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莫斯科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尤里·洛特曼在意指过程的模式方面为符号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简要介绍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的意指过程的些基本原则,包括:(1)代码复数原则;(2)不相容或不可译原则;(3)自我交际原则;(4)符号继承原则;(5)符号域原则。

  • 标签: 洛特曼 遗产 意指过程模式化 原则
  • 简介:《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刊登了张建华先生的文章《亚历山大二世和农奴制改革》,在肯定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功绩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861年的改革是项极其保守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与俄国农民及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扑灭革命烈火,走向绝对反动,死在革命者爆炸中。

  • 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 君主立宪 基层民主制度
  • 简介:评论家普遍认为,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界,布罗茨基传播最广、更受推崇的不是他的俄语诗歌,而是他的英语散文。作为布罗茨基唯单独成书的散文作品——《水印:魂系威尼斯》,可堪称“20世纪所有有关威尼斯的记述中最为优美而又经典的部书”,尤其拓展了布罗茨基俄罗斯域外散文写作的地理和时空。诗人用印象主义的散文讲述着他与威尼斯城的17年长恋,开启作家给自己心爱之城书写情书的旅行随笔模式。本文以解读布罗茨基情书的钥匙打开《水印:魂系威尼斯》的经典创作空间,呈现这封“匿名情书”所系的布罗茨基与威尼斯城的情之所起、痴迷、忠贞到所终的世爱恋,聆听和理解布罗茨基缘何倾情这座有着“时间之城”、“目光之城”、“水上之城”以及“命运之城”称谓的威尼斯城。

  • 标签: 《水印:魂系威尼斯》约瑟夫·布罗茨基 威尼斯城 情书
  • 简介:叙述主观是语篇建构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的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的变化,叙述主观的手段和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叙述。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
  • 简介:В.Л.马赫林在纪念巴赫金的研讨会上,号召自己的同行在不确定的段时间内“从方法论上不使用巴赫金的切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概念———对话、狂欢、时空……”①,他清楚他说的是什么。这与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的著述热情意义相同。伯恩斯坦曾号召以放弃马克思理论最...

  • 标签: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拉伯雷 狂欢节 文艺复兴时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俄国文学,在经历了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的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的成就及影响最大。在两代象征主义的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的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
  • 简介:俄罗斯诗歌史上有过三次发展高潮,第次高潮以普希金为代表,被后人誉为“黄金时代”;第二次高潮般指“白银时代”;最近次,“即第三次,当代研究家称之为‘诗歌时代’(B.B.科瑞诺夫),发生在上个世纪中叶,即六十年代,尽管这里所说的‘六十年代’诗歌按年历在五十年代初期便已显露”。显然,俄罗斯诗歌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与赫鲁晓夫掌权时的“解冻”不无关联。

  • 标签: 俄罗斯 行吟诗歌 生活体验 艺术风格 语言
  • 简介:1916年5月6日,在回答初登文坛的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的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是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来表述的。”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自己的系列作品中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存在于生命的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阿扎尔》和《人的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弗隆斯基的母马佛洛佛洛在多个方面相似。这其实反映了托尔斯泰宗教观的转变:他从个彻底的异教徒转变成为个所谓的“基督徒”,但他却始终未能洞悉基督教中灵与肉神圣合的奥秘。

  • 标签: 安娜 合一 相似性 动物性 象征 神性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起。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角分析测试文本的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的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的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的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步认识标准测试中“非标准”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为提高标准测试的效度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