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首先由汉语母语对3245个学习输出的V+N宾搭配进行了可接受程度判断,然后统计分析了母语对学习输出搭配标注的可接受度数值,发现在学习输出的搭配中,10.01%是母语不能接受的搭配,不能接受的搭配集中分布在双音节动词组成的搭配上,比例达83.38%。文章又以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语言水平作为变量,分析了影响词语搭配可接受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的语言水平与词语搭配的接受程度呈复杂的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词语搭配教学应该贯穿教学始终,大规模语料库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学习输出搭配的标尺,词语搭配教学不应该过多采用隐性教学的方式。

  • 标签: V+N宾搭配 学习者输出的V+N宾搭配 可接受程度 词语搭配教学
  • 简介:通过分析120篇汉语二语作文,探索汉语二语学习产出型词汇水平和作文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产出型词汇水平由词汇丰富性衡量,包含词汇密度、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发现汉语二语学习产出型词汇水平各衡量维度和学习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一致。词汇准确性与作文质量最紧密相关,词汇复杂性与作文质量呈现显著相关,但是词汇密度与作文质量无显著相关。词汇多样性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测量方式不同,词汇多样性与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也不同。另外,学习词汇丰富性受话题熟悉度的影响,不熟悉话题对学习的词汇准确性和(或)复杂性具有推动作用。

  • 标签: 产出型词汇水平 词汇丰富性 写作质量
  • 简介:”“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袁本良“”“所”“之”三字的功能性质和用法特点,在语法学界一直是倍受关注而颇多歧见的问题。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从句法转换①这一特殊的视角来观察这几个虚词,见解颇为深刻,对...

  • 标签: 《中国文法要略》 “之” “所”字 主谓结构 名词化 句法
  • 简介:文章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就如何监测与搜获新词语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全文包括三个部分:从“粉丝”说起;关于跟踪相对新词语的问题;新词语监测工程及其实施方略。

  • 标签: 新词语 原有词语 监测 搜获
  • 简介:词汇知识是语言理解的关键和语言产出的基础,其中产出性词汇知识对口语与书面语输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非汉语环境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的作文为语料对二的书面语输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类学习写作质量差异显著,由此对二的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差异及其对写作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裔与非华裔学习的产出性词汇知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各项词汇知识变量对写作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究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建议。

  • 标签: 华裔 非华裔 产出性词汇知识差异 写作质量
  • 简介:去动机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以克罗地亚汉语学习为例的欧洲汉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这些汉语学习去动机的现状,运用SPSSl7.0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去动机主要受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所占比例最大;针对这三个因素,找出去动机的成因,提出解决去动机的策略,学生才能重拾自信心,有效避免和减少去动机,找回学习兴趣,减除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汉语水平。

  • 标签: 去动机 汉语学习 因素 教学启示
  • 简介:美国纽约皇后区鸣远中文学校青少年儿童夏令营日前举行结业典礼,近400位小朋友在台上歌唱、舞蹈、表演,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束了7周的夏令营生活。

  • 标签: 夏令营 皇后 纽约 参加者 中校 青少年儿童
  • 简介:基于言语效率理论,对初级汉语水平俄语母语进行了有反馈和无反馈重复朗读训练,以考察反馈对汉语第二语言朗读韵律产出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跟无反馈重复朗读训练相比较,有反馈重复朗读训练在朗读韵律方面的改善程度是显著的。2)如果仅仅采用重复朗读的训练方式对于正字法距离跟汉语差异较大(如俄语母语)且对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而言,朗读韵律不会有明显改善。3)有反馈重复朗读训练在朗读韵律方面的学习效应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衰减,这表明教师应该将朗读韵律的外显教学和反馈进行结合,并贯穿汉语二语朗读教学的始终。

  • 标签: 第二语言朗读教学 教学反馈 朗读韵律 重复朗读
  • 简介:文章通过个案的口头历时语料对两类情态的纵向阶段性习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学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普遍认知因素对情态偏误进行了偏误分析,体现了5种偏误类型(误代、误加、遗漏、错序、杂糅)在纵向上的数量变化,展示了学习在情态结构和情态表义方面的历时动态发展。

  • 标签: 情态 习得过程 历时个案 偏误分析
  • 简介:我国已出版的汉英词典大多数是为本国读者学习或翻译用的,为外国学习编的汉英词典较为缺乏,为数不多的几部或不太适合初学者用,或仍有不完善之处。在世界性的汉语学习热兴起的形势下,这一领域需要拓展耕耘的余地较大。《我的第一本彩图汉英词典》根据《HSK词汇等级大纲》的要求,选释常用字1000个、常用词5000个,词性标注、释义、组词编排都较有条理,词位的结构呈示清晰,但是其图示与所释字词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应该吸收有关词典的做法加以改进。

