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红十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在中国,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都设有红十字标志。其实。中国古代的医药行业也有自己的标志和招牌,在老百姓心中它们已经成为医疗救助的代名词。

  • 标签: 医药行业 古代 葫芦 红十字会 医疗机构 代名词
  • 简介: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结合医疗行业自身的特点,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综合目标管理。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医院制定了综合目标管理体系,确定管理原则,按照管理干部岗位分门别类地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 标签: 目标管理 实践 医院中层管理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将参加“示范工程”的3个病区60名护士为试验组,其他选择未参加“示范工程”的3个病区42名护士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结果试验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问题工作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两组护士在护理专业、时间分配、工作环境、患者护理,以及工作压力源总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管理方面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士在情绪耗竭、倦怠和成就感低落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示范工程”和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男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22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AD阳性组(111例)CAD阴性组(11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浆Lp(a)和He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男性C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Lp(a)水平≥0.3g/L时,可以引起CAD的发生(OR=5.04,95%CI1.88~13.51,P=0.001)。而HcyCAD的发生无相关性(OR=1.35,95%C10.63~2.89,P=0.443)。但当考虑两个因素交互作用时,血浆中较高的Lp(a)和Hcy水平是CAD发生的危险因素(D尺=11.54,95%C12.62~45.61,P=0.003)。结论血浆Lp(a)和Hey水平升高可能加快男性CAD的发病进程。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男性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慢性前列腺炎(C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并探讨CPBPH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常规检查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EPS-WBC),了解CP患病情况,并将受试者按EPS-WBC分为0~4个/HP组、5—10个,HP组、≥11个/HP组,分析各组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结果cP患病率为23.39%(40/171),BPH患病率为67.25%(115/171)。TPV以EPS—WBC5~10个/HP组最大[(42.90±29.00)m1],EPS—WBC0—4个/HP组[(33.83±14.00)m1]、EPS—WBC≥11个/HP组[(30.60±11.71)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S—WBC0~4个/HP组EPS—WBC≥11个/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PVR、IPSS评分QOL评分虽都以EPS-WBC5~10个/liP组最大,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WBC5~10个/HP组Q一最小,为(12.71±4.25)ml/s,EPS—WBC0—4个/HP组和EPS—WBC≥11个/HP组分别为(14.86±5.43)、(12.99±4.01)ml/s,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中,CP的患病率较高,CP炎性反应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治疗BPH的同时,莺视控制CP.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刀传统方式(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9例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辅助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52例)和电刀组(32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随访期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钙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l(2.09±0.25)mmol/L比(2.25±0.07)mmol/L、(1.65±0.12)mmol/L比(2.23±0.09)mmol/L,P〈0.05],之后逐渐升高,超声刀组于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电刀组于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超声刀组术后第1、2、3、5天血清钙水平明显高于电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低血钙发生率11.4%(40/352)明显低于电刀组44.3%(145/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患者手术前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刀组患者术后PrrH水平显著下降[(25.69±14.29)ng/L比(45.67±19.73)ng/L,P〈0.05],两组治疗后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21例,发生率为6.42%(21/32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92%(3/327),超声刀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3例,发生率为0.85%(3/352),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超声刀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较电刀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电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相比,超声刀辅助下的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的影响较小,且显著降低了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超声刀 电刀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患侧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B组)。观察两组阻滞平面及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麻醉后5min,A组感觉阻滞范围为患肢L1-L3,B组感觉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为Ⅰ级,麻醉成功率均为100.0%,术后48h随访无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30min内SBP、DBP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10、20、30min时的SBP分别为(128.67±8.33)、(121.03士8.17)、(129.96±7.91)mmHg(1mmHg=0.133kPa),DBP分别为(71.21±5.75)、(70。03±4.11)、(82.85±4.22)mmHg,显著低于麻醉前[SBP、DBP分别为(148.15±7.71)、(85.03±5.96)mmHg](P〈0.01),A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患者踝部手术的麻醉,可达到蛛网膜下隙阻滞相同的效果,且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蛛网膜下隙阻滞更轻的优势。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蛛网膜下腔
  • 简介:目的比较纤维喉镜联合鼻内镜单纯鼻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联合鼻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鼻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60/62)比80.65%(50/62)],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8%(6/62)比61.29%(3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喉镜联合鼻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弥补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不足,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单纯鼻内镜手术.

  • 标签: 内窥镜 喉镜 上颌窦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全面衰退量表(G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0.47)mmol/L比(5.28±1.12)mmol/L、(1.87±0.25)mmol/L比(3.32±0.35)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0.27)mmol/L比(1.08±0.29)m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14.52±2.83)分比(11.85±3.32)分、(13.11±2.58)分比(11.79±3.04)分,P〈0.05],ADL评分和G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6.07±4.57)分比(46.39±6.07)分、(4.15±0.38)分比(5.72±0.48)分,对照组:(41.52±5.31)分比(46.18±6.63)、(5.24±0.41)分比(5.65±0.51)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阿托伐他汀 多奈哌齐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不同分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腹型、肾型及单纯型(AP)患者各18、15及20例,比较以上三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时间(w)的差别。结果三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单纯型,而单纯型患者明显高于肾型,三者当中任意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门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单纯型AP患者为参照,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肾型明显降低,该现象在腹型及肾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起到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分型 D-二聚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128例SCI患者分为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35例)、IMT增厚组(50例)、稳定斑块组(2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19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LPA、MMP.9水平,并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浆MMP.9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2.31±21.79)、(219.62±32.51)、(279.11±36.83)、(382.43±41.92)μg/L比(96.54±21.34)μg/L和(1.91±0.42)、(2.15±0.39)、(2.69±0.51)、(3.27±0.48)μmol/L比(1.69±0.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中,血浆MMP-9和LPA水平逐渐升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MMP.9和LPA水平颈动脉IMT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r=0.679,P〈0.01)。结论血浆MMP-9和LP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IMT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并为SCI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溶血磷脂素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