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宝莲灯前传》的热播以及媒体上《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的热炒,近年来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如二郎神、精卫、哪吒、白蛇、孙悟空、猪八戒、七仙女等纷纷从神话角色中脱颖而出,演变成为具有现代市民生活特色,充满种种性格张力,历经离奇爱恨情仇的电视剧人物形象。有论者指出:“类型的概念被借用到电视节目中,

  • 标签: 猪八戒 情感消费 符号化 话剧 原型 人物形象
  • 简介: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爱情结局,以“尘”的形式,在惨烈的真实中流露出东方色彩的“圆满”之美。因为爱情主题,雨果寻找到了对立冲突中的圆满与和谐。也因为爱情主题,雨果的心灵跨越了文化和地域的阻隔,与东方丈化形成一种内在的默契。

  • 标签: 雨果 东方色彩 爱情
  • 简介:加拿大电影导演大卫·克罗南伯格擅长用惊人的身体形象去讲述故事,并通过身体进行存在的思考。本文通过具体作品,从叙事、电影化身体两方面对其身体电影表现手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分析了这些身体与影片意义的关联。大卫·克罗南伯格不仅在叙事上、视听语言上都对身体进行了突破性的创作,而且还将这些身体形象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

  • 标签: 大卫·克罗南伯格 身体化电影 电影化身体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象改造已成为日间电视的一个主打节目,带有诸如《珍妮·琼斯秀》(TheJennyJonesShow)和《萨莉·杰茜·拉斐尔秀》(SallyJessyRaphael)这样的脱口秀节目的特色(布莱蒂奇,7;霍尔-加拉格尔与皮考特-赫伯特,60)。

  • 标签: 女性气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同质化 脱口秀节目 自尊 拉斐尔
  • 简介:自古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植根的土壤大大决定着植物生长的样态。在媒介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电影终将走下银幕,遍地开花"的论断在数年前即已不算"预言"。但数百部的产量、30%的票房增速,跨越电影、电视、电脑、手机四屏……并非所有前瞻者都曾预见媒介融合时代的电影创作将以如此多样的方式刺激着电影市场的迅速壮大。

  • 标签: 主旋律题材 类型化 近距离 转型 突围 电影市场
  • 简介:“知青”影视作品作为当代文化热点,不时地拨动着社会的审美神经。影像艺术的“知青”历史与“知青”历史文本的“间性”,“知青”历史真相的政治书写、个人化书写以及人性书写,都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知青”运动40年后再次聚焦此地,成为触发当前对“重述历史”这一美学现象思考的契机。

  • 标签: 历史重述 “知青”运动 艺术化的历史 历史文本 文本间性
  • 简介:根据《综艺》杂志1993年的利润表,投资回报率显示,1993年最赢利的电影不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豪华的恐龙巨片《侏罗纪公园》(回报率为13.79:1),而是李安执导的温和的跨文化社会喜剧《喜宴》(回报率为23.6:1)。这部影片在财务上的成功(全球毛利为3000万美元)还伴有广泛的影界好评,包括一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和来自西斯凯和艾伯特(SiskelandEbert)的极具商业重要性的“两个大拇指向上”(“twothumbsup”’)。

  • 标签: 《喜宴》 独立电影 文化身份 边缘化 投资回报率 《侏罗纪公园》
  • 简介:社会媒体平台促进了粉丝群体的互动和粉丝经济的空前繁荣。社会媒体中粉丝经济的传播存在动态交互的传播机制,新的传播机制中所涉及的社会媒体传播机制的关系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粉丝电影”在微博中传播为例,深度探索社会媒体时代,粉丝经济呈现传播的新特征及模式,对粉丝经济的传播模式进行挖掘,更好地把握粉丝经济产生的影响,为社会媒体中粉丝经济的传播模式提供一个新的问题思考框架。

  • 标签: 社会化媒体 “粉丝电影” 粉丝经济 传播机制
  • 简介:<正>到目前为止,在文化历史中,狂欢节和倒置的重要理论已被运用于早期现代欧洲,象迈克黑尔·贝克亭所著的最著名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它们被运用于对喜庆实践和剧院转向等级制度,以及权威和权力混乱的种种联系进行参考指导,它包括从阶级、性别和年龄,一直到审美和宇宙论。但是,当来到这个工业和后工业的世界时,一种文化理论的势力屏障依然存在,好象自从1800年以来,大众的文化,特别是电视,没有和近代前的狂欢节性质在形态和哲学上仍保持有效的连续性。在这篇短论里,我把贝克亭的狂欢节性质的理论与电视、肥皂剧、游戏竞赛节目和杂耍联系了起来。用