  • 标签: 编排设计 图示 词位 常用词
  • 简介:3月12日上午,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的“孔飞力与海外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他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中文版首发式举行。国际著名华人移民问题研究权威、香港大学原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出席会议,追忆汉学大家孔飞力,共研华人移民史。

  • 标签: 汉语教学 海外教育 资讯动态 新闻报道
  • 简介:题元是动词论元所扮演的语义角色,题元层级指的是这些论元在句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文章采用可接受性判断和组句两种测试工具,通过研究母语为日语的学习对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情况,考察题元层级在中介语中的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学习在习得心理动词过程中容易接受和生成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经验——动词——客体"句式,说明题元层级对中介语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论元结构,并达到汉语本族语的水平。

  • 标签: 题元层级 中介语 心理动词 习得
  • 简介: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比考察了英、韩、日、蒙、印尼语背景CSL学习8个表时间的量度形容词混淆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的混淆词在误用方向、词际关系、混用频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异;词语混淆受到目的语同义词关系和母语多重因素影响,在母语方面,英语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对译词相同和母语表达方式误推;韩语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同根词干扰和组配关系误推;日语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汉字词;蒙语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印尼语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方言误用、母语词义位误推和同根词干扰.

  • 标签: CSL学习者 时间量度形容词 词语混淆 分布与成因
  • 简介:词、字、音节三之间的关系──十论汉语文教学与索绪尔的贡献和局限徐德江一、现代语言文字理论关于词、字、音节三间的关系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什么是字,对于西方拼音文字来说,现在就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只有字母和词,没有字;另一种认为,字母是字;再一种认为...

  • 标签: 索绪尔 “文字” 书面语言 符号系统 语音 汉语文教学
  • 简介:伴随性学习一直是词汇学习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和Pimsleur的记忆方案基础上,操作了一次历时近一个月的实验,对比研究了刻意学习法(背词表)和伴随性学习法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背词表组成绩普遍高于伴随性学习组。但难以掌握词义抽象的词语;2)伴随性学习组在开始阶段受到“伴随性”影响,容易忽略目标词,学习成绩较差。但有机会掌握词义抽象的词语,在词汇输出上更有创造性,学习积极性高。

  • 标签: 词汇学习 刻意学习 伴随性学习
  • 简介:副文本是文本内外阈限的手段和常规,为译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切特斯曼交际伦理为理论依托,运用描述统计学收集文本: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英译本,副文本和元文本来分析译者与作者、合译者、出版商、编辑、评论撰稿以及读者间的交际伦理。通过分析,与副文本相关评论多达半数,读者选取译本时,不仅局限于译本语言,更多关注封面,副标题,简介,附录等,这得益于译者与合译者以及翻译过程中各方之间良好的交际伦理。

  • 标签: 副文本 翻译参与者 交际伦理
  • 简介:也论“关于第三的疑问句的否定式答语语义”──兼和侯一麟先生商榷吕明臣《中国语文》1995年第一期载侯一麟先生“关于第三的疑问句的否定式答语语义确定性初探”一文,读后颇有些感想。侯先生文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来研究疑问句的答语语义?笔...

  • 标签: 疑问句 否定式 第三者 言语行为 疑点前提 主动词
  • 简介:助动词结构“可X”的词汇化导致“可”发生语义磨蚀,具体表现为“可”隐含的致使性强弱不同。本文以双音词“可X”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二语学习的词义结构识解进行考察,采用赋值法对“可X”的掌握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可以X”义的“可1X”(如“可见、可谓”)语义磨蚀较轻,倾向于“较易掌握”;“值得X”义的“可2X”语义磨蚀则较重,呈两极化分布:多半“较难/很难掌握”(如“可笑、可怕、可贵”),“容易/较易掌握”的“可2X”(如“可爱、可惜”)则与兼类词语法功能灵活、高频使用利于整体识记、词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文章对语义磨蚀程度不同的“可X”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给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词汇化 “可X” 语义磨蚀: 汉语二语学习者 词汇学习
  • 简介:文章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指导,以三部颇具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到学习对教材话题的需求与目前教材实际选择话题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现象,这种不匹配是由编者在话题选择上所持的文化单项输出和对文化包容尊重的缺失等文化态度引起的.因此,教材编写应该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和多元文化的视角指导自身编写实践,选择恰当的话题,讲好中国故事.

  • 标签: 教材 话题 文化态度 改进建议
  • 简介:在L2学习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构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构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构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词语辨析 易混淆词 构组