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对比,一般组粘膜评分 0 分: 38 例, 1 分: 35 例, 2 分: 29 例, 3 分: 11 例, 4 分: 1 例,而观察组粘膜评分 0 分: 35 例, 1 分: 30 例, 2 分: 15 例, 3 分: 4 例, 4 分: 1 例, P> 0.05;两组 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一般组 3级黏膜炎 16.67 %( 3/50 )例,观察组 3级黏膜炎 5.53 %( 1/50 )例, 观察组优于一般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应用冷疗法可以有效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发炎,对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冷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粘膜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间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的设为实验组,两组各有患儿29例,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间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护理的设为实验组,两组各有患儿29例,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慢性硬下血肿经一侧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6例双侧慢性硬下血肿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3)。参照组予以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使用经一侧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恢复率是96.97%,参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1.82%,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参照组发生5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双侧慢性硬下血肿经一侧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一侧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混杂密度慢性硬下血肿(CSDH)采用钻孔引流及微创穿刺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CSDH患者48例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的病例为24例。对照组开展的为钻孔引流术,试验组开展的为微创穿刺术,评比两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性的短于对照组,残余液体量显著性的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数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钻孔引流术,混杂密度慢性硬下血肿选择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术 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与HRZE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7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行莫西沙星联合HRZE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脑脊液指标中脑脊液压力、葡萄糖、蛋白定量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与HRZE方案治疗能够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利奈唑胺 莫西沙星 HRZE方案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系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常规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系剥离法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标本由Trocar取出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系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标本取出难度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系膜剥离法 急性阑尾炎 术后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协调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 -2019年 10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8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协同护理的试验组,每组各 43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上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 30例。给予对照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为 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是患者眼部遭到多种病毒感染导致患者眼部溃疡、水肿或者充血等【 1-2】。病毒性角膜炎常见疾病类型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因为此病有较高致盲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学习,所以在确诊后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治疗【 3-4】。为研究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了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来治疗的 6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34例,女性 26例,年龄在 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 52.35+10.02)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 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16例,女性 14例,年龄在 20~ 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4.62+12.35)岁。观察组男性 18例,女性 12例,年龄在 19~ 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0.66+12.27)岁。 60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时间在 3d~ 2个月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 10.32+1.3) d。 60例患者中患有树枝状角膜炎患者 28例,观察组 15例、对照组 13例;地图状角膜炎患者 17例,观察组 12例,对照组 5例;圆盘状角膜炎患者 15例,观察组 3例、对照组 12例。 60例患者中初发角膜炎 43例,复发 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国药准字 H20050406)进行治疗, 3滴 /次, 3~ 4次 /d。连续治疗 14d。     1.2.2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使用 1000000U干扰素、 2%的多卡因 1mL稀释或者溶解后,注入到患者球结膜下,注射之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1次 /2d,连治治疗 14d。     1.3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病,主要发病时期为青壮年时期,其发病率以及致盲率是所有眼科疾病中的首位【 5】。治愈后当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比如在经期、感冒或者发热、局部或者全身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就会引发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有关研究证明,病毒性结膜炎发病原因和患者身体免疫情况相关,在免疫力低下时期引发患者调节系统紊乱,从而导致病毒性角膜炎发生。    目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方式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由于此病有难根治特征,因此在日常中只能及时预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是一种抗病毒抗苷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更昔洛韦进入到遭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已经被病毒释放的特异性胸苷激素在更昔洛韦的作用下转变为单磷酸更昔洛韦,然后通过人体细胞激素酶逐渐转换为三磷酸更昔洛韦,而三磷酸更昔洛韦的主要作用是将病毒抑制【 6】。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患者治疗。    干扰素在是广谱抗病毒的有效药物,可以保护任意靶细胞,可预防人体内的病毒扩散。相关报道指出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感染中,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注射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仅使用干扰素治疗患者患者病情改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时间为( 3.12+0.4) d,溃疡角膜愈合时间为( 5.2±0.4) d。观察组视力改善 <0.1的为 0例,改善 0.1~ 0.5有 3例,改善 >0.5的有 27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证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咽部疼痛好转时间在 3~ 5d之间。该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该研究证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良好效果,既避免了仅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的局限性,有减少了干扰素治疗的范围限制。因此,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结合干扰素疼痛减轻时间、溃疡角膜愈合时间,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治疗中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和滴眼液(阿昔洛韦)的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1~2020.1时段在我院就诊的角膜炎(单胞病毒性)患者86例,以治疗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滴眼液(阿昔洛韦)所在组分别以实验、对照组命名,例数均分,对呈现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凝胶呈现的疗效更为突出,即治疗总有效率增长明显,且患者复发率和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角膜炎(单胞病毒性) 更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性肾病的疗效及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时期内收治的性肾病患者共8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B组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血清PLA2R、NGAL水平较低,25(OH)D3水平较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肾病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模式,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血清水平,可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 小剂量激素 膜性肾病 总有效率 血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