  • 标签: 狂欢节 肥皂剧 电视观众 大众文化 情节剧 现实主义
  • 简介:201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十四集系列人文纪录片《荆楚社科名家》,纪录了十三位湖北省荆楚社科名家的大家风范。我们承担了第九集《夏振坤: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的编导任务,回顾创作过程及台前幕后的细节,至今仍然心潮澎湃。夏振坤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诸领域均有突破和建树。

  • 标签: 人文纪录片 现代化 编导 中国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诚心
  • 简介:本文通过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加油!向未来》等一系列节目中的表现,解析主持人类型问题所引发的主持理论的现象学思考.节目素质与主持人素质相契合的概念构造在新的传播语境中生成所面临的一些传统的突破是本文的理论驻足点.

  • 标签: 撒贝宁 主持 类型化 标签 表演 想象
  • 简介:一、本土策略在大众传播机构中,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介的"代言人",在特定时空间里活动,其行为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对于地方主持人来说,如果从空间看,他们面向的受众是以本土为主。因此,其角色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他们"声名鹊起"的一条重要捷径。

  • 标签: 本土化策略 传播机构 角色功能 特定时空 地方台 形象管理
  • 简介:纪录片的栏目运作是纪录片在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作为纪录片主要经营机构的电视传媒,找准适合的纪录片栏目经营内容与对象定位,摸索出适合电视媒介自身发展规律的一整套运作体系,逐渐使电视台体制内的纪录片生产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空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 标签: 纪录片栏目 栏目化运作 市场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 电视传媒 经营机构
  • 简介:创意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文化影响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其作用表现在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上。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长了10倍。增长速度之快超过目前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产业水平也登上了新台阶。

  • 标签: 票房收入 中国电影业 产业化发展 国家进步 经济时代 文化影响力
  • 简介:戏曲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极为独特的电影类型之一,而越剧电影又是戏曲电影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年”时期的越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在越剧电影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现之前,戏曲片还停留在对舞台的记录上,没有完全脱离舞台。直到它的出现,戏曲电影才开始突破舞台的限制,从戏曲纪录片向戏曲电影发展。作为第一部在香港发行的新中国越剧电影,为沪港两地电影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粤剧戏曲片的创作热潮和黄梅调电影的诞生。本文试图将历史与文化和电影分析研究相结合,从多元角度勾勒出一部伟大电影的史学脉络和艺术价值。

  • 标签: 十七年 越剧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沪港交流
  • 简介: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印度几乎保持每年生产1000部以上电影的纪录,堪称全球电影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研究报告,印度电影产业的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1500亿卢比,2019年有望升至2000亿卢比。随着印度电影在全球影响力的增加。

  • 标签: 印度电影 吸引力 全球化 元素 视域 书写
  • 简介:丹麦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后再度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逐渐向国际阶段过渡。作为亚文化范畴的丹麦电影以民族志的书写范式为标准,在"街角"和"宗教"两大社会基本主题上颠覆传统思维,实现了艺术突破,既摆脱了全球进程中民族电影内容匮乏的困境,也为国别电影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策略参考。

  • 标签: 丹麦电影 民族志书写 街角 宗教 国际化
  • 简介: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电影又成为论坛的一个主题。从1906年美国人斯蒂·沃德制作的《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算起,世界动画电影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就中国动画而言,从1926年上海的万氏三兄弟的作品算起今年也正好诞生80周年。最近,国家

  • 标签: 动画片 电影制作 民族性 原创 产业发展 作品
  • 简介:表演艺术教育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多元的教育理念和深刻变化的市场冲击下该如何坚守,这是当代表演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难题。比较台湾与内地表演艺术高等教育的差异,使这样的思考更具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表演艺术 现实主义 艺术教育 多元化
  • 简介:该片剧作文本是一次"历史"与"现在"的时代置换。传奇故事、喜剧因素、娱乐功能、取悦当代青年观众成为剧作关键词。对比与反衬是该片人物塑造的神来之笔。时间维度下的文本,使很多选择不再是孤立与封闭的,它背后必将带出具有时代印记与文化印记的丰富意义。

  • 标签: 文化印记 社会学意义 文本置换 类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